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8)
2023(10925)
2022(9385)
2021(8826)
2020(7461)
2019(17161)
2018(16784)
2017(31940)
2016(17240)
2015(19735)
2014(19255)
2013(19295)
2012(17858)
2011(16385)
2010(16167)
2009(15461)
2008(15155)
2007(13390)
2006(11413)
2005(10322)
作者
(49720)
(41865)
(41635)
(39828)
(26294)
(20099)
(18998)
(16192)
(15616)
(14605)
(14241)
(13829)
(13199)
(13161)
(13054)
(12988)
(12701)
(12338)
(12106)
(11957)
(10301)
(10279)
(10154)
(9591)
(9407)
(9391)
(9155)
(9151)
(8439)
(8331)
学科
(74841)
经济(74777)
管理(44181)
(42846)
方法(34854)
(31960)
企业(31960)
数学(31440)
数学方法(31196)
(22094)
中国(21905)
(17760)
贸易(17753)
(17371)
(17039)
(15143)
业经(14603)
农业(14249)
(13197)
地方(12136)
(11476)
银行(11442)
环境(11236)
(11178)
金融(11176)
(11004)
(10859)
(9819)
财务(9795)
财务管理(9768)
机构
大学(249481)
学院(249214)
(111323)
经济(109383)
研究(91782)
管理(91119)
理学(78463)
理学院(77523)
管理学(76239)
管理学院(75769)
中国(70349)
科学(55499)
(53457)
(47633)
(47620)
(46205)
研究所(43617)
中心(40928)
财经(38591)
业大(37498)
农业(36784)
经济学(36100)
(35563)
(35260)
北京(33922)
经济学院(32711)
(32538)
(32532)
师范(32215)
科学院(28670)
基金
项目(165680)
科学(129981)
基金(121533)
研究(120366)
(107306)
国家(106506)
科学基金(89367)
社会(77553)
社会科(73556)
社会科学(73538)
基金项目(63113)
(62058)
自然(56504)
自然科(55189)
自然科学(55171)
教育(54916)
自然科学基金(54208)
(53637)
资助(50568)
编号(48332)
成果(38904)
重点(38353)
(37990)
(36855)
(34208)
国家社会(33323)
课题(33211)
中国(32602)
教育部(32300)
科研(32219)
期刊
(119177)
经济(119177)
研究(73431)
中国(46758)
(42324)
学报(40356)
科学(37329)
(36133)
管理(31119)
大学(29747)
农业(29552)
学学(28082)
教育(23678)
(21527)
金融(21527)
经济研究(21161)
技术(20332)
财经(19114)
业经(18965)
(17088)
(16627)
问题(16172)
(15880)
世界(14483)
国际(14054)
技术经济(12792)
(12134)
统计(11952)
资源(11782)
商业(11116)
共检索到366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牛艳频  肖捷颖  常春平  
采用1949—2007年的中国各省份粮食生产数据,从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种植面积、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并结合世界粮食生产的总体趋势,提出在市场化背景下,应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以实现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莲英  王秀芬  
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与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充分了解其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对于指导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与GIS方法,对吉林省1980~2012年30多年来粮食生产及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集中度高;近30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向好,面积、总产、单产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粮食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水稻、大豆为辅的生产格局。在空间布局上,过去30多年来,玉米主要种植区以长春与四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海舰  薛继亮  
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将对中国粮食生产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传统布局和结构以及影响粮食安全,但是同时也给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机遇。本文提出了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翔  孙文华  
加入 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 ,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 ,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国  陈苏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特殊商品,而土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物质载体,粮食生产的发展与耕地密切相关。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耕地利用效用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从时间维度来看,1992-2011年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持续上升的变化。在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子中,对粮食生产促进作用最大的是强度效应,其次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广度效应对粮食生产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建国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呈波浪型上了四个台阶 ,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了 2亿t、3亿t、4亿t、5亿t。总的来说 ,粮食产量呈现起伏涨落但缓慢上升的趋势。过去 50年 ,我国的粮食生产及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粮食增长逐渐由以前的单产和总产并重转变为以提高单产为主。其次 ,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的粮食增长主要依赖于水稻增产 ,80年代以后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迅速下降 ,而小麦和玉米所占比重则在上升。第三 ,粮食生产的区域地位也有一些变化 ,北方粮食生产地位上升 ,而南方下降。如果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 ,粮食增长的中心越来越集中于中部地区。第四 ,粮食的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高华  李瑾  赵言文  
天津是粮食主消费区,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其对粮食总产波动更为敏感。该文根据1978~2008年天津粮食总产资料,分析了近30年天津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粮食波动的影响,并研究了影响粮食波动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粮食总产逐步提高,但年际间有明显的波动,其粮食总产波动对我国粮食总产波动的影响趋于增强。粮食单产对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影响大,其作用约占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60%,播种面积作用相对较小但趋于增强。粮食单产波动受气候波动的影响明显,其作用约占单产平均年际波动的45%。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倩  余劲  
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粮食生产2012年基准平滑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及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农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尽管农地流转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但粮食生产中"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阻碍了该效用的发挥。建议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忠昕  郭翔宇  
2004—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正向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效率反而有所提高。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和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效率较低、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或不足、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未能达到最优配置等问题。超效率DEA投影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投入严重不足,耕地红线问题需要被高度关注。保障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平衡区"横向协调机制;除经济直补外适当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和补偿,探讨实施粮食虚拟水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补充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区域格局变动主要表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显著;中部粮食生产重要性凸显;东北和中部部分省份(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而东南沿海区部分省份(如浙江、广东)粮食生产能力逐渐缩减。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丰沛程度、财政支农力度、种粮经济效益比对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水平和成灾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东勋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攀升及其对中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性地位问题重新受到重视。同时,城市化浪潮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粮食生产产生着持续的冲击,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耕地不断被城市化所蚕食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否得以维持甚或有所增长?影响全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晓  黄贤金  陈志刚  唐健  赵雲泰  
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评价是我国粮食安全及土地政策调控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德尔菲法量化了耕地保护政策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的耕地、劳动力、化肥、农业机械等传统投入影响因素对粮食总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贡献作用;同时,粮食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农力度、耕地保护政策强度等市场与政策因素也对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贡献作用,并且其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劳动力;其中,耕地保护政策强度每加强1%,则粮食总产量可提高0.023%;但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与粮食价格指数的影响均大于耕地保护政策强度,且粮食价格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娅范  余海鹏  
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价格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弹性。结论是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存在因果关系,粮食收购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粮食市场零售价格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张华  李刚  
该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保证稳定粮食发展、粮食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品种和区域平衡、粮食生产布局需要物流加工产业配套及粮食产业布局要注意水土资源的节约等粮食布局与结构优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