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
- 2023(2121)
- 2022(1951)
- 2021(1956)
- 2020(1748)
- 2019(3976)
- 2018(4310)
- 2017(9619)
- 2016(5184)
- 2015(5919)
- 2014(6043)
- 2013(6357)
- 2012(6281)
- 2011(5890)
- 2010(6083)
- 2009(6158)
- 2008(6014)
- 2007(5414)
- 2006(5002)
- 2005(4723)
- 学科
- 济(22323)
- 经济(22291)
- 管理(11852)
- 业(11694)
- 方法(9404)
- 中国(8820)
- 数学(8687)
- 数学方法(8649)
- 企(7646)
- 企业(7646)
- 制(6688)
- 农(6457)
- 银(6308)
- 银行(6302)
- 贸(6153)
- 贸易(6149)
- 行(6140)
- 易(6085)
- 融(5513)
- 金融(5513)
- 财(5382)
- 体(4310)
- 税(4139)
- 税收(3910)
- 收(3883)
- 业经(3868)
- 农业(3770)
- 出(3673)
- 制度(3657)
- 度(3657)
- 机构
- 大学(81513)
- 学院(79878)
- 济(37789)
- 经济(37014)
- 研究(28349)
- 管理(28306)
- 中国(24071)
- 理学(23382)
- 理学院(23114)
- 管理学(22933)
- 管理学院(22761)
- 财(20432)
- 京(17776)
- 财经(15736)
- 所(14527)
- 经(14141)
- 科学(14110)
- 研究所(12680)
- 经济学(12363)
- 北京(12168)
- 中心(12090)
- 财经大学(11596)
- 经济学院(11313)
- 江(11291)
- 范(10877)
- 师范(10831)
- 院(9884)
- 农(9594)
- 州(9349)
- 师范大学(8855)
- 基金
- 项目(41168)
- 研究(33741)
- 科学(31616)
- 基金(29209)
- 家(24242)
- 国家(24035)
- 社会(21215)
- 社会科(20118)
- 社会科学(20114)
- 科学基金(19271)
- 教育(15568)
- 基金项目(14853)
- 编号(14777)
- 省(14317)
- 成果(13840)
- 划(12750)
- 资助(12707)
- 部(10542)
- 自然(10150)
- 课题(10011)
- 自然科(9830)
- 自然科学(9826)
- 自然科学基金(9648)
- 性(9448)
- 发(9392)
- 教育部(9227)
- 重点(9075)
- 项目编号(9060)
- 社科(8926)
- 人文(8800)
共检索到129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形势均不容乐观。把通货膨胀放到全球视野中考察,会发现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价格管制和紧缩货币等治理措施均因贸易渠道和外汇占款渠道的传导而产生效力损失。为此,认清全球通胀的深层次根源,并在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漏损,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卫东 王有鑫
该文尝试构建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分析框架,分析本轮全球通胀走高原因,研判短期和中长期全球通胀演变趋势。短期看,由运输效率和生产效率紊乱导致的供应链瓶颈可能在2022年二季度后逐渐得到平抑。中长期看,全球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绿色化"等趋势将导致生产成本提升,通胀中枢将趋势性上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徐高 高善文 缪延亮
2021年7月15日,《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全球通胀何去何从"研讨会。短期来看,政策强刺激推动美国通胀走高,供需错配加大结构性压力,服务性价格上涨在更大范围疫情解封推动下值得关注。在外需热、内需冷、供给限的情况下,中国通胀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生产端,猪价走低抑制国内CPI通胀水平。中长期来看,反不平等思潮的崛起、供应链的扰动、碳中和的压力仍然存在,在两三年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然会高一些,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水平不会很高。但如果疫情以后全球需求异常弱,高通胀压力也很难显现。美国2020年货币增速是正常时候的4~5倍,财政扩张是传统上限的10倍,将来滞胀难以避免,但对美国滞涨的担心应该是在10年、15年之后的相当长时间段。最后,如果未来出现了尾部风险,对全球长期通胀的走向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的应对。相信全球中央银行已经汲取20世纪70年代的教训,会在通胀的早期去干预。如果美联储不断发现通胀比想象得难以克服,就意味着通胀预期已经脱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谢亚轩 高明 张岸天
本文以美国与中国数据为主,分析新冠疫情叠加供给冲击背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率上行的成因与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映射;二是总需求的全方位扩张,包括超常规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居民与企业的加杠杆空间;三是供给冲击与产出缺口,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长期低碳行动的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东
抗"通胀"是当前一个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通过非线性小波变换阀值去噪和双区间Markov转移模型的分析表明,无论"高通胀区"还是"低通胀区",我国通货膨胀的持久性均在0.9以上,通胀率偏离预期后受到随机冲击所需的回复时间较长,通货膨胀的治理成本较高。为有效降低我国通胀的高持久性,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政策施行的信用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庆昉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一定时期通胀走势的判断和预测。我国对通胀预期管理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通胀预期管理情况看,虽然具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文立 程建华
通胀预期是影响当前和未来通货膨胀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但我国通胀预期具有较大波动性,直接影响了通胀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ARMA-GARCH模型对我国通胀冲击和通胀预期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理性预期和通胀惯性是独立影响通胀的因素,并且通货膨胀扰动具有惯性、周期性和周期滞后性特征;(2)通胀预期冲击具有惯性特征,且实际通胀冲击会影响通胀预期稳定性;(3)通胀波动对通胀预期稳定性存在非对称影响,其对负向实际通胀波动更加敏感。上述分析结果的通胀管理政策启示是,政府只能通过预期引导方式实现通胀
关键词:
通胀惯性 理性预期 预期冲击 误差记忆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文立 程建华
通胀预期是影响当前和未来通货膨胀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但我国通胀预期具有较大波动性,直接影响了通胀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ARMA-GARCH模型对我国通胀冲击和通胀预期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理性预期和通胀惯性是独立影响通胀的因素,并且通货膨胀扰动具有惯性、周期性和周期滞后性特征;(2)通胀预期冲击具有惯性特征,且实际通胀冲击会影响通胀预期稳定性;(3)通胀波动对通胀预期稳定性存在非对称影响,其对负向实际通胀波动更加敏感。上述分析结果的通胀管理政策启示是,政府只能通过预期引导方式实现通胀目标,但需要采取谨慎的通胀管理政策。
关键词:
通胀惯性 理性预期 预期冲击 误差记忆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君
香港的通货膨胀早已为世人所注目,近期香港的通胀情况又有新的变化.理论上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了实际所需要的金融货币量,它与物价上涨时常关联在一起,我们通过对香港的消费物价指数分析,可以发现香港的通胀从二战以来是持续存在的.除了60年代及80年代前半期,香港的通胀都是处于高企状态,其中1973年香港消费物价指数上升18.2%,创历史最高纪录.至90年代,香港通胀仍维持高企状态,1991年通胀率为12%,1992年为9.5%,1993年预计9%,比发达国家高出约2倍.港人深受通胀之苦,纷纷视其为“猛虎”.一、香港通胀的促成及推高因素纵观香港通胀历史,笔者认为,香港通胀是由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秦川
对疫情以来全球通胀在短期上升的讨论已经很多并有较高共识,争议主要集中于疫情结束后长期的全球通胀前景。多种因素影响全球通胀前景,且各单一因素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从全球主要经济体过去几百年特别是二战以来的长期历史看,大幅的通胀多是短期的、难持续的,因为央行等最终都会通过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加以遏制。展望未来,从全球长时段的大周期看,预计在老龄化、科技革命、能源转型、宏观政策、债务周期等各种慢变量综合作用下,压低通胀的力量总体会强于推动通胀上行的力量,使全球通胀水平大概率会下移,全球不具备持续高位通胀的条件。此外,在10年左右长期时间维度上还需防止债务危机可能暴发引发的全球通缩。
关键词:
世界经济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旺实 王美桃
假设全国全年生产了产品X,如果是实物分配,不论如何分配和消费,都不会超过X。但是用货币分配,有可能出现货币的"超额分配",即经过分配程序后,各家得到的货币额可能就是X+x。大家用货币X+x去追逐实际产品X,必然带来物价上涨。央行发行了超量的货币是"超分配"的第一个根源,但是财政巨大的赤字和债务往往是导致央行多发货币的主要因素。当前所谓的民主政治中不负责的政治妥协又是导致财政巨大赤字和债务的根本原因。本文中列举了各国赤字和债务的不断增加,极少偿还或者根本不能偿还的事实,说明全球"超分配"将继续,通胀的压力将持续。财政赤字如何通过货币机制引起通胀,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政府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有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