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1)
- 2023(11976)
- 2022(10707)
- 2021(10170)
- 2020(8361)
- 2019(19041)
- 2018(19157)
- 2017(36746)
- 2016(19737)
- 2015(22422)
- 2014(22112)
- 2013(21603)
- 2012(18972)
- 2011(16741)
- 2010(16577)
- 2009(15359)
- 2008(14346)
- 2007(12166)
- 2006(10478)
- 2005(8932)
- 学科
- 济(72992)
- 经济(72912)
- 管理(56222)
- 业(51302)
- 企(44192)
- 企业(44192)
- 方法(34209)
- 数学(29249)
- 数学方法(28855)
- 中国(19381)
- 农(19075)
- 业经(17711)
- 财(17332)
- 学(16116)
- 地方(14760)
- 贸(14416)
- 贸易(14409)
- 理论(14210)
- 易(14000)
- 和(12594)
- 农业(12412)
- 制(11996)
- 技术(11709)
- 环境(11698)
- 务(11671)
- 财务(11581)
- 财务管理(11563)
- 教育(10730)
- 企业财务(10611)
- 划(10455)
- 机构
- 学院(269912)
- 大学(267929)
- 管理(109354)
- 济(99014)
- 经济(96642)
- 理学(95454)
- 理学院(94441)
- 管理学(92654)
- 管理学院(92192)
- 研究(84360)
- 中国(60832)
- 京(56714)
- 科学(54223)
- 财(43643)
- 所(41121)
- 业大(40411)
- 农(39148)
- 中心(38387)
- 研究所(37815)
- 江(37225)
- 范(36707)
- 师范(36357)
- 财经(35916)
- 北京(35636)
- 经(32625)
- 院(31366)
- 州(31323)
- 农业(30738)
- 技术(30389)
- 师范大学(29157)
- 基金
- 项目(190685)
- 科学(149130)
- 研究(140887)
- 基金(136368)
- 家(117828)
- 国家(116845)
- 科学基金(101224)
- 社会(86015)
- 社会科(81362)
- 社会科学(81341)
- 省(75801)
- 基金项目(73159)
- 自然(66974)
- 教育(65466)
- 自然科(65415)
- 自然科学(65400)
- 自然科学基金(64150)
- 划(63204)
- 编号(59044)
- 资助(55970)
- 成果(46852)
- 重点(42031)
- 部(40780)
- 课题(40173)
- 发(40098)
- 创(39920)
- 创新(37059)
- 项目编号(36879)
- 科研(36529)
- 大学(35960)
- 期刊
- 济(106882)
- 经济(106882)
- 研究(74991)
- 中国(45934)
- 学报(41305)
- 管理(39514)
- 科学(37727)
- 农(35372)
- 教育(32920)
- 财(31418)
- 大学(31182)
- 学学(29122)
- 技术(26899)
- 农业(25615)
- 业经(19635)
- 融(18422)
- 金融(18422)
- 经济研究(17506)
- 图书(16828)
- 财经(15820)
- 科技(13894)
- 理论(13449)
- 经(13349)
- 问题(13097)
- 商业(12763)
- 实践(12651)
- 践(12651)
- 业(12454)
- 情报(12325)
- 技术经济(12172)
共检索到375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曲连尉 朱晓聪 郭利泉 陈康
对全球配送背景下的物流网络设计进行相关研究,建立一个全球配送背景下的网络设计情境:内陆地区的沿岸港口作为转运枢纽,一端与装配制造产地联结,另一端与内陆区域配送中心联结,构成配送网络。随后,建立了一个由p-hub中值问题和运输问题衍生的数学规划模型来表达这一网络设计,同时求出货物的流量分配。最后,引入具体算例验证所建立的网络设计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模型可为今后物流网络的设计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全球配送 物流网络 p-hub中值问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争艳 柳天恩 李静
在对传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云配送理论,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云配送的运作模式、配送流程以及网络体系架构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宅急送为例,介绍了云配送在当前配送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云配送概念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配送 电子商务 物流网络 宅急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雪青
在对区域物流网络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物流能源消耗因素,阐述了节能背景下区域物流网络构建内涵。分析了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消费、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程度、综合能耗水平五方面设计了区域物流网络节点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思路及布局,对促进区域物流网络优化及行业节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区域物流 能源消耗 物流网络 节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胜利 师宁 李泽萍 周丽
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业融合起来,构建高度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体系,才能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大数据等技术的物流应用趋势;除此之外,创新性地构建制造业、冷链和电商三大物流网络体系,阐释如何在现代科技发展下加强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最后,对推进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仪 戎陆庆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我国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在分析空间结构对经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个体特征对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联系松散,网络传递性低,网络等级严格;经济实力强或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易成为网络中心,南宁和昆明是网络中重要的中介城市;物流网络等级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网络传递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增强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将促进本地、邻近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降低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将有利于提升本地经济水平,但对邻近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有负效应。通过构建轴辐式物流网络、加快干支线建设、加强节点城市分工与联系等策略优化空间结构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家洋
为解决新鲜农产品远距离物流不稳定性的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前新鲜农产品远距离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背景的新鲜农产品远距离物流网络,以"智能化信息和管理"平台为核心力量,连通农产品物流企业与贸易商家和消费者间的物流通道,运用大数据技术使各物流环节更加紧密,实现多个体共同协作,提升新鲜农产品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的物流效率,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鲜农产品以及实时便捷的物流服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维
基于新科技、新技术的物流管理电子互联是大势所趋。文章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物流行业现状以及互联网经济出发,综合分析了新时期物流行业的网络化内涵及模式构建,希望对物流业适应新科技环境下的互联网运营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科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欢 黄金 郑湘明
文章采用真实货运“流动数据”表征城市物流联系,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4类物流联系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同时引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攻击策略评估了物流网络结构的静态韧性和动态韧性,并通过模拟新冠疫情冲击探讨了上海等主导性节点城市物流网络在应对风险时的韧性表现。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公铁陆运为主干、水运为辅助、航空为补充的物流网络,其中各省会城市发挥着重要枢纽功能;(2)其物流网络层级性、异配性显著,具备良好传输韧性,但物流资源过度集中核心城市,易引发局部区域的闭塞和僵化;(3)物流网络结构的韧性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风险冲击增大呈现阶段变化特征,核心部分未遭受严重破坏,整体网络就仍能维持正常运转;(4)新冠疫情模拟下,上海等核心城市“封城”并未使物流网络陷入困境,其他城市可增强自身中介作用来弥补网络核心缺失,实现网络结构的再平衡。由此,从物流基础建设、主导性节点和脆弱性节点3方面提出物流网络结构韧性的优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博 王征兵
基于引力模型的思想与原理,采用创新性构建的甘肃省物流引力模型,通过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综合发展指数引入甘肃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指标体系中,测算了乡村振兴背景下2019年甘肃省14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其中兰州市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州;2)由于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差异性,致使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呈现出以兰州为核心的"一超多强"的空间布局;3)兰州作为区域农产品物流网络的核心,其对周边市(州)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4)依据甘肃省14市(州)地理位置、乡村振兴水平、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水平以及各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强度水平因素,将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网络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物流圈,以兰州为核心城市,"三圈"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博 王征兵
基于引力模型的思想与原理,采用创新性构建的甘肃省物流引力模型,通过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综合发展指数引入甘肃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指标体系中,测算了乡村振兴背景下2019年甘肃省14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其中兰州市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州;2)由于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差异性,致使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呈现出以兰州为核心的"一超多强"的空间布局;3)兰州作为区域农产品物流网络的核心,其对周边市(州)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4)依据甘肃省14市(州)地理位置、乡村振兴水平、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水平以及各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强度水平因素,将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网络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物流圈,以兰州为核心城市,"三圈"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万敏
分析了区域物流网络的特点以及配送路径距离和配送成本间的关系,针对区域物流网络中物流配送路径的选择问题,提出运用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得出配送中心到配送点i、配送点i到配送点j之间的最短路径矩阵,通过该模型求得最优化的配送路线方案,为物流调度中心提供决策依据。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配送路径选择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祝新 朱坤
本文考虑不确定环境下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设计的影响,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描述农产品市场供需的不确定性,利用模糊数学规划方法,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门店的三级两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多目标模糊数学规划模型。此外,通过一个数值算例,使用遗传算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物流服务水平一定时,模糊可行度水平越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总成本越高;当模糊可行度一定时,物流服务水平越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总成本越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祝新 朱坤
本文考虑不确定环境下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设计的影响,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描述农产品市场供需的不确定性,利用模糊数学规划方法,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门店的三级两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多目标模糊数学规划模型。此外,通过一个数值算例,使用遗传算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物流服务水平一定时,模糊可行度水平越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总成本越高;当模糊可行度一定时,物流服务水平越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总成本越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胡悦 罗亚波 李霞
针对不确定环境下的逆向物流网络容易产生较高成本的问题,结合当前已有的物流设施节点,提出充分考虑固定投资、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和回收量不确定的设施选址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和贪婪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对设施选址、回收区域划分和回收间隔期进行求解。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实际案例,验证了模型和混合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逆向物流 不确定性 混合算法 网络设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莹 刘威
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剔除北京、上海、天津、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研究我国物流网络和互联网络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影响。以淘宝村数量表示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指标,分别利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省级层面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物流网络发展水平。最后通过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方法,从实证角度探索物流网络和互联网络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整体角度出发,互联网络发展水平对农村电商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物流网络发展水平对农村电商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络发展水平和物流网络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受到互联网络发展水平和物流网络发展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文章最后指出要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补齐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短板;鼓励和支持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