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9)
- 2023(4177)
- 2022(3397)
- 2021(2772)
- 2020(2271)
- 2019(4856)
- 2018(4677)
- 2017(9086)
- 2016(4473)
- 2015(4953)
- 2014(5010)
- 2013(5229)
- 2012(5162)
- 2011(5006)
- 2010(5274)
- 2009(5200)
- 2008(4740)
- 2007(4273)
- 2006(4237)
- 2005(4097)
- 学科
- 济(49725)
- 经济(49699)
- 地方(14380)
- 管理(12981)
- 地方经济(11613)
- 方法(11496)
- 数学(10296)
- 数学方法(10269)
- 业(9142)
- 中国(8292)
- 业经(7613)
- 学(7228)
- 企(7119)
- 企业(7119)
- 经济学(6218)
- 农(5652)
- 环境(5570)
- 产业(5470)
- 融(5447)
- 金融(5447)
- 制(5267)
- 体(5048)
- 发(4943)
- 财(4669)
- 世界(4486)
- 贸(4463)
- 贸易(4460)
- 总论(4401)
- 和(4327)
- 关系(4226)
- 机构
- 大学(77835)
- 学院(77574)
- 济(48901)
- 经济(48214)
- 研究(32802)
- 管理(26795)
- 中国(24390)
- 理学(22263)
- 理学院(21986)
- 管理学(21793)
- 管理学院(21623)
- 财(19304)
- 经济学(17315)
- 所(16407)
- 京(15968)
- 科学(15909)
- 财经(15319)
- 经济学院(15261)
- 研究所(14512)
- 经(13830)
- 中心(13468)
- 江(12044)
- 院(11479)
- 财经大学(11177)
- 社会(10468)
- 北京(10463)
- 科学院(10262)
- 经济研究(10078)
- 范(9510)
- 师范(9474)
- 基金
- 项目(44239)
- 科学(35713)
- 研究(33669)
- 基金(33483)
- 家(28451)
- 国家(28253)
- 社会(25142)
- 科学基金(24282)
- 社会科(24023)
- 社会科学(24017)
- 基金项目(16497)
- 省(16006)
- 教育(14048)
- 资助(13912)
- 划(12848)
- 自然(12830)
- 自然科(12525)
- 自然科学(12523)
- 济(12403)
- 自然科学基金(12312)
- 经济(12303)
- 发(11611)
- 编号(11586)
- 国家社会(11573)
- 发展(10328)
- 展(10210)
- 重点(10138)
- 部(10081)
- 成果(9702)
- 中国(9430)
共检索到132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昌忠泽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关键词:
全球经济 调整 储蓄投资关系 政策博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峰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减缓,国际石油、粮食和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明显下行趋向。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使全球经济面临长达5年的调整期。我国可利用全球经济调整的契机,把握经济发展的节奏,提升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扩大以社会事业发展为基础的内需,坚持"节能、减排和降耗",提升国际化水平和竞争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永定
全球经济不平衡,简单来说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项目顺差。2006年全球不平衡在进一步恶化。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6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存在于中国、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铁军
本文认为美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结构性权力使其可以在大规模的资本流入、资产通胀和消费增长的情况下,诱使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以此巩固其金融主导的经济增长制度。全球信贷危机明确暴露了美国货币霸权的界限,迫使全球政治经济进行深刻的调整。本文通过分析全球经济调整的政治经济内涵,认为美国货币霸权的危机在国内体现为金融主导型增长制度的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则体现为需求不足。通过分析危机对美国资本主义模式、欧元区和中国的影响,认为全球需求不足将会在短期至中期内持续存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洋
全球失衡是影响全球分工的长期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能通过调整短期因素而消除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有很大的关联。当前,危机的影响似乎已经见底,人们开始讨论危机之后的世界新秩序。然而,如果全球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前提条件,那么,在我们搞清楚全球失衡的原因之前,讨论世界新秩序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政治游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施建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萧芍芳
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年度报告,未来两年全球经济成长趋于减缓。美国因房地产市场回落而引发消费下降,这会导致美国进口的减少。欧盟经济在2007年有可能陷入短期停滞。中国不能将经济安全建立在欧美人的过度消费之上,而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将扩大内需与完善社保体系、扩大进口、新农村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以及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妥善解决,以此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关键词: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降温 调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青 黄亮雄
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引起了国际的担忧。文章首先采用类比先进经济体的方法,构建了中国1997~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以2004年为临界点,呈"倒U型"趋势,前期快速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后期进入缓慢调整期,降低了与先进经济体的相似度。计量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得愈发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全球经济失衡程度加剧,但2004年之后,中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在未来的调整与治理中,中国需权衡好产业升级与人们生存发展的关系以及国内发展与国外利益的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磊 王颖
在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中,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和要素就业,中国宏观调控当局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对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消费扩张是中期行为,在短期内无法抵补投资和出口增幅下降所带来的增长真空。第二,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面临信用风险及不良资产上升的挑战,为此必须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第三,中国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在短期,货币当局应面对信用风险导致的通货紧缩;在中期,有必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真正转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本文在分析2015年全球经济低增长态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积极完善对外开放新体制和稳定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供探讨。
关键词:
全球经济 低增长 艰难复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峰
全球经济从2007年开始减速,2008年显著放缓,2009年将进一步放缓并可能经历3-5年的调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展望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到2.2%。其中,发达经济体收缩0.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减缓到5.1%。本轮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取决于很多复杂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将会导致世界经济进行深度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燕生
本轮全球性经济波动,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首先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周期性变化引发的。以IT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通过全球信息技术产品供应链,带动了许多国家新兴产业的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从本质上讲,当前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经济失衡是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国际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本文通过中美两国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国际头寸表分析证明,全球利益分配方式已经不仅体现在经常项目上,金融利益所得也成为全球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全球利益分配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既享受了跨国公司主导下的贸易利得,又享受了金融分工下的资本利得,是具有正财富收益的债务国,而中国是具有负财富收益的债权国,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债权国地位,加快推动包括要素市场化等在内的经济金融改革,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循环,提升中国经济金融竞争力,增强国民财富效应,真正提升债权...
关键词:
全球失衡 经常账户 金融分工 资本利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