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2)
- 2023(14143)
- 2022(11784)
- 2021(10712)
- 2020(8705)
- 2019(19302)
- 2018(18761)
- 2017(35286)
- 2016(18331)
- 2015(20524)
- 2014(20016)
- 2013(19870)
- 2012(18788)
- 2011(17415)
- 2010(17652)
- 2009(16815)
- 2008(15764)
- 2007(13767)
- 2006(12771)
- 2005(12055)
- 学科
- 济(98748)
- 经济(98665)
- 管理(47619)
- 业(46446)
- 企(35356)
- 企业(35356)
- 中国(34683)
- 方法(30501)
- 融(28018)
- 金融(28017)
- 地方(27723)
- 数学(26891)
- 数学方法(26733)
- 银(25992)
- 银行(25983)
- 行(25352)
- 农(23742)
- 业经(20664)
- 财(19325)
- 贸(19034)
- 贸易(19015)
- 制(18746)
- 易(18463)
- 农业(16457)
- 地方经济(16031)
- 学(15776)
- 发(14618)
- 环境(14227)
- 体(12921)
- 产业(11991)
- 机构
- 学院(263803)
- 大学(260982)
- 济(128234)
- 经济(125925)
- 研究(101022)
- 管理(93715)
- 中国(84542)
- 理学(78438)
- 理学院(77544)
- 管理学(76517)
- 管理学院(76029)
- 财(57082)
- 京(56170)
- 科学(54961)
- 所(50694)
- 中心(45914)
- 研究所(45396)
- 财经(44571)
- 经济学(42371)
- 经(40556)
- 江(39133)
- 农(38943)
- 经济学院(37937)
- 北京(36847)
- 院(35836)
- 范(34984)
- 师范(34689)
- 财经大学(32972)
- 州(32139)
- 业大(31664)
- 基金
- 项目(164220)
- 科学(130343)
- 研究(125557)
- 基金(119810)
- 家(103003)
- 国家(102161)
- 科学基金(87185)
- 社会(84087)
- 社会科(80059)
- 社会科学(80045)
- 省(62386)
- 基金项目(61169)
- 教育(56037)
- 划(52009)
- 自然(50669)
- 编号(49757)
- 自然科(49507)
- 资助(49507)
- 自然科学(49495)
- 自然科学基金(48628)
- 发(42280)
- 成果(40982)
- 重点(37628)
- 部(37063)
- 国家社会(36305)
- 课题(35621)
- 发展(35372)
- 展(34832)
- 创(34547)
- 中国(32952)
- 期刊
- 济(153204)
- 经济(153204)
- 研究(91042)
- 中国(59035)
- 融(42413)
- 金融(42413)
- 财(42046)
- 农(38079)
- 管理(37846)
- 科学(34517)
- 学报(34062)
- 教育(27480)
- 经济研究(26989)
- 大学(26985)
- 农业(25917)
- 学学(25377)
- 财经(23387)
- 业经(23160)
- 技术(22699)
- 经(20424)
- 问题(19420)
- 贸(18127)
- 国际(17473)
- 世界(17036)
- 技术经济(14161)
- 业(13979)
- 商业(12449)
- 统计(12446)
- 经济问题(12221)
- 现代(12057)
共检索到432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华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迅速发展,除有效利用欧美日等国的资本、技术、经营理念等因素之外,亚洲华人企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泡沫经济的形成以及环境污染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大多数国家失业率提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财政赤字增大等。中国采取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引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文秀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迄今经历了从急转直下到低速徘徊的两个阶段。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的措施,这些已经开始见效,并将继续取得成效。预期中国和美国经济可能大体上同时恢复,中国经济是更高水平上的恢复。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是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将进一步上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先丽
2008年下半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及实体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此次金融危机对其负面影响很大。从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入手,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金融危机影响下旅游业的应对策略,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旅游业 影响 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明生
2009年6月19~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香港经济导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09)'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大学、政府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世界经济动荡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对中国未来的政策取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颖
2007年年中开始,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动荡、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实体经济陷入了困境。为此,各国政府全力应对,联手救市。美联储从2007年9月18日开始连续降息,从5.25%降至2008年末的0-0.25%,为50年来最低点;中国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张晓毅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有效需求大幅下降,包括出口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而同时竞争、信用和资本积累导致了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贸易依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巧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剖析资本逻辑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立,资本逻辑不仅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而且是资本主义性质世界出现的一切主要矛盾——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破除资本逻辑于整个社会运行的高度统一性,探究限制与发展资本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的途径,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良性可持续。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逻辑 良性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铁 余剑
本文旨在梳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通过经济金融理论以及计量方法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而描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并通过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出口市场三大渠道,阐述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在金融功能受到抑制下的反应,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信贷资金 流动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艾文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新兴国家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比2008年进一步放缓,但政府已经发出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重振市场信心,而注重促进居民消费与重点设施建设的经济方案较之单纯地增加制造业产能,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
关键词:
全球经济展望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形势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红辉
现在我们来探讨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对策。很多人说这两年是次贷危机,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这次危机不仅仅是次级贷款的危机,次贷只是其中一个小的贷款。为什么二三万亿的贷款规模,毁约率也不过百分之十几,竟会引发全球性的危机?为什么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林跃勤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与文献考察总结出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货币霸权视角建立起失衡与危机的数理模型,指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美元霸权密切相关。文章进而分析了危机冲击与政策反应模式,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通过国际比较,我们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即灵活的市场机制)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胡金木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论述了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定位和着力点,重点探讨了充分发挥税收作用以化解危机、促进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税收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杰 张海森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的产业、金融政策错误,以及华尔街的贪婪与金融监管失误,而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失衡与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对美出口的显著影响,使用GTAP模型估算了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纺织、石化、电子等中国主要出口行业产出增长将进一步大幅下降。建议我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以扩大内需,并走创新发展道路,以应对危机下世界经济衰退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