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9)
- 2023(8095)
- 2022(6722)
- 2021(6325)
- 2020(5286)
- 2019(11946)
- 2018(11439)
- 2017(22058)
- 2016(11419)
- 2015(13166)
- 2014(12818)
- 2013(13052)
- 2012(12427)
- 2011(11299)
- 2010(11770)
- 2009(11431)
- 2008(10333)
- 2007(9043)
- 2006(8254)
- 2005(7942)
- 学科
- 济(52269)
- 经济(52214)
- 业(30770)
- 管理(30246)
- 融(26743)
- 金融(26743)
- 中国(24933)
- 企(24473)
- 企业(24473)
- 银(24451)
- 银行(24446)
- 行(23830)
- 方法(19273)
- 数学(17555)
- 数学方法(17443)
- 制(15045)
- 财(13986)
- 农(13603)
- 贸(13405)
- 贸易(13387)
- 易(13174)
- 中国金融(11280)
- 体(10603)
- 业经(10574)
- 地方(10459)
- 农业(9159)
- 务(8566)
- 财务(8537)
- 财务管理(8525)
- 关系(8314)
- 机构
- 大学(162608)
- 学院(159512)
- 济(80946)
- 经济(79568)
- 研究(62322)
- 管理(57729)
- 中国(57164)
- 理学(48110)
- 理学院(47603)
- 管理学(47114)
- 管理学院(46807)
- 财(37474)
- 京(34933)
- 科学(30869)
- 所(30379)
- 中心(30245)
- 财经(29391)
- 经济学(27509)
- 研究所(27212)
- 经(26966)
- 经济学院(24840)
- 江(23617)
- 农(23244)
- 北京(23200)
- 财经大学(22114)
- 院(21917)
- 融(21748)
- 银(21625)
- 金融(21386)
- 银行(20865)
- 基金
- 项目(98851)
- 科学(79123)
- 研究(76243)
- 基金(75056)
- 家(64572)
- 国家(64071)
- 科学基金(54547)
- 社会(51969)
- 社会科(49614)
- 社会科学(49606)
- 基金项目(37587)
- 教育(34459)
- 省(34109)
- 资助(31963)
- 自然(31532)
- 自然科(30885)
- 自然科学(30877)
- 自然科学基金(30395)
- 划(29780)
- 编号(29108)
- 成果(25683)
- 部(24303)
- 国家社会(23354)
- 中国(23041)
- 重点(22619)
- 发(22269)
- 教育部(21682)
- 性(20883)
- 创(20799)
- 课题(20692)
共检索到268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屠年松 朱雁春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东盟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再次凸显出通过金融合作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发展契机,论述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是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现实模式,阐述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目标和内容,并对未来双方金融合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金融危机 金融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看,东亚金融合作是在东亚金融危机中诞生,又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发展的。尽管东亚金融合作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全球化下东亚各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东亚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宏恩
本文以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相对经济状况为特殊背景,通过1998-2007年东盟10个国家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给予分析,并建立三个计量模型予以检验。经验研究发现:(1)在上述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是东盟外资流入的重要推动因素;(2)在同样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与其带动的东盟外资流入一起构成了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的2002年是东盟GDP增长率增加的转折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了东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还发现: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东盟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获得投...
关键词: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区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剑平
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共性是经济增长模式过分依赖外部要素。美国政府为挽救金融机构付出巨额资金,实际上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也体现了美国自身利益高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并进,并保护好实体经济的企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市场原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资产价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新
持续一年有余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许多问题重新思考。这些国家金融制度自身的问题及国际金融资本的炒作,固然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而产业结构与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经济制度可能是产生危机的更深层的原因。特别是我们看到,随着制度的差异,各国受危机影响的程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认为,美国的汇率政治在客观上推动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的建立;而这一对话机制则为两国之间开展金融合作提供了平台。虽然特朗普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受到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但是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有效地抑制了美国的汇率政治对中国的施压。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两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合作是进一步推动双边金融合作的重要契机。中美两国政府应该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达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及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准入,以在微观层面上扩大双边金融合作的市场基础。从长远来看,中美金融合作的实质性进展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兰陵
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东盟目前的层次属于较低级的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方向是要要建立经济共同体。而这一努力方向的障碍之一就是东盟10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如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差距是东盟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俱乐部趋同三个方面对东盟整体及各个分组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地判断了当前东盟各国的经济趋同、趋异性,为东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实证基础依据。
关键词:
东盟 σ趋同 绝对β趋同 俱乐部趋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宁源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有一年半多了。从种种迹象看,这场危机不仅看不到结局,而且危机进而又波及到南美洲巴西,成为当今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动荡的震源。本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后一部分主...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安红梅
随着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到全球的蔓延,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被一些金融界人士指责为次贷危机的"帮凶"。在2009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许多银行家强烈呼吁彻底改革资本充足和公允价值会计等金融规则。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仍值得信任,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能带来哪些启示?值得深入思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当前的"美元体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可持续性。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美元体制"下,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者,也自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现阶段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东亚各经济体尚不具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同时,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应改变应对危机的实用主义哲学,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进行更加长远的路径设计,在区域整体层面和局部层面两个层次上加快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使中国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但其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能否进行顺利的调整,使中国成为能够替代美国的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日两国能否比较顺利地开展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东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难以出现"一家独大"式的货币合作模式。因此,中日两国的协调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民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由于缺乏吸引流动性的新兴产业,本次调整有可能是长期的;由于有国际货币金融乘数效应和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必须全球共同救市。中国近期所做的价格调整是失败的,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也是无效的,投资与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为此,需要进行产量调整,并通过恢复利率平价、降低税率平价来维持出口竞争力。人民币是被美元渗透的货币,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国际货币,再加上人民币缺乏微观基础,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明智的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慧 项卫星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美双边经济关系,已经转变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体系主导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十年里,中美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已经趋于弱化,而竞争性则开始凸显;双边投资关系的发展深受美国政府的选择性投资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自特朗普执政以来更是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双边金融关系在总体上有所发展,但竞争和博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相互依赖而不是相互扼杀,应该而且必须是中美两国的唯一选项或"宿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红兴 林文浩
21世纪最初几年快速行进的"经济列车",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驶入了经济周期下行的轨道。金融市场动荡、资产价格缩水、要素价格回落、失业率上升,世界经济经历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蜕变。欧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