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2)
2023(12806)
2022(10273)
2021(9363)
2020(7533)
2019(16761)
2018(16670)
2017(33056)
2016(17621)
2015(19676)
2014(19233)
2013(18517)
2012(16843)
2011(15232)
2010(15692)
2009(15151)
2008(14314)
2007(13024)
2006(12091)
2005(11262)
作者
(47443)
(38806)
(38724)
(37190)
(24726)
(18269)
(17850)
(14816)
(14796)
(13998)
(13142)
(12695)
(12338)
(12248)
(12184)
(12061)
(11558)
(11411)
(11287)
(11123)
(9760)
(9425)
(9411)
(9024)
(8839)
(8810)
(8650)
(8560)
(7663)
(7567)
学科
(68924)
经济(68849)
(50858)
管理(50605)
(40665)
企业(40665)
中国(30145)
(27774)
金融(27773)
(26897)
银行(26889)
(26086)
方法(23889)
(23046)
数学(20751)
(20570)
数学方法(20520)
(19258)
业经(18167)
地方(16939)
(15447)
贸易(15431)
(15124)
农业(15111)
(13803)
(12404)
财务(12359)
财务管理(12336)
(12144)
企业财务(11704)
机构
学院(243718)
大学(238507)
(106860)
经济(104537)
管理(90978)
研究(82542)
理学(76573)
理学院(75790)
管理学(74689)
管理学院(74220)
中国(71525)
(54032)
(49817)
科学(44628)
财经(41584)
(40145)
中心(39616)
(37558)
(37500)
研究所(35621)
(33677)
经济学(33393)
北京(31941)
(31519)
师范(31282)
(30864)
财经大学(30554)
经济学院(30218)
(29864)
业大(29029)
基金
项目(148859)
科学(117978)
研究(117001)
基金(106833)
(90216)
国家(89408)
科学基金(77154)
社会(75229)
社会科(71527)
社会科学(71512)
(58362)
基金项目(54903)
教育(53268)
编号(49824)
(48263)
自然(45549)
自然科(44507)
自然科学(44497)
自然科学基金(43697)
资助(43316)
成果(41822)
课题(34704)
(34573)
重点(33663)
(33034)
(31479)
(31158)
国家社会(30932)
项目编号(30484)
(29439)
期刊
(124552)
经济(124552)
研究(80443)
中国(49022)
(43595)
金融(43595)
(40173)
管理(35778)
(32784)
科学(28747)
学报(28230)
教育(27756)
大学(22674)
业经(21800)
农业(21411)
学学(21180)
经济研究(21096)
财经(20530)
技术(20527)
(17674)
问题(16658)
(15162)
国际(14427)
理论(13130)
现代(12386)
商业(12352)
实践(11764)
(11764)
技术经济(11482)
(11325)
共检索到386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黄志强  
能源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诞生后,能源逐渐脱离商品属性,进一步凸显金融属性。能源的金融属性体现在能源现货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演进过程中。当前,我国能源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消费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我国在国际能源金融市场中缺乏定价及规则制定权,在国际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迫切需要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金融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新宇  
近中期,在全球油气供应充裕、能源供应呈多中心的格局下,善用国际资源、在开放条件下维护能源安全,更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当前,应加强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力推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国内石油储备力度。应善用国际资源和保护性利用国内资源,在利用国际资源的同时,将部分国内资源作为战略储备,更有利于我国应对未来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梦钰  
能源金融化是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这一特点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只是近30年来,由于能源革命和金融创新的结合,能源系统和金融系统加速融合的表现。尽管在实业界,能源金融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至今能源金融的概念和外延还在不断地变化,很难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文章首先回顾了能源金融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将其分成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金融系统支持能源系统阶段、能源系统反哺金融系统阶段、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耦合共生阶段、国际能源金融战略形成阶段。在此基础上对能源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能源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能源金融化对能源企业影响的机制,最终从能源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金红  
当前,全球能源贸易供需主体格局、贸易结构、治理体系、价格博弈体系等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面对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之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能源贸易合作有望加速推进,中美新能源贸易及技术合作有望迎来新机遇,在亚太地区油气定价权中的地位有望获得提升。然而,地缘政治博弈的不确定性、议价权目标实现仍需时日等挑战仍存。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贸易治理体系;完善国内能源储备体系,构建区域性能源应急合作机制;扩大人民币在能源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范围,提升能源贸易议价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波  牛锋  邵华明  
本文使用极值理论确定能源期货标准化收益率的尾部阈值,基于投机行为和市场联动效应视角考察了金融化对我国能源期货市场极端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的正(负)向冲击会导致国内能源期货价格极端上涨(下跌)的概率增加;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期,国内金融市场会对能源期货市场左尾极端风险产生影响,而国际黄金价格冲击则会导致其右尾出现极端变动;投机行为会增加能源期货市场价格极端上涨的概率,但对价格极端下跌的影响却不显著。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能源期货品种结构,加强对过度投机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的稳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晓涛  易云锋  
能源既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国竞争的目标和战略遏制对手的手段。能源安全不仅在于保证能源的供应和使用,而且在于稳定国家经济、政治、外交等大局。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美国能源政策目标从能源独立向能源主导转变,并提出了多项明显有别于美国以往各届政府的政策主张。特朗普能源新政的核心在于重点扶持本土化石能源产业。近三年来,美国在国际能源版图上的地位更加凸显,给低迷的国际能源价格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进一步改变全球油气市场既有价格干预机制,加快重塑现有全球能源供给格局和能源地缘政治,增加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目标实现难度,并进而通过价格、市场预期、能源地缘政治等多种渠道对我国能源市场和经济安全产生影响。面对特朗普能源政策带来的挑战,我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化解风险,趋利避害。具体而言,就是要寻求利益契合点,构建包容开放的能源安全命运共同体;要正视自身能源需求,深化中美能源贸易、投资与技术合作;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开拓陆海能源战略通道;要提高能源进口多元化水平,继续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念林  肖红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原油市场——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NYMEX WTI)、伦敦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ICE BRENT),过度投机猖獗,美国原油市场价格上涨因素中至少70%是由金融投机商推动,欧美两大石油市场引致世界原油价格与其高度趋同,世界石油市场每桶原油价格超过供需基本面主导价格25%~100%。石油市场过度金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扈照轼  
在金融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一大特点的背景下,金融安全和金融保障成为金融全球化的不可分割的伴生物,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关注。金融全球化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金融全球化给全球经济金融、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隆耀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低碳经济的建设,并逐步朝着低碳经济转型。当前,很多国家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我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危机越来越凸显,需要积极借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裴平  卢授永  
经济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推动了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形成了无国界金融的格局。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要从辩证的、历史的角度对此进行认识。为应对全球化的影响,要采取渐进开放的策略,并通过加强金融法制建设、金融创新及国际合作等措施,趋利避害,实现中国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冯军政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系列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金融中心不断向区域广泛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上海金融中心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财富与资产管理市场等领域与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上海需要抓住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明确自身定位、放松政府管制、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宏观环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鲜华  
本文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集团资本运营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集团在资本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环境,根据我国产业政策,提出了该集团资本运营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能源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敏瑞  
能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能源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约束性也进一步凸显,危及能源安全,我国的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文章以我国能源结构状况为切入点,联系实际,探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及能源法的应对之策,从实际和理论两个方面来剖析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新  程娜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失业理论关于应对外部冲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周期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关系上,缺乏对就业政策是通过何种路径来对冲击做出反应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受到出口需求大幅减少和经济增速减缓等因素影响,外部冲击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十分显著。研究显示,就业政策应对危机的重要路径和传导机制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提高匹配效率。因此,就业政策应向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提高职业指导、就业培训水平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2010年以来,美国在"能源独立"战略的推进下,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通过可替代能源以及能源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已大大减少了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这使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发生一些格局变化,对我国能源发展和安全将带来较大影响,应积极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