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38)
- 2023(16652)
- 2022(14284)
- 2021(13391)
- 2020(10926)
- 2019(25135)
- 2018(24817)
- 2017(47771)
- 2016(25771)
- 2015(28877)
- 2014(28860)
- 2013(28397)
- 2012(26483)
- 2011(24021)
- 2010(24650)
- 2009(22866)
- 2008(21733)
- 2007(19375)
- 2006(17511)
- 2005(15947)
- 学科
- 济(106045)
- 经济(105941)
- 管理(73334)
- 业(72969)
- 企(59854)
- 企业(59854)
- 方法(40401)
- 中国(36253)
- 数学(34222)
- 数学方法(33792)
- 农(30002)
- 融(29023)
- 金融(29022)
- 地方(29021)
- 银(28096)
- 银行(28057)
- 行(27152)
- 财(26898)
- 业经(25401)
- 制(22493)
- 学(21367)
- 农业(20466)
- 贸(20054)
- 贸易(20035)
- 易(19402)
- 理论(17773)
- 策(16962)
- 务(16938)
- 财务(16859)
- 财务管理(16831)
- 机构
- 学院(361203)
- 大学(360685)
- 济(147497)
- 经济(144024)
- 管理(141550)
- 研究(127711)
- 理学(120644)
- 理学院(119227)
- 管理学(117413)
- 管理学院(116723)
- 中国(101166)
- 京(78304)
- 科学(76361)
- 财(69385)
- 所(64259)
- 中心(58837)
- 研究所(57979)
- 农(56386)
- 江(54577)
- 财经(54128)
- 北京(50518)
- 范(50212)
- 业大(50195)
- 师范(49800)
- 经(49101)
- 院(46375)
- 州(45063)
- 农业(43484)
- 经济学(43281)
- 师范大学(40231)
- 基金
- 项目(237871)
- 科学(187087)
- 研究(178584)
- 基金(170677)
- 家(147323)
- 国家(145995)
- 科学基金(125403)
- 社会(111356)
- 社会科(105585)
- 社会科学(105558)
- 省(92801)
- 基金项目(90010)
- 教育(81356)
- 自然(80005)
- 划(78149)
- 自然科(78113)
- 自然科学(78099)
- 自然科学基金(76673)
- 编号(74266)
- 资助(70309)
- 成果(61568)
- 发(54522)
- 重点(53365)
- 部(52093)
- 课题(51927)
- 创(49327)
- 创新(45890)
- 项目编号(45535)
- 国家社会(44958)
- 教育部(44808)
- 期刊
- 济(170984)
- 经济(170984)
- 研究(115179)
- 中国(75897)
- 管理(54276)
- 农(52382)
- 学报(51824)
- 财(50855)
- 科学(49811)
- 融(48462)
- 金融(48462)
- 教育(44988)
- 大学(39695)
- 学学(36955)
- 农业(35817)
- 技术(31471)
- 业经(28419)
- 经济研究(26838)
- 财经(25897)
- 经(22108)
- 问题(21743)
- 图书(20035)
- 理论(18465)
- 业(18277)
- 现代(17352)
- 技术经济(17194)
- 贸(17188)
- 实践(16904)
- 践(16904)
- 科技(16900)
共检索到561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冯军政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系列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金融中心不断向区域广泛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上海金融中心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财富与资产管理市场等领域与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上海需要抓住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明确自身定位、放松政府管制、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宏观环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竞争格局 金融市场 上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干杏娣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了实质起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发挥后发优势 ,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 ;抓住潮流 ,发展特色。上海应根据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水平与上海的差距 ,制订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本文就各金融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有关内容 ,尝试提出导向性的发展指标。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策略 规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云钊 张鹏
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离岸金融中心全球范围分布状况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地域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缘性和时区性特征。地缘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小国、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典型的如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等就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地缘性特征还表现为一些边缘区域(岛国型、小国型)离岸金融中心,其或者依赖某个主要经济区,或者完全切断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如蒙特塞拉特就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发展 ,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 ,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这表明上海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展望未来 ,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认为 ,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发展 +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期” :发展国内金融中心是为了增强它的筹资功能 ;建立名义隔离性金融中心是为了突出上海的国际资金交易功能。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之明 岳意定
发展离岸金融中心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企业提供国际融资平台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层级分析法和模糊判断法对上海和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进行量化比较发现,上海在我国最具有发展离岸中心的优势条件,建议采用内外分离式作为发展上海离岸金融中心模式。此外,还应该加强沪港金融中心互动协作、加强离岸金融业务创新、强化离岸金融监管、完善离岸金融配套措施等配套措施。
关键词:
离岸金融中心 内外分离型 人民币离岸产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洪民 管乐
文章以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导向,探讨上海发挥双循环金融战略链接功能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市场型信贷配给和资本利得预期积累效应是经济脱实向虚和债务积累形成的两大重要内生机制;金融市场同向波动风险、企业融资方式关联性传染风险、金融产品关联性传染风险、债务合同式泡沫崩溃与实体经济危机连锁反应风险4种风险传导方式在国际金融中心风险生成机理中可能发挥作用。文章根据对14家金融部门的深入调研,提出构建上海双循环金融战略链接的时空路径及多项具有策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战略链接 金融中心风险 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建红
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背景下,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配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和宁波自身的优势条件表明,宁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各项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战略将是理想的路径选择。同时,宁波的经验对我国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 航运金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海 中西部 金融 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豫
一、背景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原则通过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温家宝总理2008年视察上海时也明确指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要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等六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 王欣欣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思萌 林贤英 刘烁仪
本文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2000—2019年中国主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北京、上海等六个城市)促金融发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金融市场效率代表金融中心发展水平,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干预水平为核心变量。在控制变量法下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及外贸开放增速对区域金融中心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经济过快增长对金融中心发展有抑制作用;科技水平与金融中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将依据模型回归的结果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米文通
信用评级机构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大力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壮大;二是拓展国外市场,通过参股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等方式参与世界信用评级,影响全球金融资源分配。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上海的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如何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正迈开大步,促进金融走向国际化。本文拟就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