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1)
2023(4932)
2022(4203)
2021(3678)
2019(7057)
2018(7206)
2017(15026)
2016(7646)
2015(8821)
2014(8972)
2013(9408)
2012(9334)
2011(8981)
2010(9346)
2009(9345)
2008(8900)
2007(8077)
2006(7847)
2005(7447)
2004(6602)
作者
(23894)
(19959)
(19720)
(19160)
(12646)
(9222)
(9121)
(7594)
(7415)
(7116)
(6968)
(6510)
(6477)
(6277)
(6141)
(6096)
(5807)
(5750)
(5695)
(5315)
(5309)
(4796)
(4788)
(4645)
(4600)
(4526)
(4213)
(4157)
(3981)
(3802)
学科
(62273)
经济(62234)
管理(20446)
方法(18150)
(17017)
数学(16640)
数学方法(16598)
地方(15432)
中国(15113)
地方经济(12076)
(11847)
企业(11847)
(10414)
(10294)
业经(9585)
(8856)
贸易(8849)
(8731)
(8723)
银行(8721)
(8595)
金融(8595)
(8562)
(8526)
(8525)
(7719)
环境(7271)
经济学(6903)
(6707)
产业(6659)
机构
大学(131457)
学院(130734)
(72896)
经济(71662)
研究(49617)
管理(46020)
中国(39283)
理学(38200)
理学院(37778)
管理学(37438)
管理学院(37174)
(33377)
(27665)
财经(26101)
(25112)
经济学(24961)
科学(24529)
(23443)
经济学院(22286)
研究所(22069)
中心(20534)
(19419)
财经大学(19070)
北京(18557)
(17085)
(16052)
师范(15979)
(15426)
(14765)
科学院(14571)
基金
项目(69584)
科学(54644)
研究(54539)
基金(50880)
(42503)
国家(42191)
社会(37655)
社会科(35854)
社会科学(35845)
科学基金(35234)
基金项目(25732)
(25289)
教育(23738)
资助(21762)
编号(21496)
(20874)
成果(18730)
自然(18549)
自然科(18026)
自然科学(18020)
自然科学基金(17695)
(17223)
(16546)
国家社会(16263)
(15669)
重点(15573)
经济(15526)
课题(15305)
发展(15130)
(14959)
期刊
(92321)
经济(92321)
研究(50300)
(23139)
中国(22735)
管理(19343)
(17107)
金融(17107)
经济研究(16746)
财经(14388)
科学(13938)
(13839)
学报(13520)
问题(12731)
(12592)
业经(12394)
技术(11305)
(11119)
大学(11037)
学学(10473)
国际(10222)
农业(9119)
技术经济(9039)
教育(8559)
统计(7999)
世界(7865)
经济问题(7862)
商业(7689)
理论(7401)
改革(7383)
共检索到216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峰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减缓,国际石油、粮食和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明显下行趋向。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使全球经济面临长达5年的调整期。我国可利用全球经济调整的契机,把握经济发展的节奏,提升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扩大以社会事业发展为基础的内需,坚持"节能、减排和降耗",提升国际化水平和竞争能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树山  卢大彪  
在未来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当中,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国际金融资本转移、人民币升值等重大机遇,但监管体系欠发达、资本市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也将制约着这些机遇的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从提升消费率、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产业重组效率、改善宏观调控等多方面增强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能力。因此,我国应该通过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做强资本市场产业基础等措施,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牢牢抓住全球经济失衡带来的发展机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本文在分析2015年全球经济低增长态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积极完善对外开放新体制和稳定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供探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国立  
2015年全球经济再次在深度调整中艰难复苏,"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的新常态循环进一步固化。同时,国际金融市场重启"震动"模式,受希腊债务公投、美联储加息、新兴市场经济体脆弱性增加、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等系列因素的影响,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昌忠泽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恩铭  黎伟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近些年来我国外贸增速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站在国际比较视角来看,这一降幅相对较小。外贸增速逐渐下降主要受到技术变革和全球经济规则形成的分工演进动力机制衰竭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科技革命等方面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使得全球经济调整过程中无法进行新的经济规则普及,这是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的显著特征。因此,在中国外贸增速下降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需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努力促进我国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秀军  
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未发生逆转,但全球经济治理却进入一个深度变革的时期,国际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关系随之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正逐步从相对无序的状态朝着以规则为基础的相对有序的方向迈进,国际制度和规则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重要的工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良芳  
在分析2014年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复苏放缓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我国如何应对复苏放缓和防范各类风险提出了十条对策与建议,供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永定  
全球经济不平衡,简单来说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项目顺差。2006年全球不平衡在进一步恶化。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6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存在于中国、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铁军  
本文认为美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结构性权力使其可以在大规模的资本流入、资产通胀和消费增长的情况下,诱使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以此巩固其金融主导的经济增长制度。全球信贷危机明确暴露了美国货币霸权的界限,迫使全球政治经济进行深刻的调整。本文通过分析全球经济调整的政治经济内涵,认为美国货币霸权的危机在国内体现为金融主导型增长制度的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则体现为需求不足。通过分析危机对美国资本主义模式、欧元区和中国的影响,认为全球需求不足将会在短期至中期内持续存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蕾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和完善时期,而我国也面临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中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调整我国长期不平衡的区域经济格局。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研究其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并对深度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总量、增长和空间格局的调整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近年来,世界形势变得愈加复杂,新冠疫情更是增添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诸多不确定性。分析与研判当下外部经济环境与未来走势,对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十分必要。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未来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低增长、高震荡时代,而中国经济也会因低消费、人口老龄化而不容乐观。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未来,唯有持续改革、调整方向才能在逆水行舟中乘风破浪前行。本刊摘编此篇演讲,以飨读者。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倪红日  李世新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将使我国国际税收的规模迅速扩大。本文认为,为了应对这种新形势,必须加强国际税收税源的信息化管理,明确我国国际税收的政策和管理目标,加快国际税收征收管理的制度完善和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斌  
只要政策及时调整到位,中国经济在2009年仍然存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可能财力和需求。中国应以金融危机为契机,走上内需为主的格局和形成大国消费市场,基本完善民生制度框架,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总体实力更加强大。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历史机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