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4)
2023(14175)
2022(11978)
2021(11004)
2020(9267)
2019(21451)
2018(20854)
2017(39724)
2016(21352)
2015(24362)
2014(24352)
2013(24595)
2012(23581)
2011(21639)
2010(22035)
2009(20792)
2008(20212)
2007(18225)
2006(16108)
2005(15126)
作者
(62847)
(52164)
(52160)
(49803)
(33495)
(25135)
(23980)
(20295)
(19990)
(18659)
(17925)
(17581)
(16783)
(16598)
(16520)
(16413)
(15439)
(15417)
(15161)
(15120)
(13313)
(12930)
(12703)
(12004)
(11905)
(11860)
(11613)
(11592)
(10605)
(10546)
学科
(98820)
经济(98720)
(54989)
管理(53592)
(41640)
企业(41640)
方法(37615)
中国(36333)
数学(33311)
数学方法(33055)
(28990)
金融(28988)
(27616)
(27402)
银行(27370)
(26581)
地方(26369)
(23518)
业经(21133)
(21003)
贸易(20983)
(20862)
(20371)
农业(18837)
(18291)
(14566)
环境(14400)
(13980)
财务(13938)
财务管理(13900)
机构
大学(309721)
学院(308840)
(138312)
经济(135502)
研究(117787)
管理(110708)
中国(96342)
理学(93050)
理学院(91863)
管理学(90441)
管理学院(89838)
科学(68588)
(67935)
(63750)
(61020)
研究所(55133)
中心(54515)
(53752)
财经(49534)
(47308)
(44958)
北京(44472)
经济学(44394)
(42708)
业大(42387)
师范(42315)
农业(42062)
(41777)
经济学院(40067)
(38326)
基金
项目(194945)
科学(152637)
研究(145284)
基金(140554)
(122269)
国家(121237)
科学基金(101863)
社会(92955)
社会科(88233)
社会科学(88210)
(74398)
基金项目(72896)
教育(65749)
(63505)
自然(62260)
自然科(60788)
自然科学(60770)
自然科学基金(59702)
资助(58669)
编号(58644)
成果(49455)
(47999)
重点(44842)
(44325)
课题(41679)
(40408)
发展(39210)
国家社会(39136)
(38589)
创新(38013)
期刊
(158315)
经济(158315)
研究(101041)
中国(69241)
(50544)
(48104)
学报(46416)
(45704)
金融(45704)
科学(43651)
管理(40721)
大学(35043)
教育(34661)
农业(33910)
学学(32628)
经济研究(26593)
技术(25998)
财经(24849)
业经(24635)
(21478)
问题(21052)
(19342)
(19173)
国际(18276)
世界(17701)
技术经济(15569)
理论(14969)
图书(14514)
统计(14304)
商业(13908)
共检索到495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金燕  裴立伟  
了解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以及评估体系,对于中国的金融布局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目前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以及评估体系之一——伦敦金融城发布的GFCI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有可能在多个城市兴建角色定位、辐射范围、功能等级各不同的金融中心,形成中国金融新布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青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数,本文依据其最近二期的排名,对比分析了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文越  杨婷  张祥  
本文基于对欧洲金融中心当前布局结构和沿革历程的分析,总结出欧洲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认为我国金融中心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地理、文化、创新与金融中心的关系;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各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形成多样化的专业化金融中心;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增强金融中心的国际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亚欣  
国外主要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经验表明: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发达的腹地经济为基础;政府推动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商务中心区(CBD)对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经验为目前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本报告认为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突出表现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报告强调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报告提出了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即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中国应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珂  
财富管理是金融中心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国外不同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因其历史背景、商业文化传统、法律等不同,财富管理在市场特征、主要参与机构、模式特点、驱动力量和推动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财富管理发展的欧洲模式、北美模式和亚洲模式。本文在比较分析这三大模式特点和共性基础上,以成都为例,研究了借助财富管理发展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在分析成都具备介入财富管理发展良好市场条件基础上,建议成都借鉴美国"产品化"的财富管理发展模式,同时借助亚洲财富管理发展模式中政府政策供给引导的发展路径,推动财富管理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文全  
利用引力模型计量上海和香港与泛珠三角等地区的相互引力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在大多数地区的经济联系程度超过香港,并有加速扩张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规模和区位优势;香港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对中南部和西部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先发优势;两地的竞争态势愈加明显。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成员的江西需要主动调整发展规划,靠拢增长极,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当前研究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以及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用,能够为科学制定城市金融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指引。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利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与结构差异影响产业布局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金融业集聚对产出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集聚和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集聚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可以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发挥金融力量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注意: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兼顾区域协调,实现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金融信息共享,扩大金融服务正向溢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豫  
一、背景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原则通过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温家宝总理2008年视察上海时也明确指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要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等六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云钊  张鹏  
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离岸金融中心全球范围分布状况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地域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缘性和时区性特征。地缘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小国、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典型的如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等就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地缘性特征还表现为一些边缘区域(岛国型、小国型)离岸金融中心,其或者依赖某个主要经济区,或者完全切断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如蒙特塞拉特就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广文  赵园园  刘函  王春智  赵静媛  李丽雅  
本文利用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方法,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为例,分析了其"避税港"与空间集聚、初级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重组以及发达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强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经济条件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不断完善的法律与监管则保证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中国应积极探讨在上海、广东与天津等自贸区建立分离—渗透型,在东南沿海选择合适的岛屿或群岛建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万灵  唐曦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