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5)
- 2023(10321)
- 2022(8348)
- 2021(7821)
- 2020(6274)
- 2019(14004)
- 2018(14080)
- 2017(26391)
- 2016(14010)
- 2015(15947)
- 2014(15414)
- 2013(14671)
- 2012(12789)
- 2011(11583)
- 2010(11459)
- 2009(10850)
- 2008(10340)
- 2007(8851)
- 2006(7853)
- 2005(7326)
- 学科
- 济(56482)
- 经济(56418)
- 管理(34990)
- 业(33755)
- 企(25662)
- 企业(25662)
- 中国(21370)
- 方法(20293)
- 农(18121)
- 数学(17557)
- 数学方法(17408)
- 贸(14220)
- 贸易(14210)
- 业经(14201)
- 易(13939)
- 农业(11677)
- 制(11425)
- 财(11404)
- 银(9760)
- 银行(9753)
- 发(9752)
- 地方(9698)
- 行(9453)
- 学(9402)
- 融(9282)
- 金融(9280)
- 理论(9100)
- 体(8620)
- 环境(8374)
- 发展(8026)
- 机构
- 学院(189706)
- 大学(187409)
- 济(84439)
- 经济(83009)
- 研究(68489)
- 管理(68023)
- 理学(57942)
- 理学院(57312)
- 管理学(56377)
- 管理学院(56035)
- 中国(53448)
- 京(40046)
- 科学(38419)
- 财(36600)
- 所(33428)
- 研究所(30395)
- 中心(30023)
- 财经(29347)
- 经济学(27726)
- 农(27613)
- 经(26951)
- 江(26683)
- 范(25897)
- 师范(25677)
- 北京(25655)
- 经济学院(24939)
- 院(24707)
- 业大(23687)
- 财经大学(21754)
- 州(21534)
- 基金
- 项目(124571)
- 科学(98995)
- 研究(96167)
- 基金(90612)
- 家(78763)
- 国家(78164)
- 科学基金(66646)
- 社会(62928)
- 社会科(59735)
- 社会科学(59721)
- 省(46575)
- 基金项目(46471)
- 教育(44694)
- 划(39727)
- 编号(39506)
- 自然(39407)
- 自然科(38572)
- 自然科学(38563)
- 自然科学基金(37881)
- 资助(36571)
- 成果(32325)
- 重点(28757)
- 发(28583)
- 部(28385)
- 课题(27898)
- 国家社会(27353)
- 创(26490)
- 中国(26007)
- 教育部(24902)
- 创新(24875)
共检索到288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马锦 黄迈 唐兆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总的战略安排。本文梳理分析了中外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及演变进程,比较发现全球各国现代化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西方现代化无论是“创新性变革”还是“传导性变革”模式,其实质还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全面、可持续,更为和谐、包容,为人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一、“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不同形态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发展过程,一般指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一国从以农业为基础的低收入社会向以科技驱动的工业化和都市化社会的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视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力行 邹欣悦
本文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平衡思维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妥善处理的复杂关系。提出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数字主义与人文主义、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应急与常态、资产与负债、民族国家与全球化都存在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些关系集中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集中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战略问题,也是全球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助力新时代改革开放,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体现理论、技术、道德的制高点。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子牛
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指引,从全球视野、国家职能、政党领导三重视角出发,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政治保障。首先,从全球视野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在资本主义空间不平衡条件下的必然展开,它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开创了一种具有扩展性的“新文明形态”。其次,要完成这一创举,就需要社会主义的国家力量嵌入资本活动内部并调和其内在矛盾,为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最后,为了确保国家行动的正确政治方向,又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作用,维持资本与国家之间的良性平衡,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通过这三重视角的递进,可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作出一种系统性把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侯为民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一系列特殊的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成果的具体呈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化积累,基本实现条件是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性,来自于制度竞争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摆脱狭隘的资本主义文明局限,开创社会主义的中华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科学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和经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阳
草原生态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之一,我国草原生态治理取得了突破,但还面临草原承包权改革引发的分散化治理难题、草原有害生物的危害、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行为追责难等诸多挑战。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发展中的新问题,又有社会思想理念变迁、现实制度设计等原因。草原治理目标责任的偏差、统筹协调能力的不足、草原治理空心化等问题均妨碍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弱化了生态治理的成效,亟需确立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模式、优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目标责任体系、完善草原生态治理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草原精细化管理,以及加大牧区经济投入,培育新兴草原生态经济等,协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伟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因此,以财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学理上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价值取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秉承人民性、普惠性与发展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实践进路上,中国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萍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加速环境审计数字化转型是契合新时代环境审计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探讨环境审计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环境审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创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驱动下的环境审计模式,并就事前审计、审计执行、审计终结三大流程展开应用解读。最后,提出建立环境审计与资源执法监督协同配合机制、防控审计数据舞弊风险、提升审计人员数字实力及素养相关建议,助力环境审计组织协同、流程协同及人员协同,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环境审计创新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承萍 赵蒙成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引性和规定性,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必然要加快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职业教育必须强化中国特色、类型教育特色,体现实践进程的方向性与过程性。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守价值追求,围绕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和竞争力不强两大关键问题,着力于重塑职业教育形象提升社会美誉度,以良法善治消除职业教育系统性歧视,优化学制以打破阻碍学生持续发展的藩篱,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企业办学主体身份认同,让更多的大国工匠成为职教良师,全面赋能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光烈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从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赋予税收新的使命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税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税收要着力拓展和实现保障、发展、民生、治理职能,并立足税收职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税收现代化建设应遵循坚持政治性、人民性、系统性、创新性、能动性等基本路径,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西君 宋金平 郭剑锋 刘昌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的制度至关重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研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动能和经济贸易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世界前沿国家、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发现,2000—2020年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且与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减小,经济动能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经济贸易差距较小。同时,提出应继续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4条路径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文
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必须要对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进行追溯。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传统发展模式的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寻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思想基础,它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动力源泉。从历史前提、思想基础、政治保障、动力源泉四方面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显著区别于西方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拉美地区的依附型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文
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必须要对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进行追溯。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传统发展模式的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寻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思想基础,它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动力源泉。从历史前提、思想基础、政治保障、动力源泉四方面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显著区别于西方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拉美地区的依附型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扩建 唐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生态审计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不可或缺的独立经济监督或控制工具。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审视,发现生态审计蕴含的价值观念是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整体的、系统的思维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应充分发挥生态审计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开展各项与生态治理相关的审计工作,督促各级政府部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寻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生态基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