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3)
2023(6379)
2022(5555)
2021(5158)
2020(4337)
2019(9524)
2018(9925)
2017(19650)
2016(10517)
2015(11784)
2014(11417)
2013(11176)
2012(10285)
2011(9421)
2010(9658)
2009(9476)
2008(9083)
2007(8328)
2006(7651)
2005(6953)
作者
(28313)
(23265)
(22827)
(22035)
(14528)
(10961)
(10584)
(8746)
(8528)
(8343)
(7667)
(7443)
(7243)
(7147)
(7112)
(7004)
(6886)
(6819)
(6729)
(6493)
(5720)
(5639)
(5536)
(5346)
(5253)
(5167)
(5165)
(5146)
(4471)
(4436)
学科
(39952)
经济(39832)
管理(31513)
(28930)
(23133)
企业(23133)
方法(15240)
中国(14244)
数学(13161)
(13042)
数学方法(13029)
(10604)
(10309)
贸易(10303)
(10117)
(10000)
业经(9179)
(8830)
银行(8827)
(8544)
农业(7717)
(7354)
(7199)
金融(7198)
地方(6853)
(6735)
(6694)
环境(6419)
(6389)
技术(5968)
机构
学院(148902)
大学(145592)
(62897)
经济(61495)
管理(56325)
研究(48338)
理学(47565)
理学院(47080)
管理学(46352)
管理学院(46064)
中国(38478)
(31353)
(30644)
科学(26190)
财经(24343)
(23484)
(22060)
(21822)
中心(21607)
研究所(20695)
(19788)
北京(19754)
师范(19653)
经济学(18751)
(18339)
(18222)
财经大学(17806)
(17552)
业大(17173)
经济学院(16934)
基金
项目(87820)
研究(70146)
科学(68872)
基金(62045)
(52003)
国家(51546)
社会(44072)
科学基金(43894)
社会科(41696)
社会科学(41688)
(34324)
教育(32763)
基金项目(32005)
编号(31193)
(28701)
成果(26120)
自然(25716)
资助(25323)
自然科(25078)
自然科学(25070)
自然科学基金(24593)
课题(21429)
(20015)
(19823)
重点(19642)
项目编号(19118)
(18542)
(18349)
(18253)
(17584)
期刊
(75959)
经济(75959)
研究(47341)
中国(28303)
管理(23040)
(22375)
教育(18402)
(18136)
科学(16868)
(16487)
金融(16487)
学报(15963)
业经(14570)
技术(13065)
经济研究(12932)
大学(12607)
农业(12583)
财经(11689)
学学(11669)
问题(10334)
(10244)
(10049)
国际(9149)
商业(8810)
理论(8162)
现代(7868)
图书(7400)
(7343)
论坛(7343)
实践(7340)
共检索到230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龙勇   宋敏  
能源安全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在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深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背景下,我国利用外部能源的渠道收紧、变数增多、风险加剧,导致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用能成本增加,影响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坚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数量安全、煤炭托底,节约优先、效率为本,科技支撑、多能协同,扩大开放、开拓海外的思路,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能效全面提升战略、绿色能源消费战略、能源科技创新战略、能源多元合作战略,在增大能源供给总量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在控制能源成本的同时降低对外依存度,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塑造长板技术新优势的同时提升全行业竞争力,在保障海外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我国能源话语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冯玉军  
当前,世界能源体系受到能源技术革命、全球能源转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俄乌冲突持续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既经历着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加速调整、人类能源消费日益低碳化的历史性变化,也呈现出世界能源市场急剧波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阶段性场景。在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局之下,维护中国能源安全既迎来诸多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国际能源大变局下,中国需要着眼世界趋势、立足本国国情,从底层逻辑入手拓宽视野和思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丹尼尔·耶金  单卫国   李春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倩  姚兰  胡国松  
1.协调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能源安全关系。当今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存在着各种相关性,任何一种通过损害他国的利益来寻求本国能源安全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国应该在追求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与其他各国建立良好的国际能源关系。尤其是在与美国、俄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娜  孙暖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其慎  王高尚  王安建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由于能源极度匮乏,日本尤为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并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全球能源安全保障的典范。文章分别从海外能源获取、能源供应品种的多元化、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能源节约和能源储备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日本能源安全保障状况,总结了其保障能源安全的相关经验,并针对当前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显平,李天籽  
当前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进口持续增加 ,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存在来源风险、运输风险和市场风险 ,需要通过区域能源合作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除我国外 ,既包括油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 ,又有缺乏油气资源但资金雄厚的日本和韩国 ,发挥各国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 ,是防范我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能源风险、避免对能源资源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在参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中 ,我国应建立一种整体的、相互协调的战略思路 ,寻找各方的利益共同点以促进区域内能源合作 ,同时还必须增加与区域外的联系 ,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跃中  梁琦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能源供给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入新世纪,国际能源供求格局出现了新变化,维护能源安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一、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一)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国内环境安全日益突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平则  
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国外通过实行可再生能源促进制度、节约能源制度、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制度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我国应当借鉴国外能源立法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安全保障制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乐勤  
报告了 1 995年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 ;采用相关、回归等分析方法 ,对我国城市人口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影响进行了测算 ;对我国优质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以及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能源使用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保障我国城市能源安全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汝根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不能不通过国际市场来解决。为此,必须广泛参与国际能源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实施维护能源安全的对外战略,以确保我国海外能源供应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延琛  吴兆雪  
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各国各地区互联互动的日益加深,全球能源安全出现了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中国政府在对全球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为核心的新能源安全观,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进行了不懈努力。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白兰君  
本文论述了能源的重要性,展现了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争夺。回顾了石油科技为中国石油创业和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创造性地归纳提出采掘业的风险性、产量、成本自然变化性等特点,在国内首次提出油气生产单元成本自然递增遵循指数模式的观点。由此指出石油行业对科技创新有更高要求的结论;介绍了用逆向思维探索石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新思路;指出:油价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人应该抓住机遇迅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立高效节约型社会;提出只有创立石油中观经济学,才能完善和推进石油软科学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技术必须革命,管理必须创新,能源才能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