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8)
2023(14962)
2022(12424)
2021(11546)
2020(9753)
2019(22222)
2018(21575)
2017(41967)
2016(22191)
2015(24775)
2014(24577)
2013(23772)
2012(21716)
2011(19276)
2010(19195)
2009(17876)
2008(16311)
2007(13911)
2006(11658)
2005(10086)
作者
(60005)
(50130)
(49441)
(47436)
(31904)
(24122)
(22811)
(19523)
(19145)
(17623)
(17082)
(16815)
(15690)
(15668)
(15658)
(15466)
(14692)
(14659)
(14625)
(14197)
(12279)
(12193)
(12012)
(11640)
(11352)
(11097)
(11032)
(10735)
(10128)
(9893)
学科
(88730)
经济(88623)
管理(62418)
(61267)
(51030)
企业(51030)
方法(45367)
数学(40633)
数学方法(40191)
(29200)
金融(29193)
中国(27736)
(26635)
(26173)
银行(26140)
(25196)
(21812)
(20017)
业经(18505)
(17649)
贸易(17639)
(17584)
财务(17524)
财务管理(17488)
(17233)
地方(17221)
企业财务(16767)
(16190)
理论(15039)
农业(14762)
机构
大学(299585)
学院(299311)
(126949)
经济(124545)
管理(117113)
理学(102077)
理学院(101098)
管理学(99378)
管理学院(98837)
研究(96937)
中国(79464)
(60477)
(60400)
科学(56194)
财经(48904)
中心(47976)
(47589)
(46382)
(44868)
业大(43125)
(42497)
研究所(42380)
经济学(41017)
农业(37557)
经济学院(37401)
财经大学(37122)
北京(36960)
(36255)
师范(35818)
(35734)
基金
项目(209697)
科学(166725)
基金(155337)
研究(153028)
(135248)
国家(134151)
科学基金(116478)
社会(99493)
社会科(94648)
社会科学(94628)
基金项目(81401)
(81174)
自然(74915)
自然科(73300)
自然科学(73276)
自然科学基金(71999)
教育(71451)
(68503)
资助(63914)
编号(60169)
成果(48568)
(47511)
重点(47198)
(44750)
(44369)
国家社会(42344)
创新(41851)
课题(41714)
教育部(41553)
科研(40909)
期刊
(125311)
经济(125311)
研究(85172)
中国(54425)
(47305)
学报(46438)
(42250)
金融(42250)
(42063)
管理(41803)
科学(41485)
大学(36228)
学学(34535)
教育(29734)
农业(27914)
技术(25394)
财经(24447)
经济研究(21881)
(20970)
业经(20052)
问题(16722)
(15568)
国际(14990)
(14911)
统计(14703)
理论(14334)
(13814)
(13521)
商业(13360)
世界(13001)
共检索到433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浩   朱小梅  
加快构建具有韧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是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目标实现的制度支撑与安全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全球46个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韧性的典型事实,以外部金融冲击为切入点,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全球金融周期可以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性渠道和投资者风险情绪传染渠道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负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负向溢出效应在发达经济体、金融开放度高及实行固定汇率制的经济体中更强;(4)进一步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研究框架后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全球金融周期的风险上升阶段,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干预可以有效抑制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中国有效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也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供有益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温兴春   王晋斌   石广平  
基于坚持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本文研究全球金融周期进入衰退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韧性和宏观审慎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全球银行、国内银行及国内企业的理论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全球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即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宏观经济将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负向影响,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进一步缓解该负向影响。其次,基于微观数据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对企业产出有显著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影响,包括贷款价值比、贷款损失准备要求、针对特定交易的税收要求、区分不同货币的储备要求等宏观审慎政策更严格能够进一步缓解该影响。基于宏观数据的分位数向量自回归(QVAR)模型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冲击会给中国经济周期带来负面影响,当中国经济韧性处于较低分位数时影响更大,而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上述负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应更加关注通过提升经济韧性来应对全球金融周期的不利冲击;短期应侧重宏观审慎政策的合理使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平   梁正一   马新啸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反映了其进行资金配置的能力,探讨金融周期变动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对于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均具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金融周期变动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现金持有呈现逆金融周期变化,即在金融周期上行期,企业偏向减少现金持有,并会降低现金调整速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变动主要通过融资成本、投资替代双重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现金持有逆周期变化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金融周期下行期更易于增持货币资金与筹资活动现金,在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同时,降低企业现金持有价值。文章丰富和拓展了金融周期与企业现金持有方面的研究文献,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更加深入理解金融周期变动的微观经济效应,也为推动企业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现金管理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平   梁正一   马新啸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反映了其进行资金配置的能力,探讨金融周期变动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对于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均具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金融周期变动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现金持有呈现逆金融周期变化,即在金融周期上行期,企业偏向减少现金持有,并会降低现金调整速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变动主要通过融资成本、投资替代双重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现金持有逆周期变化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金融周期下行期更易于增持货币资金与筹资活动现金,在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同时,降低企业现金持有价值。文章丰富和拓展了金融周期与企业现金持有方面的研究文献,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更加深入理解金融周期变动的微观经济效应,也为推动企业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现金管理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祖艳  靳睿  彭丽丽  
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金融顺周期性及其影响的理论反思,首次基于金融周期视角研究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首先剖析了危机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逆周期机制及防止危机传染机制,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存在不足。其次,梳理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指出在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再次,从推进政策国际协调方面展望了未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各地区金融周期特点,及理论分析政策协调国福利提升情况,提出应以区域金融治理优先的思路,同时以宏观审慎政策局部协调和货币政策向下协调为主推进政策国际协调,并对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出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杜萌  
以我国2003-2014年的非金融业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融资需求、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需求与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中是不同的,其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中的表现要显著强于成熟期企业。这一结论丰富了企业生命周期、融资与盈余管理的经验研究,对监管机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梅波  
目前探寻异质金融生态下公允价值计量变动的内在机理备受关注。本文基于手工划分出异质性行业周期,分析金融生态和盈余操纵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效应机理。实证发现:成长期行业的公允价值变动幅度更大,而成熟期行业的公允价值变动幅度更小更平滑;金融市场越发达地区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幅度则更小;盈余管理操纵程度越大,公允价值变动幅度也更大;相比金融发展较差地区,金融发展较好地区的企业盈余操纵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效应更显著;金融发展较差地区的金融市场有效发展更能减少公允价值的大幅波动,更利于平滑公允价值损益。此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异质金融生态下公允价值变动的内在机理以及现实金融市场发展下企业盈余操纵的内在形式和经济后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飞鸣  
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而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因此,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科  
内生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属性会显著放大经济"繁荣—萧条周期"并导致金融不稳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启示之一。与传统文献关注金融体系"自身行为顺周期效应"不同,本文聚集于"制度性顺周期效应",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三个典型事例切入,对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顺周期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根植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中间的制度性正反馈机制与经济波动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波  卢露  
本文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2年期间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使用信号提取法来实证考察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调整指标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在μ+σ的高危临界值标准下,2002Q1、2003Q2、2005Q1和2009Q1是我国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时期。GDP缺口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分别是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积累阶段和释放阶段较为合适的调整指标,而巴塞尔协议Ⅲ所建议的信贷/GDP缺口在整个阶段未能对缓冲资本的调整发出及时可靠的信号。无论是在积累阶段还是释放阶段,逆周期缓冲资本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过于依赖单一调整指标发出的信号,稳妥的政策决策还需关注其他维度的信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许均平  
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效应是导致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本文对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认为不仅在信贷市场上存在顺周期效应,资本市场同样也存在顺周期效应,且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金融加速器、财富效应等传导至实体经济,放大经济波动周期。本文随后在顺周期的框架下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机制,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实例加以验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柳  李力  韩梦瑶  
本文选取1993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实证结果和信贷数据分析还揭示当前我国已出现信贷过速扩张,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风险凸显,外币信贷风险突出,这要求监管机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强化人民币信贷管控的同时更要重视外汇信贷监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强  杨修琦  田思雨  
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对中国金融韧性指数的构成指标进行筛选,使用熵权法构建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金融韧性指数,基于离散小波分析方法测度了金融韧性周期并研究其叠加效应,采用BK分解方法进行不同频域下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本文得出三点结论:第一,金融韧性的主周期表现为28~32个月的高频短周期,它由不同频率的波动叠加构成,主要包括金融韧性三个评价维度的叠加效应,高频短周期的波动主要由防御抵抗能力和适应恢复能力波动导致,中频中周期主要由转换学习能力波动导致。第二,在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中,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频短周期效应;而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低频长周期效应。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该影响在未来有增大的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文培  王昕  杨璠  
选取科技金融体系中5个利益主体,政府、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非营利性中介机构、营利性中介机构,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固定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的角色,建立其他四方利益主体在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进化博弈模型,通过科技金融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互动在反复博弈中达到均衡的分析过程理解科技金融体系的内在机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强国令   王伟涛   董雅洁  
基于1998—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从结构视角探讨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和异质性等问题。基准检验发现,总量跨境资本流动以及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直接投资顺周期特征不显著;国内金融风险改善、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汇率稳定性增加会强化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证券投资顺周期特征主要由企业驱动,其他投资主要由商业银行驱动;全球金融周期上行时总量跨境资本、证券投资、其他投资流入顺周期特征更为明显;金融危机后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对全球金融周期更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全球金融周期渠道影响各国跨境资本流动。拓展模型检验表明,不同类型经济体储备政策变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新兴市场经济体倾向于使用外汇储备对冲风险和稳定汇率。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做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等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