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1)
2023(15357)
2022(12872)
2021(11981)
2020(9840)
2019(22213)
2018(21805)
2017(41593)
2016(22570)
2015(25262)
2014(25344)
2013(24749)
2012(23636)
2011(21672)
2010(21974)
2009(20977)
2008(21005)
2007(18962)
2006(17196)
2005(16036)
作者
(64902)
(54529)
(54205)
(51860)
(35129)
(26030)
(24505)
(21023)
(20606)
(19621)
(18873)
(18136)
(17811)
(17635)
(17578)
(16720)
(16184)
(15831)
(15688)
(15565)
(13981)
(13338)
(13090)
(12398)
(12324)
(12308)
(12072)
(11794)
(11075)
(10803)
学科
(108231)
经济(108102)
管理(71468)
(63451)
(52781)
企业(52781)
方法(39356)
数学(34425)
数学方法(33978)
中国(29570)
(28473)
(25532)
(25058)
地方(22123)
业经(21742)
(21085)
(19925)
贸易(19914)
(19437)
(18077)
银行(18058)
(17987)
(17692)
金融(17690)
(17415)
(16561)
财务(16517)
财务管理(16480)
农业(16053)
环境(15949)
机构
大学(334549)
学院(332149)
(151919)
经济(149028)
管理(122447)
研究(122002)
理学(103902)
理学院(102718)
管理学(101104)
管理学院(100469)
中国(95239)
(73889)
(70615)
科学(68650)
(61509)
财经(57215)
研究所(54927)
中心(54354)
(51968)
(50624)
(50564)
经济学(48937)
北京(45446)
(43787)
经济学院(43626)
业大(42776)
(42686)
师范(42310)
财经大学(42292)
(39524)
基金
项目(209190)
科学(166651)
基金(155606)
研究(154656)
(135292)
国家(134216)
科学基金(114686)
社会(103262)
社会科(98061)
社会科学(98036)
基金项目(79646)
(77322)
自然(70759)
教育(70614)
自然科(69126)
自然科学(69109)
自然科学基金(67940)
(65945)
资助(64840)
编号(59750)
成果(51451)
(48782)
重点(47536)
(45246)
国家社会(44348)
(43156)
课题(42784)
教育部(42526)
(42517)
(41914)
期刊
(178646)
经济(178646)
研究(109232)
中国(70626)
(58242)
管理(49432)
学报(49325)
(47933)
科学(47318)
大学(38813)
(37397)
金融(37397)
学学(36688)
教育(33573)
农业(32015)
财经(30583)
经济研究(29603)
技术(27222)
(26525)
业经(24838)
问题(23046)
(21359)
国际(19521)
世界(18776)
技术经济(17253)
(16637)
统计(16202)
(15348)
现代(14807)
(14582)
共检索到526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语境下制度之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范式。当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垄断地位因不断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而受到冲击,出现了新的权力分配格局。在新兴经济体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创新治理机制的情势下,传统霸权国家亦通过WTO内部的"俱乐部"合作及外部的FTA缔约而试图重塑国际经贸规则。中国未来需理性设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提升的目标,向国际社会提供代表中国"共同发展观"的制度公共产品,并通过对既有多边制度的维系及创新话语机制的方式逐步取得全球经济治理下制度性权力的突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是基于制度的治理,围绕制度的纷争及其话语权的大国博弈是当下全球经济治理的特征。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体系因权力格局的变化和博弈,由美国主导的西方话语垄断体系发展为G7/8的话语补充体系以及G20多极话语合作体系。随着美国实力相对的持续下降,美国背弃多边制度体系,引发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话语权博弈。中国需根据自身的国际定位、发展阶段和外部制约,审慎地选择话语对象,避免话语对抗、维护多边制度,并选择适当的策略路径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体系的合理变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厚双  邓平平  
(一)进一步增强国力为获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应内外兼修,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进而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改变我国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角色,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二)依托G20等国际组织平台获取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圣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区域性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物质性权力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非物质性权力,特别是制度性权力的获取和提升。通过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以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制度话语权格局演变的动因及趋势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逻辑。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系统性的话语逻辑,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行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国家行为体凭借对话语资源的掌控与调试,将自身参与特定领域制度互动的意图通过相应话语策略的实施导入制度框架中,使之成为维护制度运作的原则遵循。通过上述机制的实践,不同行为体得以在参与制度互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刻洞悉国际话语权理论进展,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制度话语权的演进规律,可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以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厚双  邓平平  
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的争夺是当前国内外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安排方面具有与自身国力和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话语权。而中国要真正获取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必须对影响中国获取话语权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科学地制定获取话语权的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凯音  
如何在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复杂国际环境中加快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权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也面临严峻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应对挑战,有效地扩展和增强中国话语权,推动中国更自信地走向世界,支持和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国有和民间的涉外权益,不仅是有关加强与全球化相适应的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也是对加快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雅丽   史丁莎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谲云诡的国际格局带来国际秩序的深层次变化。面对纷繁复杂、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视野,守正创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支柱,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逐渐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增强中国的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对于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引领者,更好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的内涵与历史逻辑出发,总结中国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的现状,紧扣国家战略导向,提出准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依托平台等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平   高椰  
百年未有之变局视域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演变,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国际经济组织制度缺陷、经济问题意识形态化、数字经济发展和逆全球化浪潮等现实挑战,中国正在推行的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改善国内制度环境、增强制度溢出效应、提升制度性话语权,为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新的契机。中国应积极利用区域性和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机制化建设和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组,通过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加快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制定高标准区域性经济合作规则、重塑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全方位参与、融入和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铭辰  
国家能源发展问题是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新时期下,中国应重点提升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塑造力。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各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全球天然气消费的不断增长,天然气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显著变化。针对上述变化,本文提出了全球天然气治理话语权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由天然气资源掌控权、通道掌控权、定价权以及消费需求影响力共同构成的综合权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在全球天然气治理中的地位,并提出中国提升在全球天然气治理中地位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经济占据优势,但将长期身处与其他大国进行资源、利益角逐与博弈的环境;中短期内天然气资源安全可供,但中长期天然气供应安全面临潜在挑战;在贸易环节既面临问题也具有优势。为提升在全球天然气治理中的地位,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合作,进口来源有所侧重;重点打造亚洲天然气金融中心,争取主导制定亚太区域贸易规则,加速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环节的综合服务及配套能力;同时适当控制天然气需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多样化的能源供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彬  
制度型开放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国家深度协调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是以开放促改革的渐进过程,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国内市场深化改革提供动力。当前,制度型开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持续动力,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有助于夯实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国内制度基础。同时,为应对逆全球化浪潮和“平行市场”的风险,中国需要通过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维护世界市场开放,推动全球化发展;增强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改革国际制度、增加制度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的话语权,尤其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及相关机制创设,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解俊贤  徐伟欣  
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无法免责,特别是贸易大国。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失衡中的顺差国,面临挑战,要积极应对,才可确保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付睿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全球教育话语权塑造则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拥有全球教育话语权是教育强国的重要表征之一。中国通过平台融合、教育能力建设、全球非正式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塑造全球教育话语权取得显著成效,全球教育治理场域渐趋成型,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全球教育议程和规则制定能力增强,促进了全球教育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及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推动了全球教育秩序走向公平与公正。中国的全球教育话语权渐趋彰显,推动了建设教育强国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全球教育话语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化与广泛性角色,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新奎  
一、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重构及其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信息与通讯技术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以WTO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以及一批新兴经济体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分工形式从19世纪后期以来的消费与生产的"一次拆分",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生产本身的"二次拆分"。目前,按价值链层级分工的国际分工新格局已经形成(参见图1)。这一国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倩  
制度性话语权是对制度产生影响和控制的权力,它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增强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加快国家行动或国家联合体行动;主动提出教育规则、制度、标准并得到国际性认同;培养通晓全球教育法律、制度的专家并成为国际组织成员;构建教育利益共同体形成多边交流的主导性力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全球经济成型。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出现巨大动荡,引起全球经济失衡,加大全球经济治理的呼声高涨。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关注,对1995年建立的WTO寄予厚望。一、全球经济概念与治理内涵(一)全球经济概念、特点与失衡全球经济一般是指世界贸易、生产、投资、金融、运输和信息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