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8)
2023(15906)
2022(13720)
2021(13000)
2020(10705)
2019(24629)
2018(24228)
2017(46248)
2016(24691)
2015(27652)
2014(26928)
2013(26816)
2012(24420)
2011(22032)
2010(21596)
2009(20003)
2008(18871)
2007(15987)
2006(13850)
2005(12146)
作者
(67837)
(56360)
(56005)
(53117)
(35894)
(26806)
(25380)
(22137)
(21353)
(19854)
(19115)
(19043)
(17694)
(17510)
(17323)
(17243)
(16775)
(16515)
(16057)
(16031)
(13795)
(13750)
(13361)
(12787)
(12575)
(12456)
(12431)
(12136)
(11232)
(11004)
学科
(98283)
经济(98155)
管理(69174)
(64336)
(52947)
企业(52947)
方法(45118)
数学(39392)
数学方法(38991)
中国(29110)
(25627)
(24797)
业经(21501)
(21325)
贸易(21309)
(20817)
(19804)
(18653)
地方(17864)
农业(16936)
(16674)
银行(16629)
(15886)
环境(15572)
(15500)
金融(15498)
理论(15426)
(15325)
技术(14898)
(14871)
机构
大学(342292)
学院(339172)
(142371)
经济(139645)
管理(134944)
理学(117590)
研究(116593)
理学院(116289)
管理学(114432)
管理学院(113818)
中国(88778)
(72670)
科学(70059)
(63520)
(57021)
中心(52392)
研究所(52300)
财经(51702)
(50501)
业大(48262)
(47429)
(46340)
北京(46201)
(44931)
师范(44569)
经济学(44307)
(42676)
经济学院(40128)
农业(39550)
财经大学(38913)
基金
项目(237364)
科学(188099)
研究(175780)
基金(174733)
(152262)
国家(151051)
科学基金(129967)
社会(112897)
社会科(107067)
社会科学(107043)
基金项目(92209)
(89106)
自然(83218)
自然科(81338)
自然科学(81319)
教育(80421)
自然科学基金(79865)
(76120)
资助(71453)
编号(70823)
成果(56997)
(53779)
重点(52975)
(50465)
(49645)
课题(48044)
国家社会(47357)
教育部(46762)
创新(46295)
人文(45217)
期刊
(150122)
经济(150122)
研究(102674)
中国(62373)
学报(51974)
管理(48944)
科学(48823)
(46639)
(45712)
大学(39899)
教育(37977)
学学(37300)
农业(32420)
(29641)
金融(29641)
技术(27720)
经济研究(26066)
财经(24863)
业经(23874)
(21406)
问题(19414)
图书(17740)
(17662)
(17499)
理论(16053)
科技(15929)
技术经济(15819)
世界(15625)
国际(15449)
现代(14859)
共检索到491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洪金  邝艳湘  徐振宇  
研究目标:从行业层面评估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福利效应。研究方法:利用改进的GSIM模型与2017年全球乘用汽车生产与贸易数据,模拟了中国下调汽车关税的福利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对中国汽车行业冲击有限,中国乘用汽车的产量、销售价格、内销额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0%、1.64%、1.7%;第二,中国汽车进口将有大幅提升,从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汽车出口经济体的汽车进口额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20%以上;第三,中国汽车行业生产者福利和政府关税收入分别年均减少34.4亿美元、14.1亿美元,但中国汽车消费者福利和社会净福利每年分别增加109.3亿美元、60.8亿美元。研究创新:构建了具有垄断竞争的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测度了中国下调汽车关税的福利效应。研究价值:为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魏浩  付天  
本文尝试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CEPII-BACI数据库等产品层面的大型微观数据,基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的视角,测算中国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商品种类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多元化也是贸易利益的源泉;中间品、消费品、低技术商品、高技术商品的进口都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升;如果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化,中国由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所获得的消费者福利会小幅上升;在不考虑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HS-6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1998年GDP的0.40%的福利增加,基于HS-8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菲  贾雪梅  王春云  
我国现有的行业层面就业统计数据不甚充分,且在统计对象、核算方法和行业分类等方面缺乏统一性,导致我国各年份行业层面就业数据可比性较差。为准确核算一套可比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本文厘清就业数据的不同核算口径,提供不同口径转换统一的方法,基于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标准,测算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就业数据,并证实测算结果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测算行业层面劳动生产率,进行行业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核算出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通过与不同研究和普查年份数据的多元结果比较发现,本文测算结果可靠性高;大部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为正,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我国高端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与美国和欧盟仍有一定差距,各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较低;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应对疫情、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晓波  陈璋  
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背景下,阐述中国提出主动扩大进口的战略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度演进所导致的贸易本质变化,进一步利用全球市场实现经济的国际大循环;第二,通过扩大进口实现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第三,在全球"市场需求"稀缺背景下,从需求端入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第四,通过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的开放型经济举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第二部分是考察扩大进口的经济影响,该研究利用GTAP模型模拟了降低关税总水平50%后对进出口贸易、产出变动以及其他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定量影响,结果显示降低关税在促进进口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出口,并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明显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扩大进口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端产品市场造成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对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理论框架解析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扩张。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关键变量、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更换估计方法、调整样本范围和控制多维固定效应等多重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能水平,即通过融资效应和技能升级效应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产权性质、规模和区位异质性。人工智能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强烈。文章通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loglog生存模型法考察人工智能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进口持续时间,维持进口贸易关系稳定性。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通过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中国进口供应链稳定性和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铃  夏传信  闫实强  
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是中国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2012—2021年期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10%。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中方宣布“今后5年自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1700亿美元”。然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打乱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的节奏,当年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出现了七年来的首次下跌。与此同时,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态势下,部分中东欧国家退出合作机制,给中国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带来了不确定因素。鉴于上述,研究中国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路径,对于如期实现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易靖韬  黄劲超  蒙双  王悦昊  
扩大进口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进口决策模型,构建目的地出口潜力和企业进口能力等指标,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等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根据自身进口能力调整进口策略,企业会优先从最具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的国家(地区)进口,能力强的企业会逐步扩展进口边际;我国企业进口以技术寻求为导向,从出口潜力高的国家(地区)进口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并形成后发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进口的扩张可以提升企业的短期出口稳定性和长期出口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进口机会,进而实现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2018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外贸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加速从‘大进大出’迈向‘优进优出’。"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梁明说,以第123届广交会为例,到会客商超过20万人,同比增长5. 3%,为5年来最高水平;累计出口成交1891. 97亿元,同比增长3. 1%,为4年来春交会最高水平。这也意味着自第119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璐璐   和月月  
随着中国玉米供需缺口逐渐加大和国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测度中国在玉米国际贸易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本文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玉米进口数量上涨明显,对外依存度提高,且进口来源集中度较高;(2)中国在玉米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长期低于玉米主要出口国,玉米进口价格高于理论进口价格;(3)长期以来,中国在与美国的玉米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当中国进口来源过度集中于美国时,这种议价差距将进一步被放大。推动中国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建立可持续的粮食供应体系对提升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的谈判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大有裨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燕  
文章利用1995~2010年间16个发展中国家和22个发达国家之间制造业各行业的双边进口数据,实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得出发展中国家在进口贸易时,进口产品所附带的技术在经过消化吸收之后会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贸易时的溢出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溢出效应。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需要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流,提高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水平,从而提高自身R&D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陈润东  
在面临如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巨大负向外部冲击时,我国逆周期的财政政策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为厘清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的关系,文章首先运用汉密尔顿滤波方法估计我国的产出缺口和财政周期,然后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层面测度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周期之间的时变交互影响,最后运用非线性的面板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模型从省级维度测度经济周期和财政周期视角下的财政支出乘数。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宏观层面看,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事件对我国经济周期的负面冲击促使财政政策逆周期扩张,而财政周期扩张对经济周期复苏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第二,从省级层面看,地方财政支出乘数在经济紧缩时期更高,这个规律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同样适用;第三,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顺周期财政政策都有较高的时间占比,而顺周期的财政政策是引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政策因素;第四,我国地方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可能没有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投资乘数却保持较高水平,这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主要通过投资渠道实现。文章结论对理解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周期之间的关联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同时也指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的必要性以及未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更好地引领居民消费的迫切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菲  王春云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八大行业门类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资本存量。研究方法:基于SNA2008的GDP核算框架,厘清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再利用美国BEA方法测算R&D资本存量。研究发现:19902015年,中国R&D资本存量不到美国R&D资本存量的1/4;然而,自1994年后,中国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达24.79%,而美国仅为4.86%,中美两国R&D资本存量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199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佐藤清隆  清水顺子  Nagendra Shrestha  章沙娟  
在分析汇率对特定出口行业价格竞争优势和企业收益影响的经验研究中,分行业实际有效汇率(REER)远比加总至国家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要有用的多。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测算了以2005年为基年日度的人民币和日元分行业REER,为比较中国和日本各行业的价格竞争优势提供了更好的指标。在模拟分析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引起这两种货币分行业REER近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例如,国内价格和国外价格。此外,我们还用日度人民币和日元的分行业REER做了协整检验,证实在莱曼兄弟倒闭之后中国和日本的一些产业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这表明亚洲生产链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婧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成立已近六年。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有文献中对CAFTA的事前研究较多,对CAFTA成立后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和东盟五国的贸易流量聚合数据,分别使用统计和计量方法,递进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变化,以评估CAFTA对中国和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耿伟  
已有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总量层面上,而在产业层面上的关系探讨较少。本文利用我国1980~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投资和进口等统计数据,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产业层面上的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相关产业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