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8)
- 2023(12879)
- 2022(10369)
- 2021(9595)
- 2020(8015)
- 2019(18035)
- 2018(16889)
- 2017(32326)
- 2016(17029)
- 2015(19003)
- 2014(18093)
- 2013(18170)
- 2012(16908)
- 2011(15410)
- 2010(15343)
- 2009(14614)
- 2008(13513)
- 2007(11755)
- 2006(10508)
- 2005(9658)
- 学科
- 济(72309)
- 经济(72228)
- 业(47374)
- 管理(45678)
- 企(37511)
- 企业(37511)
- 方法(31208)
- 融(28346)
- 金融(28345)
- 数学(28340)
- 数学方法(28164)
- 中国(27989)
- 银(25269)
- 银行(25227)
- 行(24485)
- 财(20885)
- 农(18864)
- 贸(18013)
- 贸易(17997)
- 易(17706)
- 制(17188)
- 业经(15180)
- 学(14636)
- 务(13478)
- 财务(13462)
- 财务管理(13440)
- 农业(13262)
- 企业财务(12964)
- 地方(12672)
- 体(11636)
- 机构
- 大学(248922)
- 学院(242776)
- 济(114327)
- 经济(112592)
- 研究(95417)
- 管理(87866)
- 中国(78754)
- 理学(76166)
- 理学院(75283)
- 管理学(74190)
- 管理学院(73774)
- 科学(55498)
- 京(53078)
- 财(50422)
- 所(49221)
- 农(47677)
- 研究所(45326)
- 中心(43131)
- 财经(41001)
- 经济学(38474)
- 农业(38133)
- 经(37920)
- 业大(37635)
- 经济学院(34885)
- 北京(34091)
- 院(33995)
- 江(33109)
- 财经大学(31313)
- 范(29285)
- 科学院(29133)
- 基金
- 项目(166106)
- 科学(131143)
- 基金(125878)
- 研究(114641)
- 家(113731)
- 国家(112866)
- 科学基金(94519)
- 社会(78180)
- 社会科(74381)
- 社会科学(74363)
- 基金项目(65253)
- 自然(61148)
- 自然科(59823)
- 自然科学(59801)
- 省(59571)
- 自然科学基金(58834)
- 划(52865)
- 资助(51971)
- 教育(51038)
- 编号(40972)
- 部(38677)
- 重点(38584)
- 发(36195)
- 创(35331)
- 国家社会(34749)
- 创新(33249)
- 成果(33119)
- 教育部(33076)
- 中国(32937)
- 科研(32762)
- 期刊
- 济(117129)
- 经济(117129)
- 研究(76075)
- 中国(47294)
- 学报(45371)
- 农(42747)
- 科学(40331)
- 融(39014)
- 金融(39014)
- 财(37191)
- 大学(34069)
- 学学(32534)
- 管理(32158)
- 农业(28809)
- 经济研究(21828)
- 财经(21446)
- 经(18563)
- 教育(18388)
- 国际(16965)
- 业(16835)
- 贸(16602)
- 世界(16467)
- 问题(15499)
- 业经(15485)
- 技术(15480)
- 版(11729)
- 业大(11630)
- 技术经济(11018)
- 现代(10495)
- 科技(10363)
共检索到370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牟中仁 李想
尽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亚洲正逐渐淡化,但造成的政治经济后果或许更为持久。这场危机在亚洲政治界引发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相关的对各种问题的思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许多亚洲国家是治理改革的催化剂。一些人希望2008年的危机也能有同样的效果——使亚洲经济体的政府和商业更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远鹏
全球金融危机给刚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缓慢走出的印度尼西亚经济猛力一击。印度尼西亚政府应对措施及时有力,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金融改革,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加上国际大宗资源商品价格强烈反弹,并走出新高,印度尼西亚经济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迅速恢复。当前印度尼西亚经济进一步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贪污腐败问题仍然很严重,其他如政府效率、反对恐怖主义都是实现印尼政府宏伟发展蓝图的挑战。不过,根据奥尼尔当初对"金砖国家"的定义,印度尼西亚最有条件成为下一个"金砖国家"。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金砖国家 印度尼西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祥
韩国和日本是实行“亚洲模式”的两个典型国家。1997年末,随着韩国和日本卷入金融危机,人们对“亚洲模式”议论纷纷。本文在肯定亚洲模式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时,指出这一模式在长期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亚洲模式必须进行重大调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锐 赵建梅
一、问题的提出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转而实现浮动汇率,触发了一场金融危机。1998年6月,日元与美元的比价急剧下跌,进一步加剧了这场危机,从而引起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动荡。自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对外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谷书堂 禹在基
近些年来,由于东亚经济增长快速,龙腾虎跃,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于是“东亚经济模式的成功”,“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等等,一时广为传颂。正是当人们陶醉于这些美好言词的时刻,一场席卷亚洲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突然袭来,使人们一时头晕目眩,莫知所从。西方经济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丽
近几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一改往日"脱亚入欧"转向"回归亚洲"的经济合作新战略。对日本亚洲经济合作新战略的形成、基本思想、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剖析日本对亚经济合作新战略基础上,对日本当前的具体经济战略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日本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其政治大国的目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日本 亚洲 经济合作新战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彩丽
一、金融危机是何方幽灵金融危机跟地震有些相似,由于地应力的积累和作用,地层发生扭曲,扭曲到一定程度,不能及时调整,就突然释放出来,地动山摇。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由于经济内部的各种力量,比如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宏观经济总量、甚至还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余永定
1997-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表明,一国出现金融危机的充要条件是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和国际收支逆差。对发生金融危机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资本外逃无一例外地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当时能够成功抗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就在于资本管制。资本管制是中国金融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守住了,中国绝对不会出事,而资本管制的彻底放弃,即: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应该是所有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靳玉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薄云
上世纪末,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五国及时调整了高等教育经费政策,制订了包括教育资助计划在内的相关社会救济计划,同时积极创新教育体制,并把提高质量与创建特色贯穿始终。分析五国高教经费政策的利弊得失,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高教经费政策的制订、政府角色的扮演和高校自身社会责任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