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7)
2023(8446)
2022(7097)
2021(6439)
2020(5684)
2019(12485)
2018(12229)
2017(24676)
2016(13051)
2015(14885)
2014(14646)
2013(15076)
2012(14448)
2011(13115)
2010(13792)
2009(13614)
2008(12439)
2007(11510)
2006(10682)
2005(10044)
作者
(39225)
(32222)
(32151)
(30848)
(20217)
(15327)
(14789)
(12380)
(12298)
(11850)
(10922)
(10693)
(10499)
(10286)
(10285)
(10176)
(9549)
(9489)
(9386)
(9234)
(8353)
(8046)
(7872)
(7480)
(7464)
(7374)
(7232)
(7211)
(6651)
(6499)
学科
(57320)
经济(57257)
(37656)
管理(34738)
(29082)
企业(29082)
(27130)
金融(27128)
(25692)
银行(25664)
中国(25086)
(24949)
方法(21358)
数学(18759)
数学方法(18602)
(17056)
(16988)
(16226)
地方(14218)
业经(14099)
(12235)
贸易(12218)
(11968)
产业(11574)
农业(11516)
中国金融(11267)
(10808)
(10332)
(9305)
财务(9282)
机构
大学(191564)
学院(191101)
(86543)
经济(84761)
研究(69034)
管理(68391)
中国(60852)
理学(56994)
理学院(56414)
管理学(55603)
管理学院(55274)
(43467)
(41378)
科学(38380)
(35377)
财经(33423)
中心(33224)
(32139)
研究所(31491)
(30667)
(30081)
经济学(28344)
北京(27045)
业大(25812)
经济学院(25749)
农业(25354)
(25093)
财经大学(24779)
(24606)
(23719)
基金
项目(114966)
科学(89381)
研究(85701)
基金(82408)
(71479)
国家(70866)
科学基金(59207)
社会(55044)
社会科(52478)
社会科学(52467)
(45062)
基金项目(42211)
教育(37938)
(37742)
自然(35875)
资助(35080)
自然科(34979)
自然科学(34966)
编号(34495)
自然科学基金(34351)
成果(29678)
(27248)
重点(26350)
(25686)
课题(24650)
(24398)
国家社会(22976)
创新(22957)
(22722)
发展(22405)
期刊
(100111)
经济(100111)
研究(65831)
中国(41241)
(38641)
金融(38641)
(31754)
(30266)
学报(28482)
管理(27628)
科学(25850)
大学(22133)
学学(20707)
农业(19499)
教育(18739)
财经(17275)
经济研究(17052)
业经(16471)
技术(15302)
(15051)
问题(13910)
(12456)
国际(11826)
理论(11111)
实践(9930)
(9930)
商业(9683)
技术经济(9657)
(9342)
现代(9009)
共检索到314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常晓鸣  周萍  阙彬  袁静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深刻改变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路径。为消除国际需求急剧下滑而带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强调国内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构成,是我们未来可能的路径选择之一。推动国际国内产业有序转移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加强自身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其次,建立和巩固与东部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力争形成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最后,以东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主体为核心,推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汉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产业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愈发地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但也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产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出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目标的意见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张婕  朱忠翔  张子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文章在严谨界定产业贸易转移概念的前提下,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系统构建了产业贸易转移的定量测度模型,进而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发现有:(1)中国虽然仍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净转入国,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规模大幅减缓。(2)欧盟、美国、印度等地区或国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产业贸易转移目的地,且以服务业为主。(3)采掘业开始向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龙斌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也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沿海地区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可以化解资源约束,实现区域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为此,中西部地区应该依托优势找准承接点,积极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构筑产业集群,以确保顺利承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林  龙自云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的经济先发地区,外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强大。随着广东省产业转移战略的铺开,东莞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效应和落后产业转移需求也很大,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迫在眉睫。但是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东莞经济系统及产业转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和固有的制度背景下,产业转移战略在经济先发地区应该如何推进?本文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东莞市为例,分析经济先发地区推动产业转移的成效与不足,从而为产业转移这种产业政策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素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格局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地区应审时度势,抓住订单转移历史性机遇,更好地实现产业转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产业转移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肩负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任。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增强承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与优化环境并重,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区域合作互动,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建国  王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进入一个新的消费升级阶段。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消费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推动我国消费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德友  梁琦  
本文在分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布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迫使企业离开珠三角迁往其他地区的"推力",即政策推动、土地约束、环保管制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鼓励企业继续留在珠三角的"拉力",即规模经济吸引、产业特征粘性、城市功能限制和投资环境差异。珠三角的企业通过权衡这两类因素决定是否往其他地区迁移。在上述分析框架下,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对广东"双转移"的影响以及广东产业转移的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霖  苏启林  
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将东部地区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置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即严重依附于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商的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放大器"。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由于内在升级动力机制无法有效建立,造成产业内源性升级缓慢,但金融危机却在客观上为产业外源性升级提供了契机。金融危机背景下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在于:一是沿着产业链的上游进行技术破坏,从代工供给终端摆脱对生产者驱动的依附;二是沿着产业链的下游进行市场破坏,从代工需求终端摆脱对购买者驱动的依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为  
始于2007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极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拉动内需作为突破口,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利用金融危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提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作平  曲佳莉  
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全球金融发展、贸易自由化以及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受到重挫。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省份,2008年四川GDP达12506.25亿元,列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四川经济总量占西部地区总和的20%左右,在西部具有举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我国珠三角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珠三角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而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因此,推动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莉  高峰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煤炭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行业出现产量下滑、价格震荡、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对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