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4)
2023(4296)
2022(3659)
2021(3142)
2019(5682)
2018(5595)
2017(11072)
2016(5735)
2015(6573)
2014(6778)
2013(7000)
2012(6915)
2011(6517)
2010(6997)
2009(6913)
2008(6605)
2007(6087)
2006(5990)
2005(5828)
2004(5289)
作者
(18085)
(15247)
(15126)
(14687)
(9786)
(7122)
(6832)
(5813)
(5693)
(5516)
(5482)
(5023)
(4973)
(4902)
(4815)
(4704)
(4482)
(4383)
(4300)
(4034)
(3888)
(3706)
(3630)
(3618)
(3437)
(3421)
(3238)
(3113)
(3110)
(3025)
学科
(52732)
经济(52692)
管理(16793)
地方(15225)
(13012)
方法(12119)
地方经济(11765)
数学(10620)
数学方法(10497)
中国(10230)
(9948)
企业(9948)
业经(8572)
(8283)
(7997)
(7192)
(6785)
经济学(6627)
(6548)
金融(6548)
环境(6081)
(5916)
(5882)
银行(5882)
(5686)
(5651)
农业(5516)
(5464)
贸易(5459)
(5188)
机构
学院(96706)
大学(96321)
(54846)
经济(53873)
研究(39122)
管理(32824)
中国(30895)
理学(26542)
理学院(26213)
管理学(25866)
管理学院(25670)
(24070)
(20320)
(20247)
科学(19896)
经济学(18578)
财经(18305)
研究所(17646)
中心(16812)
(16316)
经济学院(16291)
(15905)
北京(13754)
(13376)
财经大学(13131)
(12694)
师范(12655)
(12480)
科学院(12136)
社会(12128)
基金
项目(51160)
科学(40264)
研究(39935)
基金(36931)
(30915)
国家(30665)
社会(27852)
社会科(26459)
社会科学(26453)
科学基金(25861)
(19231)
基金项目(18224)
教育(17108)
资助(15939)
(15434)
编号(15181)
成果(13647)
自然(13615)
自然科(13247)
自然科学(13245)
(13076)
自然科学基金(12984)
(12875)
经济(12754)
国家社会(11982)
重点(11750)
发展(11549)
(11463)
(11406)
课题(11401)
期刊
(75032)
经济(75032)
研究(38895)
中国(19242)
(18469)
管理(14876)
经济研究(12876)
(12813)
金融(12813)
(11590)
财经(10620)
科学(10585)
学报(10129)
问题(9797)
业经(9517)
(9412)
技术(8940)
大学(8262)
学学(7804)
(7749)
农业(7378)
国际(7319)
教育(7230)
技术经济(7026)
世界(6909)
经济问题(6205)
统计(6200)
经济管理(5557)
改革(5451)
(5451)
共检索到171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拉恩  孔莹晖  
许多迹象表明全球将陷入新的经济衰退期。哪些国家会经历明显衰退,哪些国家不会呢?近年来对财政负责的国家多半比不负责的国家财政状况要好,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安全保证。从三项财政指标可以看出各主要经济体的财政状况。第一个指标是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与赤字率之差。大多数主要经济体该值为负,表明赤字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其他两个指标分别是政府支出占GDP比重、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政府支出较少的国家经济增速较高,反之亦然。政府债务占GDP超过90%的国家往往经济增长缓慢。这是因为政府债务对私人资本的挤出和高到可能失控的利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Robert Birkett  薄瑞  段丽芳  
本文概述了在欧盟农药管理法规实施5周年庆祝会上,各国管理机构和企业代表就农药登记试验项目、依规补充资料、低风险生物农药登记等话题展开激烈争论。大家认为,欧盟农药管理制度中存在农药登记试验项目要求不够清晰,管理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欧盟国家间管理协调不够统一等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礼辉  
2012年的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形势,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难"。2012年或许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难的一年。欧债危机难以化解,愈演愈烈。其程度之深、影响之广、拖延之久,超过了危机之初大多数人的估计。希腊政经危局一再恶化,"退欧"风险不断牵动国际社会脆弱的神经。西班牙地区性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薇  
在现代通信物流技术的影响下,物质生产的全球化程度进一步深化,这种变化也伴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国家"以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已从2008年的15%上升为2014年的22%左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15年该比重将上升至23%。同时,作为发达经济体的代表,七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魏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14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重新阐释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复苏态势仍然很强劲。我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3年的3%上升到2014年的3.7%: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013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2.2%,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的4.7%提高到2014年的5.1%。其次,这种复苏大部分在预料范围内。相对于2013年10月份的预测水平,这次我们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向上修正了0.1个百分点。经济强劲复苏的根本原因是妨碍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正在被逐渐削弱。财政整顿的阻力正在下降,金融体系的创伤正在慢慢愈合,导致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黄杨荔  
当我书写4月《世界经济展望》的序言时,我为当前塑造全球宏观经济力量的复杂性,以及其对预测带来的困难而震惊。从中期来看,两大深刻的力量正在塑造全球宏观经济。一是全球危机与欧元区危机的后遗症仍在许多国家中显现。无论是公共债务、公司债务还是家庭债务,高债务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拖累了消费支出与经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目前,欧美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美国经济泡沫破裂之后,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增速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美国人将失去自己的房屋。欧洲经济衰退的危机和风险也非常严重,前景也比较悲观,且目前欧洲普遍采用财政紧缩政策,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很有可能保持增长,当然为保增长,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文章认为,美国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金融和赤字问题,而是没有增量的需求问题,是严重的失业问题。为更好地应对危机,恢复经济,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正确处理储蓄及储备之间的关系,让市场更加高效、稳定运行。文章指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稳定性将比2011...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斯蒂芬·罗奇  陈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昌忠泽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