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8)
2023(9058)
2022(7893)
2021(7502)
2020(6316)
2019(14553)
2018(14437)
2017(28622)
2016(15802)
2015(17605)
2014(17915)
2013(17704)
2012(16834)
2011(15411)
2010(15694)
2009(14863)
2008(14902)
2007(13705)
2006(11803)
2005(10673)
作者
(45208)
(37810)
(37756)
(36113)
(24215)
(17991)
(17479)
(14669)
(14017)
(13716)
(12718)
(12491)
(11962)
(11896)
(11863)
(11821)
(11746)
(11139)
(11007)
(10911)
(9441)
(9268)
(9246)
(8714)
(8643)
(8588)
(8498)
(8291)
(7706)
(7555)
学科
(63923)
经济(63853)
管理(42096)
(41269)
(32086)
企业(32086)
方法(28238)
数学(25009)
数学方法(24694)
(19998)
(17234)
中国(16471)
(14295)
贸易(14293)
(13913)
业经(13053)
地方(12984)
农业(12930)
(12802)
(12705)
(11067)
银行(11043)
(10925)
(10852)
金融(10850)
(10568)
(9954)
财务(9926)
财务管理(9899)
(9771)
机构
学院(226563)
大学(225332)
(95453)
经济(93278)
管理(85031)
研究(79161)
理学(72274)
理学院(71450)
管理学(70261)
管理学院(69812)
中国(60799)
(47615)
科学(47120)
(45477)
(40742)
(38707)
中心(36911)
研究所(36714)
(35514)
财经(35223)
业大(32222)
(31788)
(31227)
师范(30990)
农业(30576)
北京(30297)
经济学(29063)
(28431)
(27892)
经济学院(26327)
基金
项目(143021)
科学(111507)
研究(108089)
基金(101556)
(87501)
国家(86739)
科学基金(73091)
社会(66358)
社会科(62808)
社会科学(62788)
(55821)
基金项目(52915)
教育(50343)
(47427)
编号(46172)
自然(46060)
自然科(44898)
自然科学(44882)
自然科学基金(44087)
资助(42450)
成果(39193)
(32472)
重点(32434)
课题(31951)
(31741)
(29178)
(28238)
教育部(27697)
项目编号(27637)
创新(27265)
期刊
(107727)
经济(107727)
研究(68380)
中国(42770)
(35835)
(34909)
学报(31995)
科学(29947)
管理(29262)
教育(26205)
(24628)
金融(24628)
农业(24324)
大学(24158)
学学(22521)
技术(19160)
业经(17896)
经济研究(17578)
财经(16786)
(14410)
问题(14272)
(13326)
(13174)
国际(12119)
理论(11293)
世界(11250)
技术经济(11175)
图书(10856)
商业(10547)
统计(10501)
共检索到342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卫东  王有鑫  
该文尝试构建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分析框架,分析本轮全球通胀走高原因,研判短期和中长期全球通胀演变趋势。短期看,由运输效率和生产效率紊乱导致的供应链瓶颈可能在2022年二季度后逐渐得到平抑。中长期看,全球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绿色化"等趋势将导致生产成本提升,通胀中枢将趋势性上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形势均不容乐观。把通货膨胀放到全球视野中考察,会发现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谢亚轩  高明  张岸天  
本文以美国与中国数据为主,分析新冠疫情叠加供给冲击背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率上行的成因与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映射;二是总需求的全方位扩张,包括超常规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居民与企业的加杠杆空间;三是供给冲击与产出缺口,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长期低碳行动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不少经济体认为"开放银行"有助于破解大型银行垄断的难题,纷纷鼓励本国"开放银行"的发展。总体而言,各国"开放银行"的政策框架具备如下特点:多数由政府"自上而下"地驱动、大型银行是主要的数据共享发起主体、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标准、配备了相应的数据保护法律。近年来,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广泛开展金融业务并拥有海量数据,"开放银行"在打破其数据和技术垄断方面也可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鹏  勾艺菲  
疫情以来,在货币超发、财政刺激、供给冲击、需求扩张、劳动力供需失衡等多因素共振下,美国经历了四十年来最严峻的通胀周期。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开启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陡峭的加息周期。展望2023年,美联储政策路径仍是牵引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变量,而通胀亦是美联储政策考量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 政策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东  
抗"通胀"是当前一个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通过非线性小波变换阀值去噪和双区间Markov转移模型的分析表明,无论"高通胀区"还是"低通胀区",我国通货膨胀的持久性均在0.9以上,通胀率偏离预期后受到随机冲击所需的回复时间较长,通货膨胀的治理成本较高。为有效降低我国通胀的高持久性,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政策施行的信用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五星  朱险峰  杨幼明  
2020年3月以来,为推动经济从疫情中恢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流动性过剩。最近几个月,海外国家通胀水平持续高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大幅走强,无论是其价格涨幅、持续时间,还是上涨面,都超过了此前市场的预期。当前,全球经济及物价发展呈现了疫情后的经济重启初期的特征,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扩张较快,但供应相对紧缺,以美国为主的国家消费水平已明显超过疫情前,但生产水平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今后,海外主要国家通胀水平及大宗商品价格如何演绎,是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历史为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判。预计全球通胀水平及大宗商品价格在年中达到高点后将逐步回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徐高  高善文  缪延亮  
2021年7月15日,《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全球通胀何去何从"研讨会。短期来看,政策强刺激推动美国通胀走高,供需错配加大结构性压力,服务性价格上涨在更大范围疫情解封推动下值得关注。在外需热、内需冷、供给限的情况下,中国通胀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生产端,猪价走低抑制国内CPI通胀水平。中长期来看,反不平等思潮的崛起、供应链的扰动、碳中和的压力仍然存在,在两三年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然会高一些,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水平不会很高。但如果疫情以后全球需求异常弱,高通胀压力也很难显现。美国2020年货币增速是正常时候的4~5倍,财政扩张是传统上限的10倍,将来滞胀难以避免,但对美国滞涨的担心应该是在10年、15年之后的相当长时间段。最后,如果未来出现了尾部风险,对全球长期通胀的走向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的应对。相信全球中央银行已经汲取20世纪70年代的教训,会在通胀的早期去干预。如果美联储不断发现通胀比想象得难以克服,就意味着通胀预期已经脱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茂莉   王晓林   袁礼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政策的支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德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相伴始终的。文章运用历史还原法和历史情景主义,回溯和评估了德国教育政策在其职业教育子领域的运行特征和运行效果,讨论了德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工具性质—实施路径”三维分析框架,从共同特征和差异比较中提出优化教育政策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文立  程建华  
通胀预期是影响当前和未来通货膨胀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但我国通胀预期具有较大波动性,直接影响了通胀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ARMA-GARCH模型对我国通胀冲击和通胀预期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理性预期和通胀惯性是独立影响通胀的因素,并且通货膨胀扰动具有惯性、周期性和周期滞后性特征;(2)通胀预期冲击具有惯性特征,且实际通胀冲击会影响通胀预期稳定性;(3)通胀波动对通胀预期稳定性存在非对称影响,其对负向实际通胀波动更加敏感。上述分析结果的通胀管理政策启示是,政府只能通过预期引导方式实现通胀目标,但需要采取谨慎的通胀管理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贵  万解秋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文章从理论阐释了通胀目标制的功能机理,运用48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通胀目标制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锚住通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稳定产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货币政策框架。这一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的我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文立  程建华  
通胀预期是影响当前和未来通货膨胀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但我国通胀预期具有较大波动性,直接影响了通胀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ARMA-GARCH模型对我国通胀冲击和通胀预期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理性预期和通胀惯性是独立影响通胀的因素,并且通货膨胀扰动具有惯性、周期性和周期滞后性特征;(2)通胀预期冲击具有惯性特征,且实际通胀冲击会影响通胀预期稳定性;(3)通胀波动对通胀预期稳定性存在非对称影响,其对负向实际通胀波动更加敏感。上述分析结果的通胀管理政策启示是,政府只能通过预期引导方式实现通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价格管制和紧缩货币等治理措施均因贸易渠道和外汇占款渠道的传导而产生效力损失。为此,认清全球通胀的深层次根源,并在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漏损,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