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6)
2023(6258)
2022(4990)
2021(4483)
2020(3643)
2019(8072)
2018(7355)
2017(14973)
2016(7210)
2015(7948)
2014(7669)
2013(7697)
2012(6881)
2011(5938)
2010(6183)
2009(6189)
2008(4770)
2007(3893)
2006(3299)
2005(3015)
作者
(17721)
(14614)
(14446)
(13808)
(9049)
(7019)
(6725)
(5674)
(5475)
(5101)
(5015)
(4866)
(4617)
(4530)
(4518)
(4390)
(4370)
(4197)
(4113)
(3874)
(3485)
(3452)
(3395)
(3371)
(3286)
(3200)
(3104)
(3050)
(2988)
(2978)
学科
(27636)
经济(27607)
(25055)
金融(25055)
(23860)
(21761)
银行(21761)
(21188)
管理(20778)
(19022)
企业(19022)
中国(15755)
(14691)
中国金融(10919)
方法(10201)
(9394)
(8987)
数学(8870)
数学方法(8810)
收入(8727)
(8013)
财务(7999)
财务管理(7988)
业经(7764)
企业财务(7681)
地方(7327)
农业(7209)
(6182)
(5768)
贸易(5759)
机构
学院(95357)
大学(93807)
(46179)
经济(45397)
管理(36492)
理学(31458)
理学院(31205)
管理学(30885)
中国(30761)
管理学院(30707)
研究(30096)
(23708)
财经(18938)
(18027)
(17386)
中心(16575)
经济学(16524)
(16513)
金融(16218)
(15916)
银行(15402)
经济学院(15175)
财经大学(14538)
(14442)
科学(14037)
人民(13184)
(13131)
(12763)
国人(12137)
中国人(12080)
基金
项目(64215)
科学(51839)
研究(50780)
基金(48353)
(40609)
国家(40231)
科学基金(35638)
社会(35339)
社会科(33807)
社会科学(33802)
基金项目(24959)
(24237)
教育(22153)
自然(20083)
编号(20020)
(19778)
自然科(19688)
自然科学(19685)
自然科学基金(19341)
资助(18875)
成果(16300)
国家社会(15700)
(14592)
(14546)
(14512)
重点(14429)
(14399)
(14034)
人文(13564)
创新(13556)
期刊
(46574)
经济(46574)
研究(31108)
(27655)
金融(27655)
(18520)
中国(16733)
管理(13077)
(10969)
学报(10539)
科学(10199)
财经(9672)
大学(9271)
学学(8902)
经济研究(8605)
(8352)
业经(7308)
教育(7088)
农业(6531)
技术(6449)
问题(5938)
国际(5514)
理论(5321)
(5203)
中国金融(4816)
财会(4700)
实践(4690)
(4690)
现代(4407)
商业(4402)
共检索到145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奉军  高波  
第三波全球化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收入分配的格局。在各个国家内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在加深。发达国家收入不平等导致了宏观经济的金融化和消费者的债务积累。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不平等程度的加大压制了国内需求。为了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这些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从而间接地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提供债务融资。这种局面本质上就是一种无法持续的全球化。伴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美国次贷危机传导到全世界,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国新  石琴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堪称百年一遇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其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且不论其蔓延之迅猛、影响之深远,令人不解的是:这次危机源于发达国家,是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盛杨怿  周琪  
在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与美联储先松后紧的货币政策等因素促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加速其向全球蔓延。金融危机不仅重创美国实体经济,而且通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多种渠道侵蚀全球实体经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日益凸现。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重建全球实体经济,循序渐进调整世界经济失衡。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玲  金成武  
本文借助统计分析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响,高于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多地表现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多地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情况下,强化社会紧急救助,为农村进城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促进低收入群体就业和创业,以及消除个人所得税中的累退性,对于减少收入不均等程度和增强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喻平  孙宝胜  
对爆发在日本、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四次典型金融危机对危机发生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往往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这种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收入分配状况造成的负面影响更甚于发达国家,且金融危机的收入分配效应不仅表现在危机发生之后,也表现在危机的酝酿过程当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是一国抵御金融危机冲击最有效的工具。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民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由于缺乏吸引流动性的新兴产业,本次调整有可能是长期的;由于有国际货币金融乘数效应和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必须全球共同救市。中国近期所做的价格调整是失败的,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也是无效的,投资与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为此,需要进行产量调整,并通过恢复利率平价、降低税率平价来维持出口竞争力。人民币是被美元渗透的货币,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国际货币,再加上人民币缺乏微观基础,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明智的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岩  
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是导致近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加强金融监督、防范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应对问题。本文在国际、区域等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了这些应对之策 ,并提出我国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法律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军  高谦  
全球养老基金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新世纪以来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的养老基金遭受了重大损失。DB型养老基金的筹资率大幅下降,筹资不足将成为政府和企业的负担;DC型养老基金的投资损失对即将退休的缴费人有长期负面影响。危机后养老改革需要继续朝着建立多支柱养老体系的方向,推进养老基金多元化,增强养老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克文  周朔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澳大利亚《月刊》(Monthly)杂志2009年2月号上发表了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长篇论文,系统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经济理论根源,认为过去主宰西方世界30余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至此宣告破产。西方国家应借此契机强化政府职能,增加市场干预,强化金融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鲁直  
始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化进程的问题,引起对全球化问题的争论。究竞应怎样看全球化,金融危机是不是全球化的第一次大危机,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本文认为,全球化和金融危机都是战后特别是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必须把它们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之内来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季志伟  
综观近代世界历史,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会对全球经济、政治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冲击力度之强、波及范围之广令世人瞩目,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经济建设举世瞩目,但是不稳定因素以及金融风险却不容忽视。因此,基于全球视角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体系,做好金融危机的应对与突围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杏娟  
本文探讨了世界各国历史上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并从中总结了相关的经验与启示。文章认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上世纪初的全球经济萧条有颇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应对方式不同,历史上的危机亦带来了不同结果。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阳  蒙克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了解释。论文尝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研究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形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并描绘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地理塑造的空间差异。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外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费收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是重要因素。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西方金融地理学家对中国问题的兴趣逐渐增加,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在西方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构建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圆圆  张明  
近年来,G20国家海外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金融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并未显著缓解。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海外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海外资产增长主要源自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项目,而后者的外汇储备项目是资产增长最重要的形式,此外,外国直接投资是后者海外负债增长的主要形式。海外资产负债的结构差异,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经常账户余额的波动、投资收益的变化,以及估值效应等因素,共同导致G20国家海外净资产头寸波动性的加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君慧  
混沌理论是一种描述系统从有序突然进入到无序的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所谓"混沌"指的是一些单纯、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在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