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1)
- 2023(10678)
- 2022(8915)
- 2021(8105)
- 2020(6533)
- 2019(14362)
- 2018(13881)
- 2017(25715)
- 2016(13244)
- 2015(14658)
- 2014(13832)
- 2013(13550)
- 2012(12518)
- 2011(11779)
- 2010(11631)
- 2009(11233)
- 2008(10497)
- 2007(9048)
- 2006(8398)
- 2005(7733)
- 学科
- 济(77807)
- 经济(77740)
- 管理(35495)
- 业(31269)
- 方法(25233)
- 企(23790)
- 企业(23790)
- 数学(22618)
- 数学方法(22495)
- 中国(20879)
- 地方(17475)
- 农(17272)
- 贸(14803)
- 贸易(14793)
- 易(14446)
- 业经(14314)
- 财(13364)
- 地方经济(12620)
- 制(12262)
- 学(11813)
- 农业(11412)
- 环境(11213)
- 融(10671)
- 金融(10670)
- 体(10103)
- 银(10022)
- 银行(10021)
- 行(9774)
- 发(9614)
- 关系(9153)
- 机构
- 学院(191998)
- 大学(191445)
- 济(98818)
- 经济(97365)
- 研究(72559)
- 管理(69613)
- 理学(59591)
- 理学院(58936)
- 管理学(58221)
- 管理学院(57849)
- 中国(56503)
- 财(42378)
- 京(39323)
- 科学(37410)
- 所(34809)
- 财经(34084)
- 经济学(33699)
- 中心(31479)
- 研究所(31311)
- 经(31209)
- 经济学院(30140)
- 江(26026)
- 院(25865)
- 北京(25373)
- 财经大学(25338)
- 范(24763)
- 师范(24615)
- 农(24001)
- 科学院(21881)
- 研究中心(21310)
- 基金
- 项目(123498)
- 科学(99402)
- 研究(95211)
- 基金(93019)
- 家(79896)
- 国家(79295)
- 科学基金(68161)
- 社会(66754)
- 社会科(63490)
- 社会科学(63478)
- 基金项目(47137)
- 省(44294)
- 教育(42738)
- 自然(38622)
- 资助(37820)
- 自然科(37744)
- 自然科学(37734)
- 划(37490)
- 自然科学基金(37091)
- 编号(36640)
- 成果(30072)
- 国家社会(29868)
- 部(29122)
- 发(28563)
- 重点(28151)
- 中国(26948)
- 教育部(26096)
- 课题(25744)
- 创(25510)
- 人文(25207)
共检索到297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陷入了“双重困境”:一是世界经济多极化与全球经济治理西方主导的冲突;二是全球经济治理与国家经济社会治理的矛盾。对此,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体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坚决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打造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依托联合国、G20等平台,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发起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的渐进式对外开放道路,提供对外开放与国内治理统筹的中国方案。同时仍应看到,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如何打破发达国家的经济孤立和技术封锁;如何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表达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如何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求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突出责任和担当,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新议题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构建。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双重困境 中国角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琪 黄茂兴
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G20已然从经济合作平台升格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运转失灵、治理体系内部分裂、新兴经济体对治理地位的诉求不断增大、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潮流涌动、全球经济治理对象愈加复杂的时代背景下,G20担当起全球经济治理主体的角色是历史与时代的选择,也是责无旁贷的义务。G20要做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者、全球金融系统的监管者和稳定者、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参与者、全球公平正义的包容者和全球创新的推动者,同时也要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处理好G20与G7的关系、G20与其他国际经济机构的关系、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文明差异与融合的关系、协商与落实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
G20 全球经济治理 角色担当 时代使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佳 任嘉 施箐
全球经济目前面临传统治理模式指导乏力、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足、G20机制长效化困难等问题。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要求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参与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应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推进金融开放和深化金融改革,接轨国际金融市场;加速"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区域经济联动机制,推动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国际认可度和公信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盼 董江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已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对各行为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依托联合国、WTO等组织在世界经济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原有弊端制约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区域一体化发展困境,反向作用阻碍全球经济治理参与拓展、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济基础有待夯实等挑战。基于此,从全球、区域以及国家3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路径探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慧莲
进入2016年,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和地区在扩大,负利率程度在增加,其覆盖范围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进一步扩展到银行间市场和国债市场,而且更多的国家还在酝酿减息、或者执行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但负利率能否帮助全球经济走出困境还有待观察。本文认为,负利率可能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中央银行正确的做法是利用负利率,但不能过于依赖它。这是因为,负利率起作用比较缓慢,取决于资金是否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长期来看,经济能否复苏最终还是要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因此,财政政策应该与货币政策适当配合,以更好地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
关键词:
负利率 货币政策 全球经济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冷万欣
日前,在土耳其安卡拉落幕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经济再次成为各国财长关注的焦点。根据会后媒体的报道称,20国集团的财长们认为全球经济无须担心中国放缓。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当然,这只是今年众多国际会议中的冰山一角。不得不说,近几年来,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金砖国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婧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15日至16日将在土耳其西南海滨城市安塔利亚举行第10次峰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之一,如何改变全球经济面临的低增长困境将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08年面对历史性的金融危机时,G20曾积极采取行动夯实了全球经济的基础,如今面临全球经济的低增长困境,G20各方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政策和战略的协调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远本 陈思萌
全球经贸规则助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协调和保障了商品的跨境流动。但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和国际利益等多层面的影响,全球经贸秩序不断失衡。本文围绕全球贸易规则和国际货币制度两方面展开研究,发现现行贸易规则滞后于价值链贸易发展,且美元本位制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失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治理,无论是区域协定签订数量还是在国际货币组织中的话语权均有显著提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异。事实上,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全球经贸治理能力不足、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实力和治理能力增强共同为中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塑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应抓住转型机遇期,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各项公共事务,从四个方面实现全球经贸治理话语权的提升:第一,坚持高水平开放,推进全球投资有益环境;第二,坚持可持续增长,推动全球贸易包容协调;第三,坚持提供公共产品,提升全球领域认同感;第四,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数字经济规制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主持人语:G20自诞生就肩负起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重任,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和社会性议题的加入,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G20不再仅仅局限于作为经济事务协调的主平台,同时也承担起全球综合性治理平台的功能作用。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挑战,协调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得至关重要。本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来深入探讨G20框架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G2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沙 王永兴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格局重构,全球经济治理陷入困境,"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发生激烈碰撞。与此相适应,早期的重商主义、古典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全球经济治理思想的萌芽和推动者,沿袭其学术传统的霸权稳定论、相互依存论、依附论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解释现实问题,但也存在理论缺陷。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全球治理思想逐步形成与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经济治理思想的中国贡献,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飒 黄建锋
数据跨国流动已成为数字时代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微观基础,数字技术改变了生产方式,从而引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与国际贸易新趋势。在数字技术冲击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客体、手段及主体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多重现实困境:治理理念难以形成共识,有效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框架仍有待探索,现有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滞后。重塑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成为数字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应结合自身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作出相应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薇
21世纪全球开放经济体已经进入到一个由全球价值链生产和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的新阶段。从企业层面而言,全球价值链生产方式意味着与产品相关的生产交易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被分散到多个地区、多个企业的一种经济生态模式。在"模块化生产"、"跨国外包"、"离岸就业"和"垂直专业化分工"等新型生产模式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活动的国别属性逐渐淡化,同时其全球属性开始强化。从国家层面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彬
制度型开放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国家深度协调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是以开放促改革的渐进过程,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国内市场深化改革提供动力。当前,制度型开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持续动力,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有助于夯实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国内制度基础。同时,为应对逆全球化浪潮和“平行市场”的风险,中国需要通过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维护世界市场开放,推动全球化发展;增强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改革国际制度、增加制度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的话语权,尤其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及相关机制创设,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嘉
截至2018年初,金融危机已过去近十年,信用评级机构仍然是全球许多国家公共政策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将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主权信用评级置于国际经济治理和市场监管的背景下,分析评级机构市场权力的来源,欧美监管改革的路径和监管困境,结合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对主权信用评级价值异化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