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2)
2023(8614)
2022(7081)
2021(6517)
2020(5206)
2019(11581)
2018(11122)
2017(20653)
2016(10106)
2015(11152)
2014(10329)
2013(9821)
2012(8968)
2011(7911)
2010(8398)
2009(8046)
2008(7070)
2007(6338)
2006(5595)
2005(5047)
作者
(25030)
(20989)
(20412)
(19346)
(13217)
(9833)
(9398)
(7883)
(7825)
(7297)
(6998)
(6854)
(6653)
(6604)
(6566)
(6208)
(6123)
(6027)
(6015)
(5673)
(5059)
(4884)
(4805)
(4756)
(4669)
(4655)
(4625)
(4518)
(4173)
(4091)
学科
(36684)
经济(36653)
(34110)
管理(31943)
(30755)
企业(30755)
(25341)
金融(25341)
(22266)
银行(22261)
(21704)
(18952)
贸易(18934)
中国(18848)
(18405)
技术(14980)
方法(12874)
技术管理(11704)
(11132)
地方(11055)
中国金融(10980)
业经(10690)
(10660)
数学(10178)
数学方法(10096)
(9296)
理论(9172)
(7823)
财务(7810)
财务管理(7802)
机构
学院(131414)
大学(128177)
(61914)
经济(60784)
管理(49879)
研究(42370)
理学(42226)
理学院(41843)
管理学(41408)
管理学院(41140)
中国(39409)
(27942)
(25046)
财经(21897)
中心(21763)
(20526)
科学(20303)
经济学(20223)
(19875)
(18614)
经济学院(18418)
(17710)
(17629)
(17360)
金融(17360)
银行(17008)
研究所(16510)
财经大学(16428)
(16082)
(15895)
基金
项目(85099)
研究(69342)
科学(68079)
基金(60389)
(50481)
国家(50001)
社会(45358)
科学基金(44188)
社会科(43350)
社会科学(43343)
(35158)
教育(31990)
基金项目(31255)
编号(27923)
(27755)
(25594)
自然(24723)
自然科(24255)
自然科学(24253)
自然科学基金(23872)
资助(23018)
创新(22795)
成果(22548)
课题(20189)
(19871)
重点(19424)
国家社会(19231)
(18554)
(18220)
(18022)
期刊
(65687)
经济(65687)
研究(44123)
中国(30481)
(29888)
金融(29888)
管理(22137)
(21150)
教育(18936)
(13624)
技术(13603)
科学(13394)
国际(13313)
(13211)
学报(12757)
经济研究(12289)
大学(11327)
业经(10780)
财经(10660)
学学(10408)
(9296)
问题(9097)
农业(8356)
科技(7989)
(7264)
论坛(7264)
世界(7241)
商业(7126)
技术经济(7047)
(6619)
共检索到214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欧阳卿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我国在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参照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金融开放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按照高度自由、有效监管的原则,构建高效、安全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全球主要自由贸易港金融开放创新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选择。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积极对标WTO规则,采取修订和完善国内经贸法律法规,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等措施,拓宽了制度型开放的实践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放管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创新成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效探索,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在以服务业开放为标志的诸多领域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差距;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不多,而个别的、单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待总结完善;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在更积极地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同时,先行探索国际经贸领域前沿议题的治理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引领者;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增量、加强内外联动、增加与对外战略安排的契合点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税收制度的保障与支持。目前,我国离岸金融税制仍未建立,存在离岸金融税收中的违法犯罪、"法律真空"、与国内法律体制及国际通行惯例相冲突等问题。本文立足自身国情,在分析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优选渗透型离岸金融税制模式;优化自由贸易港离岸金融税制设计,包括税收优惠制度、税收征管制度、税收监管制度;强化自由贸易港离岸金融税制法治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业开放等金融开放创新领域成效显著,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及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相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要求及市场主体的期望,仍需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具体实施细则也需及时推出。目前,缺乏硬性约束、金融监管体制尚不能适应金融开放创新的要求、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滞后、美联储加息周期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制约了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未来,应跳出固有观念,站在建设金融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高度思考自贸试验区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唐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5月24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天津自贸区新一轮的改革正式开始。在新的历史方位里,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京津冀将如何建造自由贸易港等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其必要性,从全球经贸规则竞争来看,自由贸易区战略已经成为各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卫纲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正在探索、实施具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各地区建设自由贸易港提供了指引。在阐述自由贸易港范畴与特征及功能类型的基础上,探究了中国建立自由贸易港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明确自由贸易港法律定位;加大统筹推进,实现各地区互联互动;全方位发展,加强进口、转口贸易制度创新;加强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制度创新,推动自由贸易港国际化发展;建立公平贸易环境,提升中国在国际经贸领域的话语权等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揭昊  
不少发达经济体非常重视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其作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新时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在功能定位、监管体系、管理模式、临港产业、金融服务、集疏运系统、税收安排和法治环境等方面借鉴学习,同时也要以反面案例为镜鉴,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推进建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猛  
2018年亚洲博鳌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标志着我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之路正式扬帆起航。对比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目前我国仅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基础之上进行初步探索,所需借鉴的国际经验和有待弥补的制度差距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梳理以自由贸易港政策创新为主题的理论基础,总结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实施经验,明确我国自由贸易港政策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国际经验与本国实情进行有效结合,在市场风险可控前提下,以政策创新推动我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未来一段时期内,要尽快建立国家统筹协调机制促进未来多个自由贸易港之间的协同发展,深化政策创新率先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引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构建自由贸易港市场监管体制防范政策创新中的各类市场风险,完善自由贸易港法治保障体系,在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猛  
基于建设国际最高标准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我国自由贸易港不仅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发达运输网络体系、拓展航运功能和运输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营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软环境,具体包括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制度、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以及高效、便利、透明的现代管理体制,这其中涉及港内市场的对外开放、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法治保障全面化等诸多事项内容,是跨领域的、体系庞大的系统科学工程,对此唯有借助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实行政策创新才能有效予以推进,从而早日实现港内治理体系与制度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建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但是,港内市场的全面开放也意味着市场风险系数的提高和市场监管难度的上升,在通过政策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必将面临更为复杂和更加严峻市场风险考验,所以要尽快建立起与我国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内在特性、功能属性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制,切实管理好由政策创新所可能引发的各类市场风险。政策创新是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要力量,而市场监管体制的构建则是推进实施各项政策创新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要件,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两者可谓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同是自由贸易港自身软实力、软环境的集中体现与核心内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国刚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贯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重大改革措施。如何链接上海自贸区在机制体制方面由开放促改革所引起的各种效应,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内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宝剑  杨娇  钟韵  
本文分析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影响机理:一是金融功能对区内企业的作用机理,即以企业持续发展为核心,在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诱致下,区内金融服务主体,包括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此过程中金融功能得以形成和实现;二是自贸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传导过程,即试验区金融创新首先作用于区内金融服务主体,通过促进金融服务主体及服务业务的多元化,强化自贸区的金融功能,进而满足企业高质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常亚杰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积极贡献。本文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建设,将金融风险划分为银行风险、财政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借鉴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管理创新,基于MS-VAR模型研究分析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及管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主要处于“中金融风险”区制,在风险转换的过程中存在“棘轮效应”,相比银行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财政风险能够更加显著地影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稳定性。最后,提出采取渐进式开放路径、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做好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庄伟卿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开放型金融体系和构建金融监管体系的战略目标。自贸区作为经济高度创新和活跃的实体模式,更需要现代高效安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来促进经济持续创新活跃。从福建自贸区金融政策创新与监管制度现状及问题出发,梳理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条件,构建金融审计创新的监控指标体系,设计金融审计制度的风险监测评价系统,提出福建自贸区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协作机制及其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若干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为适应自贸区经济安全战略的需要,有效提升金融审计在自贸区安全审计战略中的地位,亟须构建和创新金融审计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林  
近年来,在国内传统贸易市场趋于饱和的现实情况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贸易迎来了良好发展。国际贸易海关监管体系作为国家跨境进出口监管的重要机关,旨在为社会主义市场建设和国家经济稳步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在遵守国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全面保障与维护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