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8)
2023(15173)
2022(12567)
2021(11665)
2020(9481)
2019(21498)
2018(20659)
2017(39455)
2016(20668)
2015(23145)
2014(22697)
2013(22333)
2012(21022)
2011(19186)
2010(19526)
2009(18774)
2008(17842)
2007(15749)
2006(14587)
2005(13892)
作者
(56519)
(46914)
(46719)
(44833)
(30152)
(22403)
(21187)
(18199)
(17906)
(17004)
(16339)
(15663)
(15225)
(15043)
(14999)
(14784)
(13755)
(13533)
(13522)
(12826)
(11898)
(11301)
(11222)
(10845)
(10838)
(10771)
(10295)
(10101)
(9379)
(9209)
学科
(101004)
经济(100926)
管理(54215)
(51387)
(39821)
企业(39821)
中国(34791)
方法(34539)
(34538)
银行(34393)
(32841)
(31498)
金融(31497)
数学(31021)
数学方法(30760)
(25859)
(24927)
地方(24586)
(23485)
(20392)
贸易(20372)
业经(19964)
(19887)
(17383)
农业(16910)
(14926)
(14353)
制度(14347)
地方经济(14326)
环境(13927)
机构
学院(288659)
大学(287543)
(140355)
经济(137744)
研究(108216)
管理(104754)
中国(95560)
理学(87506)
理学院(86559)
管理学(85386)
管理学院(84842)
(66134)
(60988)
科学(57422)
(53647)
财经(51178)
中心(51103)
研究所(47915)
(46660)
经济学(46500)
(43767)
(42302)
经济学院(41701)
北京(39661)
(38495)
财经大学(37999)
(37205)
(36985)
师范(36938)
(35552)
基金
项目(178390)
科学(141920)
研究(136148)
基金(131760)
(112801)
国家(111901)
科学基金(95967)
社会(91077)
社会科(86601)
社会科学(86589)
基金项目(66822)
(66443)
教育(61439)
自然(56914)
(55800)
自然科(55616)
自然科学(55602)
资助(55211)
自然科学基金(54622)
编号(54141)
成果(45344)
(41051)
(41044)
重点(40754)
国家社会(39112)
课题(38191)
(36957)
教育部(36230)
(36189)
中国(35601)
期刊
(163069)
经济(163069)
研究(103045)
中国(62448)
(56398)
金融(56398)
(49980)
管理(41143)
(39934)
科学(37164)
学报(37088)
大学(29573)
教育(29378)
经济研究(28738)
学学(27706)
财经(27053)
农业(25768)
技术(23754)
(23504)
业经(23066)
(20604)
问题(20548)
国际(20396)
世界(17970)
技术经济(15017)
理论(14688)
统计(14055)
(13709)
现代(13136)
(12789)
共检索到481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日前,由《新金融》期刊承办的交银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金融出版社等机构院校的七位专家就"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出台,将为2009年保持8%的GDP增速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如何在保增长中促进结构调整,如何抓住有利机遇走出去,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邹新  马素红  程实  赵新杰  朱妮  李露  宋玮  
2009年,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已成定局,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也将显著放缓。受外需继续大幅收缩的影响,中国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实际投资增速及工业增长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时,2009年尤其是上半年中国的通缩既表现在信贷需求走低等金融层面,也表现在社会供求失衡导致产能过剩的实体经济层面。2009年宏观调控将立足于扩大内需,防止经济过快过大下滑,"保八"成为第一要务。商业银行应在加强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严防贷款质量大幅下滑,同时注重防范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燕生  江瑞平  管涛  张健华  徐明棋  郑超愚  连平  
5月9日,由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主办的2009年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和上海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就"当前全球经济的困境与转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比最差时期已有明显好转,未来经济像前期直线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但全球经济衰退尚难言已经见底,能否就此走出困境仍待观察。不可否认,本次金融危机将对未来世界经济、产业、金融格局、监管体系、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0.6%回落第三季度的9%,从而引起对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其实,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财政政策远比货币政策要更为有效。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新一届政府和国会的就任,美国的财政政策将逐渐走向前台,并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日前,由《新金融》期刊承办的2008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十位专家就"次贷危机与国际经济"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次贷危机不止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将对世界金融格局、货币体制、要素供求格局、产业格局和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专家们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的机遇将大于挑战。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与美国经济软脱钩,积极入主主流金融机构以及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对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反方向的组合向同方向的组合转变,汇率政策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转向贬值的方向,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兼顾活跃和改善供给。2009年的中国经济会比2008年更困难,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将比较困难,但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保持高速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宋雷磊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着深层的结构因素。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造就了很多重要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金融危机。经济结构失衡需要很长时间来纠正和调整,发达经济体可能会处于持续低迷状态。这一危机后时代的新常态也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才能确保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着眼于在短期内稳定增长,在中长期内致力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过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从国内外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周期性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各个侧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在百年一遏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内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经济增长动力下行的风险在加大,预计本轮经济将被迫做出强制调整,维持三到四年的低位增长。我国应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型,并把握这次危机带来的机会,做好能源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健华  管涛  黄益平  郑超愚  丁志杰  丁剑平  欧明刚  
近期,由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主办的2010年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再平衡与我国的战略选择"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危机治理步履蹒跚全球复苏仍为可期》的主旨报告(全文另发)。《新金融》期刊副主编王辰博士主持了圆桌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国际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我国经济远虑近忧兼具:短期内通胀压力较大,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更应警惕;经济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未来劳动力供给或由过剩转向不足。总体而言,我国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洁  耿改智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全球金融持续动荡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约束增强,内部压力进一步增大。本文探讨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范章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两个重要特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较,有一重大不同之处:这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力  贾馥宁  
首先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及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接着从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的传导路径,最后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本文探讨了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在国际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及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最新动向,并基于国内的经济金融数据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