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5)
2023(5314)
2022(4488)
2021(3883)
2020(3081)
2019(7090)
2018(6798)
2017(12834)
2016(6252)
2015(6933)
2014(6740)
2013(7008)
2012(6876)
2011(6614)
2010(6985)
2009(6746)
2008(6359)
2007(5731)
2006(5583)
2005(5380)
作者
(19244)
(16337)
(16117)
(15600)
(10535)
(7633)
(7388)
(6212)
(6102)
(5889)
(5819)
(5499)
(5325)
(5230)
(5121)
(5108)
(4803)
(4712)
(4685)
(4313)
(4129)
(4002)
(3945)
(3825)
(3725)
(3718)
(3382)
(3278)
(3222)
(3138)
学科
(56132)
经济(56103)
管理(16014)
地方(15911)
方法(13362)
地方经济(12192)
数学(11636)
(11630)
数学方法(11531)
中国(10619)
(9574)
(9097)
企业(9097)
业经(8755)
(7235)
(6754)
金融(6754)
关系(6665)
经济学(6662)
(6226)
环境(6176)
(6049)
贸易(6043)
(5801)
(5743)
(5739)
(5665)
(5387)
银行(5382)
(5371)
机构
大学(103016)
学院(101240)
(56688)
经济(55769)
研究(42987)
管理(33952)
中国(31993)
理学(28214)
理学院(27774)
管理学(27278)
管理学院(27057)
(23466)
科学(22586)
(22223)
(21799)
研究所(19419)
经济学(19391)
财经(18205)
中心(17468)
经济学院(17035)
(16392)
(16052)
(15289)
北京(14760)
(14471)
师范(14403)
财经大学(13231)
科学院(13207)
社会(12563)
(12367)
基金
项目(59155)
科学(47167)
研究(44528)
基金(43923)
(37820)
国家(37550)
科学基金(31884)
社会(31404)
社会科(29922)
社会科学(29912)
基金项目(21916)
(21483)
教育(19363)
资助(18112)
自然(17861)
(17796)
自然科(17450)
自然科学(17446)
自然科学基金(17104)
编号(16167)
(14700)
国家社会(14066)
成果(14031)
重点(13826)
(13704)
经济(13581)
(13165)
发展(12767)
(12616)
课题(12203)
期刊
(73720)
经济(73720)
研究(39572)
中国(21863)
(17449)
管理(15778)
经济研究(13542)
科学(12797)
学报(12790)
(11580)
(10918)
金融(10918)
财经(10425)
大学(10411)
学学(9608)
技术(9566)
教育(9340)
(9260)
问题(9076)
业经(8475)
(8166)
国际(7986)
世界(7544)
农业(7508)
技术经济(7151)
统计(6420)
经济问题(5705)
经济管理(5517)
(5394)
改革(5334)
共检索到175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倩  吴航  刘飞  
文章在梳理二战后两级与多级经济格局下区域经济合作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新特点,包括:竞争与合作的主体由美欧日转向美中、空间上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层阶上由国家间转向区域间、目的由经济收益转向综合收益。根据全球经济格局的变革,我国也应随之转变发展思路:首先,提升大国实力,缩小国内区域发展差距,构建东西并重和海陆兼顾的开放格局;其次,树立大国心态,扩大对外开放,注重提高综合收益;再次,彰显大国姿态,培育新的增长极,助推世界经济共赢;最后,担负大国责任,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因此,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这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策略,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寻获综合收益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助推世界经济合作共赢的宏伟措施,是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大举措。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汪青   杨权   刘文华   陆茸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本文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0—2020年130个经济体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减轻了共建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对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积极的作用,该结论的有效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外部失衡缓解效应对收入处于中高等、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经济体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权益资产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渠道对共建国外部失衡的缓解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视角,在有效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外部失衡的调整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徐曼  
当前,世界经济仍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低迷,贸易自由化受阻,南北差距显著,利益分配差距悬殊。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存在发展模式中的增长动力不足、合作模式中的失衡现象突出、治理模式中的变革能力落后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塑造新型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契机,通过构建与时俱进、创新绿色的全球经济发展体系,公平包容、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合作体系,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重构全球经济格局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世界各国应就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这一发展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磊  
“一带一路”倡议所推进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家间战略合作为前提,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设施联通降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的国际物流成本。“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成功经验表明,设施联通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与设施联通相关的标准和规则供给,比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更能发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效应。同时,文章使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全球各国双边班轮网络和双边出口产品多样性网络,并测算了沿线国家网络中心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双边班轮网络指数以及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多样性都明显高于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证实了中国在推动沿线国家深度嵌入全球运输网络及增强其出口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玫  
全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竞合格局中如何克服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梳理出"一带一路"治理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治理模式——蓝海全球化与陆路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能输出的平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进行产业对接和生产要素资源整合。从目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TPP和TTIP导致中国依托海路的"资源—加工—消费"模式的蓝海全球化受阻,而陆路全球化经过中亚和中东欧,直通欧洲,北接俄罗斯,南下海湾地区,将会形成新的全球治理格局。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策略层面,文章提出了构建大区域竞合格局、分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和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钻  
"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欧亚非大陆的互联互通,实现共同繁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也面临着巴国内局势不稳、安全风险高、营商环境差、域内条件变化和域外势力干涉等严峻内外部风险考验。对此,提出如下应对策略:中巴双方要继续以高层交往为引领,夯实双边关系;合作打击极端势力;促进经贸合作和两国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国际协同,反对他国干涉;同时,企业主体要深入调研,坚持合规经营,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保江  项松林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博弈与风险、互信与共享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战略价值上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需求与供给能力可以很好耦合,但在战略实施上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扩大战略互信和实现共享发展基础上,扩大彼此战略保障,以便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取得更好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陆建人  蔡琦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反响,东南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本文阐述了当前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菲律宾国内各阶层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认识,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菲律宾进行合作的基础、优势、重点合作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促进中菲经济合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盛斌  果婷  
"一带一路"与APEC在地缘范围、目标与内涵及合作原则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与"亚太自贸区"动议紧密关联、互为补充。中国应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和APEC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与俄罗斯和东盟等枢纽国家合作,撬动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并妥善应对区内外政治经济风险,助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陆建人  蔡琦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反响,东南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本文阐述了当前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菲律宾国内各阶层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认识,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菲律宾进行合作的基础、优势、重点合作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促进中菲经济合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哈瑞尔达·考利  利奥·扎克  吴敏  葛逸晅  龚新宇  
迄今为止,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外部评论绝大多数关注的是地缘政治的影响,对倡议的经济学分析比较少见。本文拟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而不讨论国际地缘政治,因为这方面的内容并不在新兴市场论坛(EMF)的专业范围之内。EMF组织了由14位经济学家和发展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选择了11个国家进行相关研究。作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EMF对来自世界各地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论文和文章进行了广泛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盛斌  果婷  
"一带一路"与APEC在地缘范围、目标与内涵及合作原则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与"亚太自贸区"动议紧密关联、互为补充。中国应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和APEC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与俄罗斯和东盟等枢纽国家合作,撬动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并妥善应对区内外政治经济风险,助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保江  项松林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博弈与风险、互信与共享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战略价值上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需求与供给能力可以很好耦合,但在战略实施上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扩大战略互信和实现共享发展基础上,扩大彼此战略保障,以便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取得更好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68.00元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诸多新挑战的今天,中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的一个现实途径。该书汇集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教授、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民权教授、北京大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晔  茹蕾  杨光  陈瑞剑  
东盟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基础良好、成效显著,农业投资合作发展尤为迅速。东盟在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中地位显著,中国在东盟农业投资企业数量多、投资金额大、合作领域和产业链广泛,带动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政府间合作正在由援助、技术合作向战略顶层对接全面拓展,企业投资合作正在从独立经营模式向园区集聚模式转型。下一步,建议从战略对接、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推动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