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3)
2023(7622)
2022(6425)
2021(6367)
2020(5281)
2019(12330)
2018(12197)
2017(23283)
2016(12431)
2015(14426)
2014(13967)
2013(13684)
2012(12483)
2011(11558)
2010(11591)
2009(10818)
2008(10446)
2007(8980)
2006(7830)
2005(7291)
作者
(34036)
(28419)
(28388)
(27344)
(18200)
(13536)
(12933)
(11177)
(10924)
(10059)
(9827)
(9596)
(9334)
(9052)
(8972)
(8960)
(8547)
(8232)
(8100)
(7907)
(7122)
(6911)
(6874)
(6546)
(6358)
(6344)
(6319)
(5989)
(5752)
(5683)
学科
(55834)
经济(55790)
管理(32457)
(29525)
方法(28383)
数学(26253)
数学方法(25751)
(23749)
企业(23749)
中国(16935)
(13302)
(13088)
贸易(13080)
(12876)
(10489)
(10132)
业经(10025)
(8874)
(8291)
银行(8286)
环境(8256)
(8051)
(8040)
金融(8038)
农业(7922)
理论(7847)
(7685)
(7279)
(7143)
关系(7133)
机构
大学(177725)
学院(175869)
(81336)
经济(80031)
管理(67880)
研究(64769)
理学(58835)
理学院(58222)
管理学(57092)
管理学院(56778)
中国(50458)
(38629)
科学(36475)
(33946)
(32049)
研究所(29392)
中心(28416)
财经(27737)
经济学(26421)
(25638)
(25511)
北京(25370)
经济学院(23770)
(23376)
(23183)
业大(23043)
(22268)
师范(22084)
财经大学(20957)
农业(19955)
基金
项目(118720)
科学(94422)
基金(88594)
研究(87075)
(78084)
国家(77542)
科学基金(66107)
社会(57359)
社会科(54565)
社会科学(54551)
基金项目(44806)
(42506)
自然(41505)
教育(40867)
自然科(40669)
自然科学(40662)
自然科学基金(39973)
资助(38295)
(37444)
编号(33515)
(28194)
成果(27570)
重点(27218)
(25439)
国家社会(25203)
中国(24871)
(24548)
教育部(24516)
课题(23833)
创新(23167)
期刊
(83630)
经济(83630)
研究(53439)
中国(34941)
管理(26151)
科学(25382)
学报(25295)
(24386)
(23357)
大学(20000)
教育(19422)
学学(18720)
农业(16740)
技术(16437)
(15441)
金融(15441)
经济研究(15435)
财经(14028)
(12220)
(11613)
世界(11315)
业经(11305)
统计(11035)
国际(11000)
问题(10855)
(10265)
(9616)
技术经济(9370)
决策(8700)
(7565)
共检索到260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晶  
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全球能源治理模式、内涵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但在治理主体、机制、效果方面仍存在问题。在全球能源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全球能源治理需要中国深度参与,在能源治理发展的新时代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查日升  
作为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分布于全球的占据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成千上万的地方产业集群,中国正遭受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核心要素控制的双重阻击。积极参与乃至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当是中国主导企业、政府和学者考量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要培育一批跨国领导企业,聚集创造核心能力的高级和专业化生产要素、铸造基于国内外的专业化市场、政府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整合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邬亮  赵小凡  齐晔  
完善能源治理模式,是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关键之处,也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能源问题而言,治理模式的不同,本质上是科层、市场、社区三种机制对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力不同。本文旨在总结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能源治理模式的特征,以及中国完善能源治理模式的方向。研究发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能源的特征是以粗放的供给满足过快增长的需求,其背后的治理模式的特点是市场机制主导,科层和社区机制的作用甚微。这种模式必然是无法延续的,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应该是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这要求结束原有的过分依赖市场机制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科层机制和社区机制的作用。具体而言,应将控制能源需求总量列为国家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蓓文  
2008年次贷危机暴发以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实力此消彼长,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逐渐在两种制度和力量的博弈下重构: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的上升催化了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原有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框架的碎片化,使得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出现“互动”与“磨合”。因此,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成为两个平行体系是不可能的。论文指出,从“接受”+“内化”国际规则,到“接受”+“借鉴”国际规则,再到“参与”+“接受”国际规则,直至“参与”+“引领”国际规则,中国已经完成了从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到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角色转换,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将在“互动”与“磨合”中长期并存;同时,中国也将通过上述四种形式的渐进式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蓓文  
2008年次贷危机暴发以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实力此消彼长,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逐渐在两种制度和力量的博弈下重构: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的上升催化了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原有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框架的碎片化,使得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出现"互动"与"磨合"。因此,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成为两个平行体系是不可能的。论文指出,从"接受"+"内化"国际规则,到"接受"+"借鉴"国际规则,再到"参与"+"接受"国际规则,直至"参与"+"引领"国际规则,中国已经完成了从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到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角色转换,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将在"互动"与"磨合"中长期并存;同时,中国也将通过上述四种形式的渐进式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黎杰生  洪小芝  
在当前以国际组织为侧重的多元多层次合作的新型全球金融治理模式下,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中国来讲具有长远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中国也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具体内容上,本文建议:中国应积极利用G20的国际协调平台;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对外进行资金援助,团结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积极参与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参与国际监管标准的制定,推动国内监管体系改革;重视区域的金融合作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娜  
中国作为金砖机制的重要成员,力寻国家利益、金砖成员诉求与全球治理需要的契合点,而以金砖成员身份参与全球治理,有助于化解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疑虑、发展与金砖四国的良性竞合关系、凝聚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以金砖为平台开拓新合作领域。中国在金砖合作机制下参与全球治理受到诸多挑战,制约了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次级跨区域合作模式、重合机制模式、中心合作模式及渐进治理模式是中国在金砖合作框架下参与全球治理的模式探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挑战,包括以经济互补为基础推动金砖成员加强经贸合作、力促金砖与欧盟共同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将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与金砖合作精神有效对接为全球治理新理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娜  
中国作为金砖机制的重要成员,力寻国家利益、金砖成员诉求与全球治理需要的契合点,而以金砖成员身份参与全球治理,有助于化解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疑虑、发展与金砖四国的良性竞合关系、凝聚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以金砖为平台开拓新合作领域。中国在金砖合作机制下参与全球治理受到诸多挑战,制约了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次级跨区域合作模式、重合机制模式、中心合作模式及渐进治理模式是中国在金砖合作框架下参与全球治理的模式探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挑战,包括以经济互补为基础推动金砖成员加强经贸合作、力促金砖与欧盟共同抵御贸易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海二  
全球手机渗透率超过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加之ICT、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引致了无网点银行服务的出现,使得手机银行拓展了交易边界。通过引入代理商,非洲国家已经成功运用手机银行来弥补金融空白,很好地解决了金融包容的问题。而手机银行在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时关键在于定价,考虑到金融包容和手机银行网络规模经济效应,其定价不宜太高,考虑到风险补偿,其定价也不宜太低。此外,手机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蕴含一定风险,需要监管部门进行合理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宁  欧阳永福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多边机制下就全球投资规则的制订达成共识。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的情况下,它的提出填补了国际经济治理的空白,是多边投资规制的历史性突破。《指导原则》提出的九项原则涵盖了国际投资体制的所有核心要素及板块(包括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及待遇、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并纳入了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的核心要素,为改革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也为构建一个更加平衡、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投资体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应继续发挥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宁  欧阳永福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多边机制下就全球投资规则的制订达成共识。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的情况下,它的提出填补了国际经济治理的空白,是多边投资规制的历史性突破。《指导原则》提出的九项原则涵盖了国际投资体制的所有核心要素及板块(包括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及待遇、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并纳入了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的核心要素,为改革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也为构建一个更加平衡、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投资体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应继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和影响,积极推动《指导原则》的落实与推广,确保未来国际投资体制朝着开放、透明、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中国可以"中国方案"在多边框架内积极推进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改革及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另一方面,推进自己的外资管理体制及投资协定网络的改革,建立中国新一代投资体制,通过制度创新造就"中国范式",为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树立样板。通过创建和推广国际投资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范式",中国将在21世纪新一代国际投资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易文彬  
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全球问题的突现,从而催生了全球治理理论的产生和兴起,不同的学派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仅对其中的治理模式作些梳理和简要评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