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4)
- 2023(4021)
- 2022(3312)
- 2021(2786)
- 2020(2274)
- 2019(4883)
- 2018(4832)
- 2017(9209)
- 2016(4593)
- 2015(5134)
- 2014(5211)
- 2013(5432)
- 2012(5295)
- 2011(5176)
- 2010(5416)
- 2009(5310)
- 2008(4783)
- 2007(4364)
- 2006(4224)
- 2005(4008)
- 学科
- 济(49769)
- 经济(49749)
- 地方(14095)
- 方法(12581)
- 管理(12457)
- 地方经济(11444)
- 数学(11422)
- 数学方法(11371)
- 业(8372)
- 中国(7966)
- 学(7681)
- 业经(7119)
- 企(6310)
- 企业(6310)
- 经济学(6280)
- 环境(5726)
- 融(5301)
- 金融(5301)
- 农(5220)
- 发(4909)
- 产业(4803)
- 制(4546)
- 体(4532)
- 世界(4445)
- 资源(4380)
- 和(4353)
- 财(4265)
- 总论(4186)
- 关系(4110)
- 贸(4071)
- 机构
- 大学(79482)
- 学院(78918)
- 济(48296)
- 经济(47593)
- 研究(33349)
- 管理(27084)
- 中国(24606)
- 理学(22763)
- 理学院(22470)
- 管理学(22091)
- 管理学院(21923)
- 财(18828)
- 科学(17102)
- 经济学(17040)
- 所(16832)
- 京(16315)
- 财经(15124)
- 研究所(15045)
- 经济学院(15019)
- 中心(13755)
- 经(13598)
- 院(11912)
- 江(11801)
- 财经大学(11010)
- 北京(10784)
- 科学院(10542)
- 社会(10134)
- 范(9868)
- 师范(9816)
- 经济研究(9783)
- 基金
- 项目(46617)
- 科学(37129)
- 基金(34882)
- 研究(34644)
- 家(29986)
- 国家(29796)
- 科学基金(25250)
- 社会(25097)
- 社会科(23960)
- 社会科学(23955)
- 基金项目(17132)
- 省(16796)
- 资助(14961)
- 教育(14567)
- 自然(13931)
- 划(13930)
- 自然科(13566)
- 自然科学(13564)
- 自然科学基金(13300)
- 济(12298)
- 经济(12193)
- 编号(12011)
- 发(11944)
- 国家社会(11479)
- 重点(10807)
- 部(10565)
- 发展(10401)
- 展(10281)
- 成果(10012)
- 中国(9713)
共检索到130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黄杨荔
当我书写4月《世界经济展望》的序言时,我为当前塑造全球宏观经济力量的复杂性,以及其对预测带来的困难而震惊。从中期来看,两大深刻的力量正在塑造全球宏观经济。一是全球危机与欧元区危机的后遗症仍在许多国家中显现。无论是公共债务、公司债务还是家庭债务,高债务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拖累了消费支出与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凡 陈晶
一、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与国际立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执全球经济之牛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将G20升级为峰会对话机制,而其自扫门前雪政策却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二战后世界经济唯美国马首是瞻时代已一去不返。在G20机制中,美国利益诉求多以维护美元霸权、保持金融霸主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为出发点。欧盟则首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凡 陈晶
一、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与国际立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执全球经济之牛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将G20升级为峰会对话机制,而其自扫门前雪政策却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二战后世界经济唯美国马首是瞻时代已一去不返。在G20机制中,美国利益诉求多以维护美元霸权、保持金融霸主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为出发点。欧盟则首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孝松 谢申祥
文章通过考察新兴经济体各类商品在世界的进口地位、进口来源以及各经济体进口结构的变化,探究新兴经济体能否在日后担当起维护世界市场、促进全球贸易格局平衡的重任。从1990年到2007年,新兴经济体进口占世界总进口的份额持续攀升,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产品销售市场,这些经济体的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发展制造业并进行出口驱动的。新兴经济体进口最终产品占世界总进口的份额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然而该份额仍然较小,新兴经济体的最终产品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仍有待开发。因此,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降临之际,这些经济体在短期内尚无法担当起拯救危机的重任,但发达国家通过种种努力可以在未来进一步开拓新兴经济体...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进口 经济危机 贸易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泽芳 雷达
文章从估值视角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在分析估值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选取失衡中心美国与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为分析对象,利用估值效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球经济失衡期间,美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存在相当大的正估值,与之相应的最大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中存在巨大的负估值,意味着与外部失衡相应的国际资本流动收益为美国提供了稳定的融资来源,相当于实现了从顺差国向美国的财富转移。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利益分配 估值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魏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14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重新阐释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复苏态势仍然很强劲。我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3年的3%上升到2014年的3.7%: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013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2.2%,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的4.7%提高到2014年的5.1%。其次,这种复苏大部分在预料范围内。相对于2013年10月份的预测水平,这次我们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向上修正了0.1个百分点。经济强劲复苏的根本原因是妨碍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正在被逐渐削弱。财政整顿的阻力正在下降,金融体系的创伤正在慢慢愈合,导致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金砖国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目前,欧美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美国经济泡沫破裂之后,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增速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美国人将失去自己的房屋。欧洲经济衰退的危机和风险也非常严重,前景也比较悲观,且目前欧洲普遍采用财政紧缩政策,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很有可能保持增长,当然为保增长,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文章认为,美国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金融和赤字问题,而是没有增量的需求问题,是严重的失业问题。为更好地应对危机,恢复经济,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正确处理储蓄及储备之间的关系,让市场更加高效、稳定运行。文章指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稳定性将比2011...
关键词:
全球经济 美国 欧洲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济的内外失衡 汇率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昌忠泽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关键词:
全球经济 调整 储蓄投资关系 政策博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真实还是虚幻?全球经济走过拐点,走出危机后的调整期,已经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归到正常增长轨道,2018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笔者认为,这是真实的复苏,对于那些深受危机冲击的主要发达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改善。2017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从危机时的10%左右大幅下降至4.1%,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非常接近4%左右的充分就业水平;美国通胀率2%,核心通胀率1.8%,基本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