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2)
- 2023(2934)
- 2022(2653)
- 2021(2572)
- 2020(2289)
- 2019(5263)
- 2018(5574)
- 2017(12082)
- 2016(6558)
- 2015(7461)
- 2014(7570)
- 2013(7974)
- 2012(7768)
- 2011(7198)
- 2010(7379)
- 2009(7491)
- 2008(7292)
- 2007(6451)
- 2006(5904)
- 2005(5581)
- 学科
- 济(27905)
- 经济(27867)
- 管理(15644)
- 业(15076)
- 方法(12833)
- 数学(11893)
- 数学方法(11824)
- 企(10872)
- 企业(10872)
- 中国(10051)
- 制(8203)
- 贸(7808)
- 贸易(7797)
- 银(7785)
- 银行(7779)
- 易(7715)
- 行(7555)
- 农(7475)
- 财(7050)
- 融(6916)
- 金融(6916)
- 体(5096)
- 业经(4828)
- 度(4526)
- 制度(4525)
- 税(4509)
- 税收(4256)
- 收(4226)
- 农业(4212)
- 策(4135)
- 机构
- 大学(100187)
- 学院(97700)
- 济(46297)
- 经济(45314)
- 管理(35045)
- 研究(34754)
- 中国(30920)
- 理学(29053)
- 理学院(28729)
- 管理学(28451)
- 管理学院(28248)
- 财(24974)
- 京(21506)
- 财经(19269)
- 所(17764)
- 经(17414)
- 科学(17226)
- 中心(15794)
- 研究所(15501)
- 经济学(15309)
- 北京(14633)
- 财经大学(14356)
- 江(14033)
- 经济学院(13949)
- 范(12721)
- 师范(12651)
- 融(12061)
- 院(12028)
- 金融(11888)
- 农(11879)
- 基金
- 项目(52460)
- 研究(41550)
- 科学(40563)
- 基金(37995)
- 家(31942)
- 国家(31689)
- 社会(26357)
- 科学基金(25868)
- 社会科(25014)
- 社会科学(25006)
- 教育(19236)
- 基金项目(19215)
- 省(18042)
- 编号(17548)
- 资助(16824)
- 成果(16218)
- 划(16177)
- 自然(14569)
- 自然科(14171)
- 自然科学(14166)
- 自然科学基金(13919)
- 部(13252)
- 课题(11987)
- 教育部(11672)
- 重点(11579)
- 性(11571)
- 发(11282)
- 社科(11065)
- 人文(11021)
- 项目编号(10931)
共检索到160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价格管制和紧缩货币等治理措施均因贸易渠道和外汇占款渠道的传导而产生效力损失。为此,认清全球通胀的深层次根源,并在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漏损,至关重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明
一、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深层次根源 我国理论界关于引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及类型论述较多,而对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揭示不够。十六年来,通货膨胀问题一次又一次困扰我们的深层次根源在于: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许多新特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就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不言而喻,改革和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形势均不容乐观。把通货膨胀放到全球视野中考察,会发现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洋
本文通过对泰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变化的分析 ,揭示了泰国银行实施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深刻原因 ,并且简要介绍了泰国银行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体内容。泰国中央银行采用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实际上是以经济的内部均衡为主 ,并以汇率政策作为解决一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政策工具 ,这种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龚培兴
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邮编:330003龚培兴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通货膨胀开始趋于缓和。据统计,从1984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物价上涨率都降至5%以下。认真总结西方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对于我国经济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克华
一、错误的理论引导是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有许多原因,如经济过热、管理不严、新旧体制磨擦等。前一段时间的不正确理论引导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自1978年到1985年就进入温和通货膨胀时期,每年物价上升3%左右。这时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这一状况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近几年来一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俊鸿
作者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成因作了中肯分析,指出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导因还是总需求膨胀;治理的根本措施在于严格控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社会信用需求膨胀。
关键词:
通货膨胀,投资膨胀,消费,超分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面临冲击,通货膨胀成为世界经济的新挑战。202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近50%,涨幅创27年来新高,美国、英国、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物价持续攀升,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严重,如阿根廷通胀率甚至超过50%。与此同时,日本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中国保持物价水平的合理区间。那么,如何研判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形势?本轮通胀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关键词:
全球通货膨胀 新兴市场经济体 全球通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延纯 赵公正 张超 朱险峰 钟弥嘉 郭芮
2022年上半年,我国价格运行基本平稳,但国际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内外形成鲜明对照。对于本轮全球通胀的形成原因,西方政府不愿正视、一再误判,甩锅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致使通胀形势不断恶化。回顾20世纪70年代全球通胀形成和治理过程,发现当前西方国家政府仍试图在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之间找到平衡,这和1979年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的形势较为相似。由此判断,本轮通胀发展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为持久,我国将面临更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需要高度重视,完善应对之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涛
本文在从全球视角回顾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成功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即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政策框架、积极的反通货膨胀立场、明确的名义锚、有效沟通、灵活的汇率制度、对反通胀与稳增长的有效平衡和对金融不稳定的兼顾。通过上述要素的有效组合,提高政策可信度是通胀预期管理的核心所在。据此,我国应加快金融改革,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自主性,并逐步建立以价格稳定和政府债务稳定为核心的货币财政政策的搭配方式,丰富中央银行的沟通手段,引导并塑造公众形成稳定的通胀预期。
关键词:
预期管理 名义锚 反通胀 历史经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梽芳 李颖 徐小君
本文应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不可观测成分模型(MS-UC)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并对通货膨胀惯性是否发生结构变化进行识别与动因解释。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可以由一个具有吸收态的区制转换模型加以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两次结构变化,这导致通货膨胀惯性大小呈现区制依赖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其主导力量要归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随机冲击因素对通货膨胀惯性影响正趋于弱化。这些结论对目前中央银行进行的预期管理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通货膨胀惯性 结构变化 预期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可兴
西方国家经验对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俞可兴我国的通货膨胀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采取隐蔽的形式: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上涨趋势不明显,但是商品供求关系长期紧张;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所造成的市场压力以商品普遍短缺、凭票供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剑波
一、战后初期日本的通货膨胀、对策及其经验 (一)战后日本经济改革的特征 战后初期日本开始了经济的恢复和重建,这种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后来发展为经济起飞。在这变化巨大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经济改革,可以这样讲,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改革实现的,而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经济改革,两者相辅相成。 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可以归纳为自由化、民营化和国际化,具体地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5—50年,在这一阶段日本取消了战时资源分配上的许多规定,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促进生产的恢复,保留了对商品和信用进行分配的管制,并实行贸易管制,这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摆脱战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结...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永宁 裴广一
2013年前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个别国家中央银行选择年度调整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是由于中央银行独立程度低、协调年度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要求,我国还因为五年规划中对通货膨胀设计不透明导致年度通货膨胀任务分解弹性大。但是,由于央行预期管理能力限制、经济冲击的不确定性,年度通货膨胀目标实现难度偏大。年度可控的通货膨胀目标落空,导致通货膨胀预期脱锚,最终难以实现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还影响了央行信任度。但是,正是由于年度通货膨胀控制目标信任度丧失,公众对年度可变的通货膨胀目标存在理性不注意,因此相机抉择的年度通货膨胀目标没有对消费等造成扰动。年度通货膨胀目标在实现短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高了通货膨胀。
关键词:
年度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