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9)
- 2023(8754)
- 2022(7298)
- 2021(6392)
- 2020(5044)
- 2019(11332)
- 2018(10936)
- 2017(20529)
- 2016(10795)
- 2015(11997)
- 2014(12080)
- 2013(12021)
- 2012(11655)
- 2011(10918)
- 2010(11167)
- 2009(10215)
- 2008(10128)
- 2007(9003)
- 2006(8264)
- 2005(7976)
- 学科
- 济(58062)
- 经济(58023)
- 管理(25446)
- 业(24274)
- 地方(22710)
- 贸(20016)
- 贸易(20002)
- 易(19338)
- 中国(18833)
- 企(16940)
- 企业(16940)
- 方法(15909)
- 农(15565)
- 地方经济(13114)
- 业经(13103)
- 数学(13001)
- 数学方法(12914)
- 融(11172)
- 金融(11171)
- 发(10787)
- 农业(10516)
- 银(10125)
- 银行(10114)
- 行(9987)
- 环境(9939)
- 学(9194)
- 制(8536)
- 关系(8472)
- 发展(7991)
- 展(7967)
- 机构
- 学院(159288)
- 大学(155610)
- 济(73708)
- 经济(72276)
- 研究(64766)
- 管理(55411)
- 中国(49047)
- 理学(46016)
- 理学院(45378)
- 管理学(44739)
- 管理学院(44421)
- 科学(37293)
- 京(34595)
- 所(33452)
- 财(30224)
- 研究所(30037)
- 中心(28358)
- 江(25888)
- 农(25844)
- 院(23948)
- 范(23896)
- 师范(23699)
- 财经(23083)
- 经济学(22516)
- 北京(22469)
- 州(21051)
- 经(20802)
- 业大(20509)
- 经济学院(20261)
- 农业(19954)
- 基金
- 项目(101124)
- 科学(79861)
- 研究(77629)
- 基金(71000)
- 家(61640)
- 国家(61120)
- 科学基金(51403)
- 社会(49985)
- 社会科(47591)
- 社会科学(47585)
- 省(40867)
- 基金项目(36702)
- 划(33988)
- 教育(33924)
- 编号(31668)
- 自然(30007)
- 发(29947)
- 自然科(29274)
- 自然科学(29267)
- 自然科学基金(28695)
- 资助(28372)
- 成果(25829)
- 发展(24775)
- 展(24357)
- 重点(23893)
- 课题(23410)
- 部(21698)
- 创(21446)
- 国家社会(20817)
- 创新(20220)
共检索到266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涛
一、2015年全球贸易形势分析(一)2015年全球贸易形势预测全球贸易状况依旧不断恶化,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RObeRT KOOpman)认为,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欧洲经济复苏乏力以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晓菲 章韬
国际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两大重要特征,即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细化和区域贸易协定日益深化。文章使用1995~2015年的联合国贸发会议Eora26投入产出数据匹配CEPII引力数据和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深度数据,实证研究了双边GVC贸易强度对RTA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GVC贸易强度增加会显著提高RTA签订概率和深度,在处理了潜在内生性和更换实证模型等方法后结论依然十分稳健。由于南北方国家存在较大的机制性差异,在北-北贸易模式下GVC贸易强度对RTA深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尤其是RTA关键条款。考虑到条款的法律可执行性,仅在北-北模式中GVC贸易会对RTA关键条款深度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在南-南模式中这一机制仅局限在边境关税类条款中,而在南-北模式下的贸易强度增加反而会降低RTA深度。文章的实证结论为当前中国签订RTA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军 彭乔依
在数字贸易全球治理上形成代表性区域贸易协定(RTA)的数字贸易规则结构,其包含了跨境数据流动、数字技术、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存储(设施)本地化等相关内容,但存在相应的差别。RTA数字贸易规则结构具有的核心成员国政策特征,并通过规则延展、补充或减少条款、删增例外条款方式演进。推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内政策法律先行,促进多边和区域数字贸易规则平衡并加强相关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全毅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WTO多哈回合谈判受挫,全球经济区域化出现空前活跃,高标准、广覆盖的广域经济一体化形成潮流。TPP/CPTPP、TTIP、USMCA以及欧日EPA、RCEP和TISA等新型贸易协定谈判,必将重新塑造世界经济新规则,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多边贸易体制WTO面临区域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挑战,已陷入了边缘化危机。本文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及其对WTO体制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寒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起步较晚,且整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如何持续有效提升中国国际贸易水平是重中之重。以区域贸易协定新规则制定为切入点,以中国与东盟地区国家贸易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新规则制定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东盟地区 区域贸易协定新规则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静 张西征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次浪潮,其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率先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的浪潮,把欧洲各国的合作推进了一大步,随后美加墨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伍荣 周艳
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框架下开展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背景下,以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为主导的"服务业之友"集团在探寻一种新的谈判策略,2012年初《服务贸易协定》应运而生,迄今经历了为期约一年的早期磋商和一年半有余的正式谈判阶段,不管这一协定何时达成都只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预计这一协定对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会高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做出的承诺,甚至与各成员在最优双边、区域协定下做出的承诺相当;法律形式将会先以诸边协定呈现,待条件成熟时再实现多边化;金砖国家将审时度势,由起先表示反对转而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所提供的有关区域贸易协定中的52项条款规定,以及每项条款规定法律可执行性的信息,构建区域贸易协定的水平深度指数,实证检验其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的"总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WTO+"条款与"WTO-X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核心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将"核心深度"条款区分为"边界深度"条款与"边界后深度"条款后,只有"边界后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核心深度"条款中,"边界深度"条款需要与"边界后深度"条款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对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水平深度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喻春娇 胡旭焕 赵佳琦
利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数据库数据,分别构建62个经济体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和全球供应链韧性指数,从中间品贸易视角研究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对全球供应链韧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国别角度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经济体之间,其影响更为显著;从区域角度看,亚洲地区促进效应明显,欧美地区促进效应不明显;从双边政治关系角度看,政治关系越紧密提升效应越强;机制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深化不仅可以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增加中间品贸易规模品种和产品种类,还能通过提高贸易双方的制度质量,促使企业建立合规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韧性水平;拓展分析发现,第三国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引致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利于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深化 供应链韧性 中间品贸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志远 陈鸣
厘清当前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是具有全球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性特征,这是探究当前国际分工构成以及未来分工发展等根本性贸易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利用CEPII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库,测算产品的平均进口距离用于衡量1995—2014年间价值链生产在全球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与Eaton和Kortum(2002)框架下构造的理想“全球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研究显示,1995—2014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为有限,平均进口距离只增长了约300千米,距离理想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进口距离差距很大,特别是中间品贸易的进口距离较短,说明价值链分工仍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特征。在价值链呈区域性特征的背景下,各国更倾向于达成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支持区域性的价值链生产,即一国价值链的区域性越强,则该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区域性倾向就越强。该效应体现为一国中间品进口距离增加100千米,则该国与其贸易协定伙伴国的平均距离就增加约389千米。文章揭示了当前价值链分工的区域性特征,部分解释了近年来多边贸易协定推进困难的原因。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全球价值链 自由贸易协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李泰霖 邱悦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不断增加的局面,在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基础上,利用WTO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资料,参照对RTA条款深度的划分,实证检验了RTA对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整体上,RTA对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深度水平的RTA影响效应有所差别。其中,“WTO+”比“WTO-X”条款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更大,且RTA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地理距离、区域竞争在RTA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地理距离越近,RTA对价值链分工参与度的影响越大;RTA达成得越早,越有利于发挥RTA建立的竞争优势,保护本国在他国的市场地位。机制检验表明,RTA可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促进对外投资推动经济体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区域主义复活的势头,这一方面保持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现存多边贸易体制提出了挑战。面对新形势,学者开始研究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也在改进工作,加强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合理管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皞 张元隆
基于可获得的OECD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在经典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观察中美两国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贸易效应的差异;之后考虑两个国家的异质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签署时间和数量的差异),扩大数据集合。实证结果发现:发达国家间的RTAS贸易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显著增强;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RTAS效应则存在明显波动,负面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秀 毛艳华
文章首先构建了纵向测量法RTA深度指标,用横向测量法和纵向测量法测算了G20(43个国家)在2016年前签订的153个RTA的深度,并分析了其特点和RTA深度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RTA深度及单项条款深度与双边增加值贸易之间的关系,并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RTA的签订、缩短关税削减时间表、提高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电子商务条款的规范性和深度可以显著促进所有成员价值链贸易的出口; 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和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不同样本国家(地区)间贸易的作用表现出异质性和不对称性,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发达-发展中成员、发达成员间的贸易有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间的贸易有抑制作用;投资条款深度的提高会抑制发达成员间的贸易。
关键词:
RTA深度 价值链贸易 异质性 纵向深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