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5)
2023(9075)
2022(7804)
2021(7345)
2020(6100)
2019(13593)
2018(13897)
2017(24993)
2016(14695)
2015(16733)
2014(16398)
2013(15335)
2012(13867)
2011(12928)
2010(13342)
2009(12214)
2008(11668)
2007(10647)
2006(9556)
2005(8546)
作者
(38737)
(31996)
(31530)
(30155)
(19906)
(15149)
(14697)
(12163)
(12085)
(11490)
(10601)
(10401)
(9982)
(9969)
(9804)
(9761)
(9593)
(9444)
(9348)
(9026)
(8154)
(7911)
(7672)
(7431)
(7221)
(7195)
(7147)
(7030)
(6411)
(6365)
学科
(44304)
经济(44260)
管理(32376)
(28656)
教育(21718)
(21534)
企业(21534)
中国(21113)
方法(19063)
数学(16779)
数学方法(16562)
(14405)
理论(12569)
(11206)
(11000)
教学(10958)
(10555)
贸易(10550)
(10429)
(10319)
业经(10281)
(9099)
银行(9074)
农业(8830)
(8787)
(8176)
技术(7739)
(7692)
金融(7690)
环境(7396)
机构
大学(195601)
学院(194572)
(69878)
经济(68092)
研究(67707)
管理(65124)
理学(55456)
理学院(54736)
管理学(53634)
管理学院(53241)
中国(45753)
(42952)
科学(39664)
(35730)
师范(35474)
(34817)
教育(33755)
(33512)
研究所(30316)
(30243)
中心(29374)
(28670)
师范大学(28595)
北京(27908)
财经(27269)
技术(26715)
业大(26558)
(24589)
(24546)
(24393)
基金
项目(121652)
研究(99070)
科学(95268)
基金(81713)
(70081)
国家(69328)
社会(58455)
科学基金(57646)
社会科(55146)
社会科学(55133)
教育(54263)
(50267)
编号(45103)
(43807)
基金项目(42185)
成果(39789)
课题(34395)
自然(33796)
自然科(32954)
自然科学(32945)
资助(32811)
自然科学基金(32310)
(29497)
重点(29191)
(28054)
(27800)
项目编号(27312)
(25989)
规划(25858)
(25743)
期刊
(77882)
经济(77882)
研究(68565)
教育(59368)
中国(46989)
学报(27082)
(25770)
(25288)
科学(24095)
管理(22820)
大学(21645)
技术(20975)
学学(18714)
农业(18044)
(16421)
金融(16421)
职业(16163)
业经(14552)
经济研究(13348)
财经(12849)
(11199)
(10536)
论坛(10536)
问题(10502)
技术教育(10294)
职业技术(10294)
职业技术教育(10294)
图书(9991)
(9853)
商业(9165)
共检索到300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施雨   茆意宏  
文章利用系统综述法,从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框架及应用、教育3个方面对国内外人工智能素养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素养是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方向,但人工智能素养概念尚未形成共识;适用K12和大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与素养教育研究成果较多;人工智能素养研究处于初期阶段,人工智能素养应用工具尚未成熟,国内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方案和方法需要继续摸索;建议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素养基础理论研究,深化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丰富素养框架应用研究,加强多主体参与、跨学科协作的本土化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蔡迎春   张静蓓   虞晨琳   王健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AI素养的出现对长期从事素养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AI素养研究进展,从AI素养内涵、框架和实施路径方面展开全面探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研究认为AI素养的出现起源于素养概念的进化和人工智能的催化。AI素养不仅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一种全面的、与时俱进的技能和知识体系,更应该将关注的视角转向AI素养对普通大众的重要性。研究通过引入KSAVE模型构建AI素养框架,覆盖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五个关键领域。在此理论基础上,论述高校图书馆参与AI素养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辨析信息素养、数字素养、AI素养的异同,提出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建议从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道德觉醒与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开展AI素养教育,为培养未来社会的责任感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AI素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表1。参考文献54。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小勇  徐欢云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寇旭颍   冯思倩   刘坤锋   徐瑞朝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对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常态化应用背景下,需要研究AI素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追踪AI素养的发展历程,结合布鲁姆分类法,剖析其内涵特征,构建AI素养的评估标准,并分析AI素养与信息素养、数据素养评估标准之间的区别。研究发现:AI素养主要包括感知和理解AI、应用和分析AI以及评估和创造AI的能力。文章构建AI素养评估标准,在认知层面,强调对AI的意识和理解;在技能层面,掌握AI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层面,关注AI的评估和创造。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宰冰欣   叶兰   胡燕菘  
人工智能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要求。LibGuide作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已在国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文章调研了40所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并选取其中创建有人工智能LibGuide的26所高校图书馆为样本,分析其LibGuide建设特点,并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信息引用、人工智能思维、人工智能伦理五个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LibGuide的内容要素。基于调查结果,从加强图书馆在AI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AI素养教育内容体系、针对不同对象或应用场景开展AI素养教育、丰富AI素养教育形式等方面,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AI素养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苏文成   郭浩然   卢章平   潘颖   刘桂锋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对开展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构建面向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验证,为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测度及培育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测评工具。首先基于扎根理论编码结果,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计算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证研究,发现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尝试性地将游戏测试等多元任务融入测量工具,为诊断高校学生群体人工智能素养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晓斌  石一琦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然而,现阶段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仍以技术型、研发型人才培养为主,文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不足。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凸显,加强文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国应把握文科人才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人文社科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教学科研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吸引文科人才的跨学科交流学习平台,建设多层次的文科人工智能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彭亮   徐文彬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发展一系列关键素养,这些素养以人类难以被人工智能超越的重要特质为基础,教师教学想象即其中之一。教学想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一种主动的意向和创造性的意识活动,此种意识活动存在于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之中和之后,它是教学活动得以产生、开展以及创新的保证。当前教师教学想象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偏执的教学经验固化了教师教学想象,教师主体性缺位导致教学想象退隐,以及迟钝的重要性感受掣肘了教师教学想象。基于此,需要通过“重返起点,反思教师珍视的经验”“增加欲求,提升教师重要性感受”“创新制度,释放教师的主体性”以及“利用技术,扩充教师的虚拟力量”等举措来促进教师教学想象更好地养成,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给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挑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英莉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的应用带来了信息传送的精准性、隐蔽性与定制性,对用户的素养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算法素养概念、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算法素养模型知识结构内容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存在的算法风险问题,从态度与意识、伦理与道德、算法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五个维度,搭建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算法素养结构模型,剖析其作用机理,进而提出培养用户算法素养的实施路径包含增强算法的认知、明晰算法素养框架内涵、构建层次化算法素养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算法生态等方面,将为全面适应与提升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素养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符绍宏  高冉  
ACRL新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是国际范围内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本文通过对其指导思想、结构内容和相关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概括,探讨信息素养教育改革问题。结合对新框架指导思想的分析,探讨信息素养内涵的拓展,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视野、新目标。通过对框架各组成部分内容的细致解读,提炼相关教学点,为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参考。探讨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图书馆员在其中的作用,对在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落实新框架提出建议。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应面向新信息环境,面向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活动,从情感、行为、认知、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培养学习者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应转变观念,形成对信...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迎春   虞晨琳  
构建一个面向智能化科研(AI for Research, 简称AI4R)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素养教育培训体系,对培养出更多既具备技术知识,又拥有创新思维和伦理意识的科学研究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全球主要国家与AI相关的素养教育政策、课程与培训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这个体系框架不仅关注教育对象对AI的知识理解,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等,还需要关注跨学科思维及情感联系的教育。面对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受教对象,AI素养的教育培养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教育培养策略可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社会性机构,亦或是图书馆、社区等公益性组织实施,他们通过承担特定的角色和职责,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互补的教育培养策略,不仅推动AI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还负责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员,使其具备利用AI技术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鹤林  
阈值概念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ACRL正在利用它构建全新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新《框架》),本文在概述阈值概念定义、特征及其在图书馆界应用的基础上,探讨阈值概念对信息素养的意义,剖析新《框架》提出的6个阈值概念及相关行为和观念要求,为中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海丰  沈天洋  
人工智能具备通用技术的诸多特征,使其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助推器,从而开启新一轮经济长波。当前正处于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导入期,人工智能的技术轨道还未成型,这是中国引领该技术发展的绝佳机会。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笔者基于ROAR创新政策框架的视角提出,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以发展人类增强型人工智能为使命导向,建立和完善组织和制度支撑体系,引导人工智能技术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