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6)
2023(11403)
2022(9275)
2021(8537)
2020(7264)
2019(15897)
2018(15770)
2017(30419)
2016(16525)
2015(18386)
2014(18296)
2013(18527)
2012(16895)
2011(14740)
2010(15140)
2009(14544)
2008(14984)
2007(13956)
2006(12379)
2005(11400)
作者
(47478)
(40159)
(39528)
(37289)
(25351)
(19173)
(17935)
(15497)
(14915)
(14481)
(13645)
(13328)
(12996)
(12723)
(12515)
(11949)
(11889)
(11623)
(11580)
(11439)
(10012)
(9843)
(9695)
(9303)
(9199)
(9123)
(8854)
(8771)
(8137)
(8061)
学科
(89789)
(73478)
企业(73478)
(68281)
经济(68192)
管理(67427)
(44942)
农业(29921)
业经(28616)
方法(28035)
(26343)
(20518)
财务(20493)
财务管理(20463)
数学(19781)
数学方法(19626)
企业财务(19455)
(17951)
技术(17042)
中国(16333)
(16303)
(14231)
(14033)
理论(13299)
(12875)
经营(12140)
(11885)
贸易(11878)
(11607)
(11416)
机构
学院(242197)
大学(232475)
(101314)
管理(100824)
经济(99279)
理学(84967)
理学院(84159)
管理学(83197)
管理学院(82700)
研究(74331)
中国(63300)
(56158)
(49175)
(48244)
科学(43967)
农业(42787)
(39765)
业大(39733)
(37794)
财经(37725)
中心(36020)
(34211)
研究所(33681)
(31076)
北京(29488)
经济学(28831)
经济管理(28777)
商学(27679)
商学院(27430)
(27403)
基金
项目(153444)
科学(122054)
研究(114855)
基金(111961)
(96295)
国家(95218)
科学基金(83382)
社会(75044)
社会科(70826)
社会科学(70807)
(62538)
基金项目(59451)
自然(52982)
自然科(51729)
自然科学(51715)
自然科学基金(50871)
教育(50320)
(49498)
编号(47132)
资助(44318)
(37716)
成果(36888)
(34924)
(34138)
(33447)
重点(33307)
创新(31631)
(31627)
(31262)
课题(31002)
期刊
(127074)
经济(127074)
研究(67677)
(59568)
中国(51513)
(42897)
管理(41461)
农业(39762)
学报(35418)
科学(35056)
大学(28124)
业经(27797)
(27346)
金融(27346)
学学(27113)
(22351)
技术(21764)
教育(19164)
财经(19155)
经济研究(16962)
问题(16734)
(16586)
农村(14377)
(14377)
技术经济(14206)
农业经济(13756)
(13720)
世界(13603)
财会(13109)
现代(12841)
共检索到375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Parviz Koohafkan  
在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产生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随着人口和消费的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许多地方耕地资源大量流转,水资源过量使用,化石燃料过度开采,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超额施用,由此引发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于2005年6月被FAO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中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山区,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著名的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田鱼之乡。青田稻田养鱼具有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先民利用种植水稻,同时养殖鲤鱼(俗称田鱼),培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鱼种"青田田鱼",创造了稻鱼共生技术,并诞生了"尝新饭"、"祭祖祭神"、"青田鱼灯"等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青田稻田养鱼是典型的稻鱼共生,以稻养鱼,以鱼促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下,联合其他10多个国际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并于2008年批准在2009-2013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农业文化遗产从概念上等同于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的一项旨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项目。本文分析了世界遗产中对农业文化的关注,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项目的目的,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农耕文化原创科普绘本,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智慧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希望小朋友们通过这套书更好地认识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智慧。李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中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FAO于2002年发起的一项工作,旨在借鉴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模式,推动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传统农业系统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GIAHS秘书处设置在FAO水土资源司(Land and Water Division)。为推动该项工作,FAO专门成立了GIAHS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和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指导委员会由GIAHS协调员、参与国家代表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协调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禾尧  闵庆文  刘某承  张碧天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旨在保护全球范围内的典型传统农业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1]),截止2018年11月底,全球范围内已有分布在21个国家的54项GIAHS得到认定。东亚地区作为世界农业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凭借30项GIAHS(中国15项,日本11项,韩国4项),现已成为GIAHS的主要分布地区~([2])。2013年8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闵庆文研究员鉴于中日韩三国农业历史文化渊源、现有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试点工作及国际影响,提出了建立三国之间学术交流机制、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及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敏芳  邹爱雷  
本文简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情况,介绍了GIAHS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现状,总结了10年来浙江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和发展的经验,提出GIAHS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思源  李禾尧  闵庆文  
社区视角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点。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特征的农业生产系统,也是一类特殊的保护地。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遗产系统的持续性。同时,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判断还是衡量其文化自觉和遗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以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手段、通过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农户视角下的遗产价值判断这一思路和方法,研究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农民文化自觉与遗产保护成效,并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核心区域进行可行性验证。案例研究显示,农户家庭保护支付意愿率仅为43.2%,家庭人口经济特征与对遗产的认知对是否有支付意愿及支付数额大小具有显著影响;无支付意愿家庭中61.6%认为遗产保护主体应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农户的遗产认知得分较低,文化自觉性有限,保护成效尚未显著惠民。这些结果表明,遗产地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户认知度与参与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并科学界定"保护主体"及其保护途径,让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更好地为农户所认知,使其真正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性与活态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可以支持社区视角的保护认知和成效研究。此外,考虑到中国许多保护地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多有当地居民长期生活生产的现实,本文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和社区共管机制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庆文  孙业红  成升魁  王旭海  
关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农业考古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动态保护思路。文章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提出旅游开发是对其进行动态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并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聚落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初步设计了三种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的全方位规划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的评选标准,并进行了简单分析。结合项目总体进展,提出了建立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标准及进行保护试点的遴选时,应重点考虑生物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与生态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区域与类型的代表性、对履行国际公约的贡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可示范性与地方保护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艳莹  闵庆文  刘某承  
自2002年FAO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联合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已经有13个国家的31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各个国家的不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通过不懈努力,在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途径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在分析国外各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启示,并从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与发展规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可持续旅游发展、国际国内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