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2)
2023(12919)
2022(10740)
2021(9867)
2020(7969)
2019(18125)
2018(17519)
2017(32909)
2016(16970)
2015(18836)
2014(18422)
2013(18478)
2012(17688)
2011(16227)
2010(16637)
2009(15583)
2008(14520)
2007(12942)
2006(11669)
2005(10963)
作者
(47065)
(38902)
(38703)
(36673)
(24949)
(18551)
(17501)
(15026)
(14863)
(13796)
(13429)
(13038)
(12523)
(12453)
(12172)
(12075)
(11469)
(11209)
(11169)
(10614)
(9905)
(9344)
(9244)
(8968)
(8827)
(8694)
(8555)
(8551)
(7836)
(7763)
学科
(77865)
经济(77790)
(51493)
管理(48792)
(41281)
企业(41281)
中国(32801)
(27810)
金融(27810)
(25687)
银行(25675)
(25084)
方法(24832)
地方(22426)
数学(21439)
数学方法(21328)
(21203)
技术(19173)
业经(18961)
(17414)
(17264)
(16901)
贸易(16879)
(16467)
农业(14858)
技术管理(13366)
(13163)
环境(11956)
(11645)
地方经济(11564)
机构
学院(239597)
大学(238480)
(113114)
经济(111112)
研究(90612)
管理(89359)
中国(77138)
理学(75171)
理学院(74311)
管理学(73528)
管理学院(73045)
(51664)
(50941)
科学(48818)
(44748)
中心(41832)
研究所(40224)
财经(39594)
经济学(36500)
(36144)
(35863)
(34510)
北京(34051)
经济学院(32808)
(32417)
(32362)
师范(32104)
(29623)
财经大学(29517)
业大(28389)
基金
项目(152470)
科学(122594)
研究(118320)
基金(111148)
(95492)
国家(94655)
科学基金(81600)
社会(78879)
社会科(75115)
社会科学(75105)
(58643)
基金项目(57496)
教育(53240)
(49200)
自然(47538)
自然科(46540)
自然科学(46531)
编号(46290)
自然科学基金(45772)
资助(44447)
(39549)
成果(38605)
(38026)
(34856)
重点(34853)
创新(34687)
国家社会(33848)
课题(33601)
发展(33145)
(32606)
期刊
(130189)
经济(130189)
研究(83033)
中国(57982)
(40915)
金融(40915)
管理(37917)
(36581)
(33782)
科学(31549)
教育(30250)
学报(29437)
大学(23957)
农业(23083)
经济研究(22257)
学学(22116)
技术(21268)
业经(20418)
财经(20011)
(17490)
问题(16546)
(15809)
国际(15594)
世界(15238)
(13452)
技术经济(12979)
科技(12613)
(12233)
论坛(12233)
现代(11233)
共检索到393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秦建文  梁珍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探底。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直接原因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滥用金融创新产品,并疏于金融监管。虽然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创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止金融创新,相反,要在吸取这场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不断继续金融创新,并在金融创新中切实做到:金融创新立足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重,加强场外监管,保证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质量,审慎对待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规范信用评级,加强风险控制;坚持行之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满红智  
自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美国经济深受重创,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大幅降息、增加流动性、巨额注资等多种救市方式,均无法扭转次贷危机的继续深化,最终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从美国政府资助摩根大通290亿美元收购贝尔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萍萍  
美国和日本的住宅金融体系都曾经为其住宅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然而,无论是日本泡沫经济的爆发,还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都表明其原有住宅金融体系存在弊端。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下,美国和日本的住宅金融体系都有了新的发展。借鉴金融危机背景下住宅金融体系的国际经验,对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健全和完善我国住宅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远鹏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大型项目众多,并购投资额占比大幅增加;行业集中结构发生急剧变化,政府企业投资先发后稳,私人企业投资后来居上,中国FDI向全美渗透的步伐加快。中国对美国FDI大幅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国资产价格下降和交易机会;中国政府的鼓励政策及国有企业的率先"走出去";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导致绕过壁垒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国国内市场竞争与转型升级压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快速提升等。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崔晓春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回购市场健全成熟与否对于防范流动性危机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回购市场的影响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结合我国银行间回购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有必要在我国银行间回购市场引入CCP清算和回购第三方服务,它们在危机时刻能够有效降低回购市场的整体信用风险,维持市场流动性。同时,还应该妥当协调抵押品变现问题,提高抵押品的利用率,以及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回购市场监管应急预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杭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帮助陷入严重经营危机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日本政府以确保资金供给、消除雇佣不稳定为出发点推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政策。这些政策在短期内扩大了面向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扭转了中小企业持续破产的局面;从长期看,这些政策为日本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我国与日本在经济结构的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魏礼群  
去年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一场百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强度之大、影响程度之深、危害损失之烈,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经济一度面临极大的困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钦梅  
不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信息不对称、金融自由化过度及超前消费导致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基本影响不大,但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必须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毅  
自1929年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大型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人们再次领略到危机形成过程的异常复杂性。每一次危机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并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中国恰逢经济周期回落。对中国而言,不仅需要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防止危机向国内传染,同时更需要总结历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和演化机制,深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确保今后不发生中国式金融危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方方  
20世纪以来货币金融危机成为引发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破灭通过金融危机的传导影响实体经济,导致经济衰退。但是,在经济和金融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述影响的反映不同,目前理论界对于这种影响的传导过程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框架。因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危机的政策往往显得较为滞后,而政策的实施往往又会成为形成新的资产泡沫的诱因。本文将结合对金融结构演进过程中资产价格泡沫现象的分析,从理论上系统阐述金融结构演进过程中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传导过程,并结合中国金融结构情况,提出对中国金融制度发展的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本文探讨了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在国际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及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最新动向,并基于国内的经济金融数据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啸  
本文总结了金融创新的三方面教训:金融创新不应脱离监管约束,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不能偏废;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能来自短期逐利,短期激励和利益冲突必须避免;金融创新不应唯模型化,金融工程的自娱自乐、自欺欺人倾向应该警惕。本文提出应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地进行资本市场发展与创新,具体包括:(1)大力扩展资本市场规模,改善结构失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有序发展场内交易金融衍生品,发挥其对风险的定价、对冲、分散等功能;(3)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业务创新,改变业务模式传统、单一的局面,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4)深化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在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的情况下推进融资融券等制度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啸  
有人认为金融创新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我们应暂缓乃至搁置种种创新举措;也有人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为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话语权和资源定价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应将金融发展和创新尽快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上来。笔者认为,美国等成熟市场近几十年的繁荣与危机为我国发展金融创新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