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0)
2023(8742)
2022(7200)
2021(6593)
2020(5183)
2019(11507)
2018(10865)
2017(20986)
2016(11431)
2015(12025)
2014(11723)
2013(11278)
2012(10307)
2011(9286)
2010(9284)
2009(8650)
2008(8394)
2007(7353)
2006(6573)
2005(5694)
作者
(33289)
(27903)
(27576)
(26170)
(17732)
(13378)
(12449)
(10821)
(10526)
(9812)
(9491)
(8953)
(8944)
(8773)
(8623)
(8605)
(8538)
(8294)
(8027)
(7963)
(7017)
(6719)
(6574)
(6449)
(6339)
(6137)
(6106)
(5991)
(5505)
(5503)
学科
(42661)
经济(42612)
管理(33983)
(33022)
(25603)
企业(25603)
方法(17481)
数学(15765)
数学方法(15583)
(14364)
(12768)
中国(11976)
(11173)
贸易(11171)
(10956)
业经(10073)
农业(9549)
(9093)
(8975)
(8453)
银行(8422)
(8210)
(8013)
(7553)
金融(7553)
地方(7552)
(7371)
财务(7358)
财务管理(7348)
技术(7293)
机构
学院(159632)
大学(158029)
(68866)
经济(67601)
管理(62160)
研究(56123)
理学(54333)
理学院(53771)
管理学(52942)
管理学院(52659)
中国(42296)
科学(34246)
(32393)
(31793)
(31742)
(28136)
业大(26601)
研究所(25827)
农业(25789)
中心(25582)
财经(25020)
(23477)
(22917)
经济学(20988)
(20426)
北京(19543)
(19469)
师范(19168)
经济学院(19138)
财经大学(18593)
基金
项目(111566)
科学(88238)
基金(82549)
研究(78206)
(74024)
国家(73371)
科学基金(62341)
社会(51743)
社会科(49243)
社会科学(49233)
基金项目(42974)
(42711)
自然(40953)
自然科(40053)
自然科学(40039)
自然科学基金(39372)
(36854)
教育(35211)
资助(32911)
编号(30167)
重点(25230)
(24624)
(24254)
(23787)
成果(23617)
创新(22211)
国家社会(22072)
科研(21518)
教育部(20930)
计划(20909)
期刊
(72115)
经济(72115)
研究(45900)
(28965)
学报(28172)
中国(28028)
科学(25088)
(22585)
管理(21390)
大学(20948)
学学(20192)
农业(19401)
(17769)
金融(17769)
教育(13649)
经济研究(13099)
业经(12710)
财经(11793)
技术(11299)
(10099)
(9864)
问题(9569)
(9153)
国际(8723)
(8263)
科技(7883)
商业(7754)
业大(7636)
技术经济(7307)
世界(7124)
共检索到230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部分央行试验性地实行了负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资产定价体系都形成了冲击。从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背景入手,本文主要探讨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实际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总体来看,多国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操作逻辑是,使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成为基准利率下限,增强央行对金融周期的调控能力;同时,也降低央行的持币成本。从实施效果来看,负利率政策在全球产生了外溢效应,对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利差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也削减了储蓄者的福利,在短期之内,没有明显拉动经济快速回暖。在其总体效果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国内央行应高度关注具有试验性质的负利率政策,客观认识负利率政策的效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部分央行试验性地实行了负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资产定价体系都形成了冲击。从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背景入手,本文主要探讨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实际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总体来看,多国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操作逻辑是,使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成为基准利率下限,增强央行对金融周期的调控能力;同时,也降低央行的持币成本。从实施效果来看,负利率政策在全球产生了外溢效应,对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利差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也削减了储蓄者的福利,在短期之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文汇  祝思民  
负利率政策是近年来中央银行应对全球公共危机事件的一种新尝试,其最终目标在于缓解通货紧缩与本币升值压力,操作形式主要体现为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设定分层存款便利利率,传导渠道覆盖传统利率渠道、银行贷款渠道以及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创新在于突破"零利率下限约束"。迄今为止全球已有9家央行进行负利率政策尝试,其效果与副作用仍存争议。对于尚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而言,加快对负利率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谋求合理的货币财政政策搭配,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推动实体产业结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陆挺  张斌  殷剑峰  徐高  伍戈  余永定  王勇  肖立晟  张一  郑联盛  
负利率政策主要出现在欧洲和日本,既有助于提振需求,但也可能扭曲资金配置和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利弊之间,关键是度的把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书炉  
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实现对抗通缩、稳定汇率、刺激经济的目标,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全球已有6家中央银行采取了负利率非常规化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对负利率的内在机理、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在当前美联储等主要中央银行重启宽松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宏观环境下,负利率或将在更大范围扩散,资金大量淤积于金融系统,实体生产效率低下,政策空间不断缩小,货币政策将陷入"两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炳才  
近年来,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处于历史性的低点,而低利率和负利率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再是有效的政策形式,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已经起不到刺激作用,同时低利率和负利率也意味着经济增长失去了动力。对于中国来说,低利率和负利率是挑战也是动力,只有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经济体制的活力才能在新的国际秩序和制度上站稳脚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北京  张英男  
近年来,全球有多家央行运用负利率作为刺激性货币政策。负利率政策拓宽了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边界,也对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通缩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梳理了负利率政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各央行的政策实践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负利率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长元  张红玉  
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名义负利率货币政策。名义负利率货币政策打破了"零利率下限"甚至"负利率下限"的约束,并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银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已有了广泛的实践基础。在实施名义负利率货币政策过程中,一些国家(地区)央行进一步丰富了负利率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逐步形成了与正利率相兼容的分层级负利率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彩  
中国经济从1989-1992年的严重衰退到1993-1997年的高速增长,一度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继而又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然而,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由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下降到近几年的8%左右。与此同时,消费持续低迷,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现象。为此,中国政府已采取了多项扩张性政策手段干预经济,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大幅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增发国债、增加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发展消费信贷等。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莉萍  
负利率政策是一项金融经济危机状态下的被迫选择,任何经济正常发展的国家中央银行都不应轻易尝试。理论和政策实践都显示,负利率政策对我国并不适用自2012年丹麦首推负利率政策以来,全球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涉及14个国家实行负利率政策并持续至今,也有几个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实行低名义利率政策,而且有迹象显示,负利率政策还在深化。如2019年9月,丹麦丹斯克银行推出首个10年期负利率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德国继续发行了30年零息债券;美国和瑞典考虑发行50年期和100年期债券;2019年年中,美联储突然由加息路径改为降息,更是深刻改变了全球利率环境。全球负利率、零利率、低利率风险直接扰乱了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在理论上挑战了金融机构名义利率为正的资产定价假设,并且正在改变货币理论和实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文汇  王朝阳  
作为金融危机后能够回应"中央银行还能做什么"的最新备选项之一,负利率政策一经"问世"便以其形式突破、逻辑反常等特点而广受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再度将负利率政策带回研究前沿。伴随全球负利率政策实践扩大化与长期化,近年来国外围绕负利率政策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按照从理论构思到现实实践的逻辑,对负利率政策的实现策略、产生动因、运行机理、传导效果以及评价争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结合负利率政策违背传统认知的特性以及调控效果有限的事实,本文认为此类政策在实践层面上能否被推而广之仍需观察,在理论层面上如何被纳入宏观分析框架亦有待探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波  
利率政策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提升了该工具的重要性。采用月度和季度两种频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比分析了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等三大工具对操作目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比例的影响效果最佳,存款基准利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效果,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中央银行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起利率主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波  
利率政策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提升了该工具的重要性。采用月度和季度两种频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比分析了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等三大工具对操作目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比例的影响效果最佳,存款基准利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效果,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中央银行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起利率主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孜山  
论利率政策○丁孜山利率政策作用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政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货币当局的一种重要金融调控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利率政策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梦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负利率政策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其政策效果及有效性饱受争议。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传导机制,并基于全球39个主要经济体2002-2019年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负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负利率政策可以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利率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第二,负利率政策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且对短期利率的影响显著强于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第三,负利率政策可以小幅刺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抑制通货紧缩;第四,负利率政策主要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渠道影响实体经济,且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负利率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刺激效应,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第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空间和实施效果有限,实际实施时应当谨慎;第三,负利率政策仅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种,采用负利率政策时需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避免引发资产泡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