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9)
2023(7105)
2022(5939)
2021(5311)
2020(4034)
2019(8966)
2018(8790)
2017(16163)
2016(8740)
2015(9758)
2014(9707)
2013(9686)
2012(9634)
2011(9058)
2010(9411)
2009(8608)
2008(8381)
2007(7570)
2006(7117)
2005(6702)
作者
(26958)
(22358)
(22257)
(21179)
(14437)
(10859)
(10124)
(8755)
(8538)
(8237)
(7775)
(7436)
(7433)
(7308)
(7264)
(7001)
(6533)
(6519)
(6470)
(6428)
(5825)
(5663)
(5448)
(5260)
(5130)
(5089)
(5051)
(5049)
(4639)
(4425)
学科
(45389)
经济(45354)
(20015)
管理(19934)
地方(16782)
中国(16381)
(13713)
企业(13713)
(12752)
业经(10790)
(9686)
金融(9683)
地方经济(9594)
方法(9388)
(9285)
(9258)
(9110)
银行(9091)
农业(9048)
(8979)
(7743)
贸易(7733)
(7631)
数学(7482)
数学方法(7421)
(7386)
环境(7019)
发展(6993)
(6966)
教育(6772)
机构
学院(128882)
大学(126607)
(55124)
经济(53924)
研究(53887)
管理(41065)
中国(40942)
理学(33364)
理学院(32809)
科学(32425)
管理学(32287)
管理学院(32020)
(29048)
(28573)
研究所(25592)
(24956)
(24003)
中心(23196)
(21631)
(20634)
师范(20422)
(19293)
北京(19242)
财经(18588)
农业(18500)
业大(17694)
(17561)
经济学(17245)
(17040)
(16790)
基金
项目(77995)
科学(60791)
研究(59473)
基金(53636)
(46810)
国家(46321)
科学基金(38316)
社会(37448)
社会科(35297)
社会科学(35289)
(31841)
基金项目(27224)
教育(26781)
(26687)
编号(24148)
(23908)
自然(22612)
自然科(22047)
自然科学(22044)
自然科学基金(21630)
资助(21512)
成果(20951)
发展(19577)
(19241)
课题(18736)
重点(18285)
(16541)
(16118)
(15372)
(15346)
期刊
(74949)
经济(74949)
研究(46326)
中国(33994)
(24450)
学报(20625)
教育(20160)
科学(19038)
管理(17987)
(17764)
(17028)
金融(17028)
农业(16631)
大学(15363)
学学(14223)
业经(12915)
经济研究(12533)
技术(11163)
财经(9476)
问题(9429)
(8602)
(8308)
国际(7808)
世界(7790)
(7745)
(6825)
论坛(6825)
(6553)
商业(6426)
改革(6335)
共检索到222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建忠  
自从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析发达与不发达问题后,很多社会学及经济学分析或多或少走上了局部主义,即以欧洲或者亚洲中心的观点来分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而在近期,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一个新的思潮,这就是以全球视野来重新认识世界经济体系的起源、演变和将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是建立在资源与环境的现实状况与内生变量清醒认识的现实基础上的观念系统;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生态文明的文化精髓;是强调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统一与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利益,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宗旨的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整体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提出人类社会具有自然的属性,因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化自然"的哲学论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过度攫取的贪婪性,论证了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哲学指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晓琳  
"蓝色发展"有其特殊的概念来源,它与"蓝色"的意义与象征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同时"蓝色发展"与"蓝色"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蓝色发展"的特殊内涵与外延使中国的发展道路充满希望,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因而是具有历史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发展观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庆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运用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伍诚珵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真汲取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将生态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私自利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不断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永平  朱雯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引领青年成长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把握"三大规律"的内在逻辑,认同青年价值;站在"三个事关"的战略高度,引领青年思想;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青年成长路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①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②"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③这里所说的"追根溯源"和"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谨慎  
现代社会的发展在经济上的价值取向,主要是试图通过追求经济的无限增长而实现资本的无限增值。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这种经济主义发展观把物质财富作为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而较少关注人的本质需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他们强调,企图通过经济主义的手段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框架内消除生态危机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提出摆脱经济主义发展观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重新审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把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的共同福祉,这对于树立正确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国强  
今年以来,在我国广东、华北等地爆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个新的严重传染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它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对外交往和社会稳定及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明媚春天的首都北京,肆虐疫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也更为全世界关注。在紧急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物质循环再利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得以确立的重要理论基础,体现在马克思对以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过程的论述中,是其绿色发展观呈现出来的一种理论逻辑: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循环过程,因而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具有内在必然性;循环再利用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平衡存在,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循环经济体现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的应然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小明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赋予发展更强大的生命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学说的大集成,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旭  
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虽然自然观理论没有在某本著作中进行完整的叙述,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的多维内涵、理论地位的认识尤其重要。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步入了世界前列,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在资源要素大量消耗和污染物任意排放基础上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不仅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如何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重大考验。然而,不乏有一些悲观的言论认为中国比西方国家的环境污染更严重、更广泛、更长久,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是不相容的,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环境会进一步恶化。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以"环保卫士"自居,认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超越国界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所谓的"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故意借环境问题来排挤中国,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在中国经济转型进程中,有关中国环境与发展不相容的国内外言论不绝于耳,考验着中国的发展自信。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有力地驳斥了这些言论。绿色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源泉。在东西方有关环境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的背景中,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内核以及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对人类绿色发展的理论创新。立足中国长期以来的环境保护实践,文章阐述了中国绿色发展是从思想到行动上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创新发展和对全球环境保护的理论贡献。加快中国绿色发展还应把握好地位、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