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4)
- 2023(17562)
- 2022(14962)
- 2021(13779)
- 2020(11725)
- 2019(26372)
- 2018(25917)
- 2017(49576)
- 2016(26210)
- 2015(29086)
- 2014(27945)
- 2013(27074)
- 2012(24365)
- 2011(21761)
- 2010(21485)
- 2009(19877)
- 2008(19058)
- 2007(16367)
- 2006(13987)
- 2005(12196)
- 学科
- 济(99209)
- 经济(99072)
- 管理(82217)
- 业(76330)
- 企(65380)
- 企业(65380)
- 方法(45664)
- 数学(39321)
- 数学方法(38810)
- 财(29230)
- 贸(27239)
- 贸易(27225)
- 易(26495)
- 中国(26115)
- 农(25542)
- 业经(23354)
- 制(22220)
- 技术(20415)
- 地方(18679)
- 学(18386)
- 务(18255)
- 财务(18207)
- 财务管理(18169)
- 环境(18128)
- 融(17701)
- 金融(17697)
- 银(17339)
- 银行(17297)
- 企业财务(17172)
- 农业(16572)
- 机构
- 大学(356158)
- 学院(355531)
- 济(150172)
- 经济(147443)
- 管理(141680)
- 理学(123528)
- 理学院(122272)
- 管理学(120287)
- 管理学院(119618)
- 研究(115196)
- 中国(87525)
- 京(72144)
- 财(69236)
- 科学(68188)
- 农(55685)
- 财经(55407)
- 所(54994)
- 中心(54169)
- 业大(52453)
- 江(51150)
- 经(50573)
- 研究所(50074)
- 经济学(46477)
- 北京(44012)
- 农业(43811)
- 范(43496)
- 师范(42967)
- 院(42612)
- 经济学院(42075)
- 财经大学(41472)
- 基金
- 项目(249889)
- 科学(199207)
- 基金(184937)
- 研究(180482)
- 家(162000)
- 国家(160713)
- 科学基金(139625)
- 社会(118694)
- 社会科(112854)
- 社会科学(112831)
- 基金项目(98268)
- 省(97192)
- 自然(90605)
- 自然科(88621)
- 自然科学(88595)
- 自然科学基金(87032)
- 教育(83203)
- 划(81948)
- 资助(73529)
- 编号(70457)
- 创(56833)
- 重点(56344)
- 成果(55677)
- 部(55539)
- 发(52914)
- 创新(52545)
- 国家社会(50308)
- 制(49675)
- 教育部(48491)
- 科研(48442)
- 期刊
- 济(154968)
- 经济(154968)
- 研究(98899)
- 中国(68425)
- 学报(54868)
- 财(54218)
- 管理(53485)
- 科学(50664)
- 农(48988)
- 大学(42810)
- 学学(40679)
- 教育(34689)
- 农业(33215)
- 融(32185)
- 金融(32185)
- 技术(30055)
- 财经(26730)
- 经济研究(26229)
- 业经(25530)
- 经(23037)
- 贸(21834)
- 问题(21065)
- 国际(20556)
- 业(18666)
- 科技(18023)
- 版(16954)
- 商业(16603)
- 技术经济(16552)
- 理论(15835)
- 世界(15362)
共检索到51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紫若 盛伟 张先锋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究竟通过何种机制对国际创新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中国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所必须厘清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在充分考虑“第三方效应”的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和节点传递性指标,利用2000—2018年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实证检验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显著促进国际创新活动。虽然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和节点传递性分别促进和抑制国际专利数量,但是节点中心性的正向影响大于节点传递性的负向影响,其整体影响为正。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制度环境水平国家(或地区),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受到的促进作用更强烈。贸易协定异质性分析表明,签署关税同盟、第二代贸易协定、多双边贸易协定、签署服务条款和TRIPs-plus条款等的国家(或地区)更有可能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中获益。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视角探究推动国际创新活动的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惠芳 洪晨翔
制度质量作为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可能导致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不对称影响。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通过构建动态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指标,论证了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就提升3.65%。机制检验表明,出口国的制度质量是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作用机制,但该机制仅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发展中国家通过该机制无法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紫若 王郑鑫 韩龙艳 刘林青
本文采用2002—2018年DESTA数据库的贸易协定数据和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合作数据,借助最新发展的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SAOM),基于跨网络视角实证检验了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与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研究表明: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和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过程中存在双向的、非对称的跨网络效应。第一,无论是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还是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拥有共同合作伙伴的两个国家都会提升在另一个网络中双方达成合作的概率。第二,国家间签订贸易协定会直接提高彼此展开创新合作的概率,而国家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并不能直接促进签订贸易协定。第三,越是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国家,越难以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与其他国家达成新合作关系,而越是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国家,越容易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与其他国家签订新贸易协定。在此基础上,本文有效区分了专利数量和质量、贸易协定数量和深度以及条款异质性,凸显了贸易协定先于创新合作的阶段特性。此外,政府治理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以上三种跨网络效应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发展中国家将从中受益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优化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结构位置,积极融入国际创新合作网络,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提供了新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疆 盛斌
文章采用世界银行2017年最新发布的PTAs数据库数据,综合考虑贸易协定的"覆盖力"和"约束力",分别构建了PTAs"总指数"、"核心指数"、"WTO+指数"、"WTO-X指数"、"关税指数"和"非关税指数"等共计12项协定"深度"一体化的衡量指标。文章利用这些指标作为贸易协定质量的代理指标,考察了贸易协定质量对中间品贸易、最终品贸易和不同制造业行业价值链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贸易协定的"深化"将显著促进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流量,对中间品贸易的促进效用显著大于对最终品的促进效用;"约束力"指标对双边贸易流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覆盖力"指标,但随着考察时期的增长,二者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贸易协定的"深度"一体化对低技术行业、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对中低技术行业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沈彬朝
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本文探究了高标准贸易协定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特征事实分析显示,制度环境是影响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因素,提高贸易协定深度可降低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本文进一步构建制度环境与供应链韧性的动态合约模型,引入合约不完备程度和随机供应链冲击。理论模型表明,在供应链冲击下,无论是即期合约还是关系型合约,制度环境改善都将降低供应链交易关系断裂概率,且采用关系型合约的供应链更具韧性。结构估计和量化分析证实,提高贸易协定深度可改善制度环境,降低全球供应链断裂概率、增强供应链韧性;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都将降低中国从成员国进口供应链的断裂概率,且对中国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显著大于已有的贸易协定。据此,积极签订和加入高标准贸易协定,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将成为增强中国供应链韧性的有效措施。本文为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真富 郑舒姝
欧盟、美国、日本等11个缔约方完成了《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的文本讨论,但是,ACTA的谈判过程和文本内容一直充满了争议和批评。总体上看,ACTA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发达国家主导性、谈判场所的独立性、谈判过程的秘密性、制定时间的迅速性、协定属性的诸边性、执法体系的强化性等。ACTA弱化了现有的知识产权多边保护体系,并把关注重点从实体权利完全转移到执法实践,将对知识产权国际体制产生重要影响。虽然ACTA谈判故意回避了发展中国家,但可以预见ACTA将会以各种方式被输送给发展中国家。随着ACTA的生效和实施,国际贸易将受到较大影响,并有可能构成新的贸易壁垒。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当开展专门研究,积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李泰霖 邱悦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不断增加的局面,在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基础上,利用WTO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资料,参照对RTA条款深度的划分,实证检验了RTA对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整体上,RTA对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深度水平的RTA影响效应有所差别。其中,“WTO+”比“WTO-X”条款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更大,且RTA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地理距离、区域竞争在RTA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地理距离越近,RTA对价值链分工参与度的影响越大;RTA达成得越早,越有利于发挥RTA建立的竞争优势,保护本国在他国的市场地位。机制检验表明,RTA可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促进对外投资推动经济体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福耀 孟珊珊 冯阔
近年来,数字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本文结合双边出口增加值核算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WIOD数据和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解构为国内增加值网络和国外增加值网络,分析了不同增加值网络的结构特征,检验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PageRank中心度攀升趋势明显,但对比美国尚有差距;(2)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显著促进了国际创新活动,且其创新促进效应因行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性;(3)研发要素跨境流动、贸易规模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是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影响国际创新活动的重要渠道。同时,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仅体现在制度环境水平高的国家。本研究为中国充分利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优势,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铁瑛 蒙英华
本文从移民网络的角度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FTA)缔结的动因问题,提出并证明了"移民网络促进FTA缔结"这一假说,并发现移民网络因素的加入可以将既有FTA缔结动因相关研究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升约4%,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移民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双边贸易流来提升两国FTA的签订概率,表现为"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这一核心发生机制。本文拓展性的细化研究还发现,无论从时间趋势或FTA缔结数量而言,移民网络对FTA缔结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都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机制在"南-北"国家对组合中会得到增强,但在"北-北"国家对组合中的表现较弱。本文的结论意味着,移民网络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资源,在当前贸易自由化多边进程受阻、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重塑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移民红利",对我国FTA战略的推进及世界FTA领域"中国范本"的探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移民网络 国际贸易 区域贸易协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伍荣 周艳
自2012年年初以来,由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主导的"服务业挚友"(RGF)集团发起并进行着《服务贸易协定》(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TISA)谈判,迄今已历时近三年。何时结束谈判,目前并无硬性的时间表,不过欧美服务业界普遍呼吁和期待于2015年内完成。TISA作为诸边的、单独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伊始就确立目标,要以GATS多边化、最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潘春阳
本文基于2001~2019年107个中国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PPML法)估计了贸易协定及其深度对中国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协定显著扩大了中国从协定签署国的进口规模,且该结论在考虑贸易协定条款的法律效力和时滞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贸易协定条款对中国进口规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WTO-plus”条款显著促进了中国进口,其正向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其中包含的十项边境条款;条款总深度对高科技含量产品和中间品进口存在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等科技含量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存在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对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WTO-plus”条款,对中等科技含量产品进口的负向影响则主要来自“WTO-extra”条款。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签署贸易协定主动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提供了实证支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李荣林
本文采用2007—2019年DESTA的双边贸易协定数据库和ADB-MRIO投入产出表数据库,构建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中心度和结构洞指标,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均显著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经过替换估计模型和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签署第二代贸易协定有助于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效应中获得较多收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从其中获得较少收益。自由贸易协定网络通过技术扩散和制度改善促进了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本文研究结论为助推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探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邓富华 霍伟东
围绕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背景下如何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9—2014年中国对178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样本选择性偏误,并划分货物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协定,区分自由贸易协定缔结对象的经济发展差异,以及考虑自由贸易协定与制度环境的交互特征,实证考察自由贸易协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贸易对象国或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会促进跨境货物贸易而非服务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服务贸易协定有利于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邓富华 霍伟东
围绕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背景下如何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9—2014年中国对178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样本选择性偏误,并划分货物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协定,区分自由贸易协定缔结对象的经济发展差异,以及考虑自由贸易协定与制度环境的交互特征,实证考察自由贸易协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贸易对象国或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会促进跨境货物贸易而非服务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服务贸易协定有利于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效应强于货物贸易协定;"南北型"自由贸易协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强于"南南型";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弥补中国制度缺失,促使中国与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当前新形势下,中国应强化自由贸易区顶层运筹,注重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重视与发达国家或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以发挥自由贸易协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效应,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约翰·沃雷 黄杨荔
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以贸易为焦点的亚洲之行的推进,我们有必要反思美国的大型协定新策略及其对全球贸易系统的影响。"大型协定"一词代表欧美之间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大规模的、有望实现的协定,如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然而,大型协定远比上述两类协定要广泛得多——不仅包括上述列举的,还包括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将要达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