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1)
2023(9069)
2022(7454)
2021(6938)
2020(5544)
2019(12394)
2018(11924)
2017(22049)
2016(11661)
2015(12931)
2014(12120)
2013(12144)
2012(11257)
2011(10365)
2010(9867)
2009(9278)
2008(8765)
2007(7228)
2006(6217)
2005(5502)
作者
(34664)
(29001)
(28910)
(27326)
(18210)
(13949)
(12859)
(11363)
(11072)
(10205)
(9803)
(9499)
(9096)
(9037)
(9000)
(8996)
(8661)
(8459)
(8367)
(8089)
(7265)
(6894)
(6872)
(6596)
(6583)
(6377)
(6199)
(5997)
(5725)
(5698)
学科
(51207)
经济(51157)
管理(31505)
(28690)
方法(23154)
数学(21430)
数学方法(21347)
(20753)
企业(20753)
中国(16418)
(14386)
贸易(14381)
(14155)
(13628)
(11234)
业经(9695)
(9598)
农业(9177)
环境(8908)
(8681)
(8358)
银行(8327)
(8261)
金融(8261)
(8050)
关系(7979)
(7943)
技术(6984)
(6897)
地方(6734)
机构
大学(171431)
学院(167525)
(81686)
经济(80736)
研究(66477)
管理(63080)
理学(55610)
理学院(54942)
管理学(54220)
管理学院(53933)
中国(50735)
科学(39637)
(36575)
(33874)
(33558)
(32258)
研究所(31279)
中心(28641)
业大(27713)
农业(27195)
财经(27107)
经济学(27064)
(25308)
经济学院(24630)
(23719)
北京(23287)
科学院(21648)
(20785)
财经大学(20670)
(20184)
基金
项目(121486)
科学(96652)
基金(93776)
(85715)
国家(85100)
研究(82018)
科学基金(71479)
社会(57594)
社会科(54931)
社会科学(54918)
基金项目(49532)
自然(46533)
自然科(45557)
自然科学(45539)
自然科学基金(44818)
(42241)
(38016)
资助(37345)
教育(35894)
(28492)
编号(28258)
重点(28010)
国家社会(26463)
(26085)
中国(25717)
(25383)
教育部(24213)
创新(24025)
科研(23856)
计划(22886)
期刊
(79460)
经济(79460)
研究(48727)
学报(31881)
(29570)
中国(29501)
科学(29103)
大学(23570)
学学(22721)
(22105)
管理(22034)
农业(20607)
经济研究(15621)
(14365)
金融(14365)
财经(13600)
(12653)
(12528)
国际(12007)
(11813)
世界(11564)
问题(11175)
业经(11031)
技术(10283)
教育(9130)
资源(8633)
(8331)
业大(8116)
科技(8092)
技术经济(8035)
共检索到237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蕾   史丹  
乌克兰危机后,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过剧烈的动荡调整后,传统能源市场进入短期平衡。全球能源市场中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石油天然气市场仍将出现短期波动,甚至频繁的剧烈震荡。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与“欧佩克+”的产能联盟可能在短期内围绕俄罗斯能源撤退后留下的市场份额展开竞争。但是从趋势来看,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全球能源市场的博弈将从传统油气领域不断拓展到新能源以及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和矿产领域。全球能源格局也将随之发生重大调整。面对未来可能形成的全球能源新格局,我国不仅要防范传统能源市场的安全风险,发挥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作用,推动全球能源市场尽早形成新的平衡,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安全稳定,更要专注国内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蕾   史丹  
乌克兰危机后,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过剧烈的动荡调整后,传统能源市场进入短期平衡。全球能源市场中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石油天然气市场仍将出现短期波动,甚至频繁的剧烈震荡。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与“欧佩克+”的产能联盟可能在短期内围绕俄罗斯能源撤退后留下的市场份额展开竞争。但是从趋势来看,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全球能源市场的博弈将从传统油气领域不断拓展到新能源以及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和矿产领域。全球能源格局也将随之发生重大调整。面对未来可能形成的全球能源新格局,我国不仅要防范传统能源市场的安全风险,发挥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作用,推动全球能源市场尽早形成新的平衡,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安全稳定,更要专注国内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翔  卞继超  
本研究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可能影响为基础,基于1985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初步分析了"去产能"对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去产能"在短期就能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有助于增进能源使用安全;在长期,还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改善能源的供应安全;但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通过能源结构间接发生作用的,因此,希冀通过"去产能"快速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存在困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倩  姚兰  胡国松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一轮变革,能源供应和生产格局同时呈现"多极化"、"多元化"局面,能源权力中心分散化越明显。作为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的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面临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运输安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能源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更复杂、能源外交等诸多挑战。本文从协调能源消费大国之间关系,加强能源进口供给多元化和油气进口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能源安全的区域战略布局,高效开发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等方面,提出了世界能源新格局下我国加强能源安全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宇燕  管清友  
由于石油经济的不确定性,时至今日,经济学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石油市场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油价波动和世界能源格局演变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我们认为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反映了两大国家集团之间"权力"的消长。本文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世界能源格局及其变动的角度探讨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为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云亨  方恺  叶瑞克  
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类似,人类对于能源安全也呈现一定的需求层次演进特征。满足基本生活的能源需求属于最低层次,解决能源贫困后将会致力于以合理的价格确保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进而追求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在能源安全领域面临着重大挑战,既要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又要兼顾增加能源供应总量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的双重目标。尽管中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与成熟的市场条件有利于能源转型,不过为了克服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元目标取舍、转型期漫长以及政府与市场角色之争等难题,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科技创新以及能源治理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费与进口国,能否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化石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无论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还是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费与进口国,能否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化石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无论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还是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丹尼尔·耶金  单卫国   李春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秦宣仁  
一、中国能源安全系数(一)能源发展部署及成果从总量上讲,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从人均拥有量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矿产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在全世界排第53位,而且还有两大弱项:一是资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国之一,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鉴于迅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 21世纪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任务是:在不断扩大资源国际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进口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及早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国家之一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鉴于迅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 ,2 1世纪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任务是 :在不断扩大资源国际化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进口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及及早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金东  
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缺油少气;另一方面能源消费却在快速增长,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作为能源消费大户的交通运输部门,近年来其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而能源效率偏低,须实施交通节能战略。可选择从促进技术进步、调整运输结构、促使制度变迁等三重路径来实施交通节能战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立军  
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安全的能源发展状态,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涉及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从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来看,石油安全已经开始考验着我们各级政府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的能力。文章从能源安全的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给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