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8)
2023(10104)
2022(8254)
2021(7729)
2020(6189)
2019(14134)
2018(13376)
2017(26827)
2016(14120)
2015(15395)
2014(15154)
2013(14986)
2012(13890)
2011(12638)
2010(12859)
2009(12385)
2008(11655)
2007(10458)
2006(9466)
2005(8759)
作者
(38664)
(32276)
(31616)
(30606)
(20741)
(15337)
(14714)
(12257)
(12186)
(11736)
(10919)
(10627)
(10370)
(10280)
(10136)
(10071)
(9559)
(9338)
(9231)
(9179)
(8025)
(7872)
(7788)
(7483)
(7386)
(7274)
(7242)
(6981)
(6400)
(6377)
学科
(54556)
经济(54503)
(43583)
管理(41067)
(36264)
企业(36264)
(28020)
金融(28020)
(25434)
银行(25421)
(24675)
方法(22666)
中国(22643)
数学(20260)
数学方法(20027)
(19481)
(15681)
(15562)
(13366)
财务(13335)
财务管理(13320)
(13227)
贸易(13216)
(13023)
企业财务(12859)
业经(12697)
地方(12007)
中国金融(11467)
农业(10617)
(10585)
机构
学院(194853)
大学(193063)
(87548)
经济(85724)
管理(72579)
研究(67687)
理学(61636)
理学院(61001)
管理学(60137)
中国(60000)
管理学院(59755)
(44703)
(38905)
科学(36815)
财经(34815)
(33481)
中心(33329)
(31699)
研究所(30044)
(29437)
(29139)
经济学(28908)
(26638)
金融(26210)
经济学院(26199)
财经大学(26155)
(25634)
银行(24736)
北京(24694)
业大(24517)
基金
项目(124306)
科学(98810)
研究(92988)
基金(91783)
(79124)
国家(78428)
科学基金(67556)
社会(60882)
社会科(58014)
社会科学(58004)
(47468)
基金项目(46731)
教育(42576)
自然(41972)
自然科(41057)
自然科学(41048)
自然科学基金(40378)
(40132)
资助(39024)
编号(36791)
成果(31306)
(28346)
重点(28118)
(27123)
(26767)
(26732)
课题(25998)
国家社会(25685)
创新(24977)
教育部(24946)
期刊
(94629)
经济(94629)
研究(64012)
(42833)
金融(42833)
中国(38569)
(34483)
管理(27550)
(27528)
学报(26752)
科学(25347)
大学(20958)
学学(19984)
教育(18871)
财经(18020)
农业(17480)
经济研究(16906)
(15422)
技术(14628)
业经(14234)
(12276)
国际(12268)
问题(11981)
理论(10144)
世界(9451)
实践(9003)
(9003)
现代(8802)
(8710)
技术经济(8699)
共检索到306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郗静   卞志村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黎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很多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流动的方向也更加易变,波动性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将就金融周期的理论发展、表现特征,及其与资本流动的相互关系、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作简要探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爱俭  石振宇  刘浩杰  
本文在构建资本流动、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内生联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探讨其动态演变关系。研究发现,三者间的联动或调控效应受经济金融形势、个体行为偏好以及政策制度改革等影响而存在时变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夕,资本账户开放和房股等市场的持续繁荣使得资本流动与金融周期间的双向正反馈联动逐渐增强,而近年来金融去杠杆化改革和利率政策对资本流动的关注则降低了该联动效应。货币政策对资本流动和金融周期的调控效应受外部金融冲击和内部基本面等因素影响,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外溢效应和经济新常态下行压力的顺周期机制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负向冲击。本文为货币当局平抑跨境资本波动与调控金融周期平稳运行提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智茂  杨森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从而使金融系统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受到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深入分析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影响,同时探究了货币政策对两者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短期跨境资本流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系统性风险,这一效应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时期更为显著;“价格型”货币政策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此外,货币政策也会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间接调控效果。但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受跨境资本外流压力的影响,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效果失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婷  
近20年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特征和新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周期敏感性显著增强。本质上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变动,尤其是驱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背后因素的作用。据此,文章从微观机理、宏观传导以及冲击差异三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变动对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影响的理论逻辑。理论上看,在微观层面,美联储政策目标的非对称性导致其货币政策策略逐渐由“规则式行为”(Rule-like Behaviour)转向了更加被动的“相机抉择”(Discretion),这实际上是一种衰退回避偏好(RAP);在宏观层面,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加速器”效应形成负反馈循环,在信号效应的作用下放大金融冲击,但是在传导过程中因“美联储信息效应”、市场预期以及东道国的异质性导致冲击存在差异。基于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文章给出了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周期敏感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艺  唐升  许红丽  
基于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风险和货币政策对于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本文深入探讨了跨国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机制,构建了货币政策的产出方程和价格方程,并通过加入多阶滞后变量对比回归结果,发现跨境资本流动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建议:建立完善的跨境资本流动监督体系,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及加强外汇形势检测评估等,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李洁  
随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加快,有关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行为反馈,以及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对金融波动做出反应等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本币汇率预期变动与国内金融系统风险行为的反馈机理,并据此检验金融稳定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币升值预期将导致金融系统的风险选择趋于激进,同时伴随着实体经济借贷利差扩大,资产价格上涨,金融系统杠杆率增高等现象。利差平滑、杠杆调节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的对象,而资产价格稳定不应纳入货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李洁  
随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加快,有关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行为反馈,以及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对金融波动做出反应等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本币汇率预期变动与国内金融系统风险行为的反馈机理,并据此检验金融稳定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币升值预期将导致金融系统的风险选择趋于激进,同时伴随着实体经济借贷利差扩大,资产价格上涨,金融系统杠杆率增高等现象。利差平滑、杠杆调节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的对象,而资产价格稳定不应纳入货币政策调控范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继梅  李典毓  
基于49个经济体2005年第三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并探讨经济制度与政策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顺周期性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全球金融周期扩张阶段,跨境资本显著外逃;全球金融周期衰退阶段,资本中断和撤回的发生概率增加;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资本异常流动均具有顺周期特征;与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相比,直接投资受全球金融周期衰退的影响程度最小;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调节输入型资本异常流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发展和汇率制度在不同类型经济体中的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虞梦微  
本文从全球42个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提取全球股票市场因子,作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代理变量,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总流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全球股票市场因子(全球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上升时,跨境资本流入显著下降;(2)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速和利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减弱;(3)一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越强;(4)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尽管不能完全隔绝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但相比固定汇率制度,可提高一国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的能力;(5)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是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应夯实经济基本面、采取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和适当的资本管制措施,以缓解全球金融周期给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佳佳  张晨燕  龚晓晶  
随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境资本频繁流动必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最终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在分析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采用边限检验和ARDL-ECM模型,对比分析长短期内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评估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斌  于春海  刘翠花  
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化,资本流动稳定性也在发生深度调整。然而,由于全球金融周期的动态变化,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市场化等不同金融开放形式与资本流动稳定性之间可能并非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以52个国家1987—2018年跨国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详细考察金融开放、全球金融周期与资本流动稳定性之间的深层关联。主要结论如下:(1)将全球金融周期作为转换变量情况下,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市场化对证券类和信贷类资本流动波动的影响均存在非线性转换特征,但对FDI类资本流动的非线性影响不明显;(2)资本账户开放会加速资本流动波动,而随着全球金融风险提高,这种加速刺激会逐渐强化。当全球风险达到特定门槛,资本账户开放的边际影响会发生结构突变,加速器效果将更加明显;(3)汇率市场化虽然能一定程度抑制资本流动波动,但随着全球风险上升,其自动稳定器效果会弱化。当全球风险达到特定门槛,汇率市场化的边际影响也会发生结构突变。特别地,其对证券类资本流动波动的影响将由缓冲器转化为加速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郑挺国  
考虑到国际风险具有隐蔽性、蔓延性和跨国别高维特点,本文设计了高维网状溢出矩阵,并考察了国际金融周期的共振传染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递归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识别了全球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近年来国际金融周期共振传染现象愈发明显,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周期净溢出国,其次是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中国、俄罗斯、荷兰则是主要吸收国。(2)在应对国内金融周期波动上,全球中央银行倾向于采取主动治理策略,从长期熨平国内金融风险;对于国际金融周期冲击则采取防御性策略,即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提高经济行为主体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力求短期内消除外部冲击对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这种政策取向在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表现更为明显,但开放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并未对国际金融周期冲击做出显著反应。(3)从全球开放程度较高经济体看,美国次贷危机后期货币政策盯住经济增长目标的强度明显增强,而盯住国际金融周期冲击的政策取向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迅速从逆周期调控切换为顺周期调控,表现出显著的适时调整特征。最后,本文从国际金融风险及其传染路径的有效识别以及如何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的能力的角度提供重要的决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钟茜  
全球金融周期存在的背景下"三元悖论"是否依然成立充满争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与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为考察全球金融周期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外围国金融市场,使外围国信贷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以及杠杆率与美国银行趋同,形成全球金融周期。金融渠道的传导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渠道导致外围国国内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相背离,外围国想要稳定经济就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同向的政策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不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估值效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隔离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外围国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越不独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玺龙  
金融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自主性产生深远影响。按照“三元悖论”的理论观点,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不能同时实现,此外,金融全球化对货币政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本文首先论述金融全球化的加速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金融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一般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金融全球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具体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