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1)
- 2023(9799)
- 2022(8316)
- 2021(7705)
- 2020(6279)
- 2019(14194)
- 2018(13876)
- 2017(28016)
- 2016(15082)
- 2015(16555)
- 2014(16298)
- 2013(16159)
- 2012(15043)
- 2011(13788)
- 2010(13847)
- 2009(13282)
- 2008(13058)
- 2007(11860)
- 2006(10712)
- 2005(9719)
- 学科
- 济(61000)
- 经济(60927)
- 管理(45392)
- 业(43408)
- 企(33084)
- 企业(33084)
- 方法(26473)
- 数学(24243)
- 数学方法(24043)
- 农(18965)
- 中国(18758)
- 财(17455)
- 贸(15722)
- 贸易(15714)
- 易(15386)
- 制(14898)
- 银(13146)
- 银行(13113)
- 业经(12666)
- 行(12625)
- 融(11942)
- 金融(11942)
- 农业(11837)
- 策(10964)
- 学(10357)
- 务(9817)
- 财务(9801)
- 环境(9795)
- 财务管理(9782)
- 地方(9523)
- 机构
- 学院(220184)
- 大学(219912)
- 济(99506)
- 经济(97638)
- 管理(85798)
- 研究(76928)
- 理学(73618)
- 理学院(72876)
- 管理学(71924)
- 管理学院(71517)
- 中国(61447)
- 财(48324)
- 京(45839)
- 科学(43863)
- 农(39616)
- 所(39120)
- 财经(37748)
- 中心(35051)
- 研究所(34990)
- 经(34326)
- 业大(32830)
- 江(32536)
- 农业(31416)
- 经济学(30749)
- 北京(29398)
- 财经大学(28022)
- 经济学院(27994)
- 院(27483)
- 范(26018)
- 师范(25685)
- 基金
- 项目(140601)
- 科学(110815)
- 基金(103984)
- 研究(100770)
- 家(91672)
- 国家(90912)
- 科学基金(77003)
- 社会(66075)
- 社会科(62891)
- 社会科学(62875)
- 基金项目(54316)
- 省(52909)
- 自然(49868)
- 自然科(48739)
- 自然科学(48722)
- 自然科学基金(47897)
- 划(45851)
- 教育(45545)
- 资助(42932)
- 编号(39573)
- 部(32216)
- 成果(32026)
- 重点(31313)
- 发(30623)
- 创(29304)
- 教育部(27614)
- 国家社会(27606)
- 创新(27478)
- 课题(27252)
- 科研(26948)
共检索到334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满平
2020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市场进入一个急剧动荡与变革时期,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传统能源供给不足,短缺现象持续;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加大,能源价格波动频繁;能源供需版图重构,能源博弈加剧;能源贸易风险加剧,不确定性增加等。这些风险和挑战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为积极应对全球能源市场大变局,我国应将能源保供稳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保障传统能源供应安全;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增强能源安全的底气;深入推进能源行业改革,助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推动能源市场应急机制建设,有效防范未来风险;加强多边国际能源合作,以利益融合推动共同能源安全;努力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能源交易结算体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顺应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推动节能减排与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燕 纪飞峰
当前,全球处于疫情消化期、经济周期虚弱复苏期和科技发展瓶颈期。发达国家领先优势缩小,试图通过制裁、贸易战、军事冲突等方式遏制新兴国家发展,导致“逆全球化”,反映出西方霸权剥削式全球化正走向衰落。乌克兰危机加速了全球化向区域化、集团化的分裂。美国视我国为最主要竞争对手,采取各种措施遏制发展。为此,我国应发挥稳定优势、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开放优势和宣传优势,通过科技自主、挖掘内需,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利益为纽带扩大朋友圈,重视国际舆论宣传,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大力倡导新时代互利共赢式全球化。
关键词:
全球化 新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龙勇 宋敏
能源安全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在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深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背景下,我国利用外部能源的渠道收紧、变数增多、风险加剧,导致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用能成本增加,影响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坚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数量安全、煤炭托底,节约优先、效率为本,科技支撑、多能协同,扩大开放、开拓海外的思路,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能效全面提升战略、绿色能源消费战略、能源科技创新战略、能源多元合作战略,在增大能源供给总量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在控制能源成本的同时降低对外依存度,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塑造长板技术新优势的同时提升全行业竞争力,在保障海外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我国能源话语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春 张潇 何明珂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六种情境,以研究疫情和贸易摩擦冲击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冲击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格局变动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加强区域经贸协作,能有效减缓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带来的负向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将对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与形态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加速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引致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同时呈现区域化、扩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现阶段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跨国企业尽快修复供应链的鲁棒性破裂是当前的工作重心,并在中长期内不断强化供应链敏捷性与韧性,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弹性。从政府层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受阻的形势下,中国应基于全球供应链战略,强化区域经贸协作,寻求新的区域供应链闭合,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在全球供应链上动态新平衡的中长期准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春 张潇 何明珂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六种情境,以研究疫情和贸易摩擦冲击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冲击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格局变动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加强区域经贸协作,能有效减缓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带来的负向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将对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与形态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加速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引致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同时呈现区域化、扩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现阶段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跨国企业尽快修复供应链的鲁棒性破裂是当前的工作重心,并在中长期内不断强化供应链敏捷性与韧性,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弹性。从政府层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受阻的形势下,中国应基于全球供应链战略,强化区域经贸协作,寻求新的区域供应链闭合,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在全球供应链上动态新平衡的中长期准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鲁欣
2016年美国大选后,其贸易政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通过“301调查”对中国产品征税引发了美中贸易战。作为继任者,拜登政府没有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改革,而是继续推行前任的民族主义政策,并且联合盟友对中国“脱钩断链”。文章通过对特朗普和拜登政府贸易政策的梳理,分析其政策转向的经济与地缘影响,研判美国贸易政策的未来走向,最后为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面对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变得更缺乏弹性、更加不平等、更容易发生冲突。中国需要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合作、世贸组织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大国作用,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和新动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琳 牟晓伟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供应链与贸易架构正经历调整与重塑。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事件,将威胁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挑战,但也为中国参与全球能源贸易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中国应坚守本土能源生产大国的战略定位,积极推进能源运输通道建设,稳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坚定不移地扩大市场开放。中国将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全球能源供应链和贸易格局的重组,进而提升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凤良 安筱鹏 汪源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也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尽快复苏的关键举措。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建立一个廉价、快速、高效的数字经济体系,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推动人类进入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数字经济新时代。文章从数字经济重构国家经济转向、重构“双循环”转换、重构传统制造业转型、重构基础行业转接、重构新旧动能转变、重构工业4.0转速等几个方面,探讨全球大变局下的数字经济的重构应用、趋势、意义和重点,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不可见世界和未知世界进行预测,进一步丰富人们对数字经济重构的认识。
关键词:
全球大变局 数字经济 重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充分表明其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价值。随着当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科技一元超级结构的形成与科技生产力快速发展变迁,科教兴国战略的“政策之窗”再次开启,必然迎来科技、教育、人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互动互促的恢宏实践。通过对近现代史上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考察,为今天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丰厚的历史遗产与理论资源。选择并建构适当的公共政策议程理想类型,解析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政策治理、科技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错综复杂、交汇重叠的关系,以清晰展现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重大公共政策议程从出台到实施的历史线索与未来趋势。深入探讨不同时期、地区、形式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国家兴衰的联系,总结其经验教训和变迁规律,既可以为科教兴国战略向纵深展开助力,也是科学学、知识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涵养的家国情怀和应当承担的学术责任。
关键词:
科学救国 教育救国 科教兴国 政策议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正>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好转,5.2%的经济增速符合预期。但经济运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仍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多重矛盾困难和风险挑战并存,市场预期和微观活力偏弱,增长的稳定性面临一定考验。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展望2024年,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最直接、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丹辉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升级、地缘冲突加剧以及重大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交互叠加的世界大变局给各国产业转型发展和政策体系重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产业政策随之再掀理论和实践热潮,其演进呈现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各国加大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并兼顾抢占前瞻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防范竞争对手、维护产业链安全等多元化目标。为此,应着力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环境规制、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性体系性协同,在产业政策选择性与功能性导向再平衡的演进逻辑下,塑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新型关系,探寻产业政策的动态合理边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世界大变局 大国竞争 未来产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联英 吕重阳
文章以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引入预防性储蓄、机会型投资和数字普惠金融供给变量,在一个集成框架内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阐释了作用机理。实证层面,文章匹配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省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运用家庭年份双固定模型识别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预防性储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预防性储蓄渠道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机会型投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强机会型投资渠道的促进作用;两项渠道的净效应为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村地区、东部地区、新常态后、青年和老年以及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冯玉军
当前,世界能源体系受到能源技术革命、全球能源转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俄乌冲突持续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既经历着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加速调整、人类能源消费日益低碳化的历史性变化,也呈现出世界能源市场急剧波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阶段性场景。在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局之下,维护中国能源安全既迎来诸多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国际能源大变局下,中国需要着眼世界趋势、立足本国国情,从底层逻辑入手拓宽视野和思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曙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大变局是涉及世界经济地理、全球治世界大变局根源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大变局,科技革命引领大变局,世界大变局中的聚焦点,是推动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变量。世界大变局,就其深层结构和本质维度出场,是这场世界大变局的深层含义。世界大变局既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也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人类才有光明未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海芬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重塑,大国力量对比日趋平衡、经济遭遇"反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充满变数、文化多样化催生"模式之争"、国际危机常态化、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百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当前中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开放、科技兴国、大国外交等战略,积极谋求自身发展,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全力打造大国形象。
关键词:
百年大变局 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