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3)
- 2023(14605)
- 2022(12627)
- 2021(11465)
- 2020(9714)
- 2019(21914)
- 2018(21621)
- 2017(41561)
- 2016(22629)
- 2015(25079)
- 2014(24827)
- 2013(24830)
- 2012(22728)
- 2011(20798)
- 2010(20701)
- 2009(19010)
- 2008(18102)
- 2007(15743)
- 2006(13914)
- 2005(12054)
- 学科
- 济(107719)
- 经济(107622)
- 管理(63297)
- 业(58502)
- 企(47976)
- 企业(47976)
- 方法(44326)
- 数学(38818)
- 数学方法(38459)
- 农(23827)
- 中国(23619)
- 学(23619)
- 地方(23313)
- 业经(21427)
- 财(21111)
- 贸(17158)
- 贸易(17151)
- 易(16588)
- 农业(16424)
- 环境(15834)
- 制(15261)
- 和(14829)
- 理论(14726)
- 地方经济(14509)
- 技术(13949)
- 融(13295)
- 金融(13294)
- 银(12918)
- 务(12851)
- 银行(12849)
- 机构
- 大学(330537)
- 学院(327892)
- 济(137746)
- 经济(135050)
- 管理(128396)
- 研究(114866)
- 理学(112349)
- 理学院(111069)
- 管理学(109144)
- 管理学院(108576)
- 中国(81658)
- 科学(73406)
- 京(69717)
- 农(59194)
- 所(58748)
- 财(57622)
- 研究所(54258)
- 业大(53923)
- 中心(50105)
- 财经(47458)
- 农业(46913)
- 江(46008)
- 北京(43592)
- 经(43212)
- 范(42088)
- 经济学(42075)
- 师范(41588)
- 院(41205)
- 经济学院(37803)
- 州(36974)
- 基金
- 项目(230458)
- 科学(179807)
- 基金(167566)
- 研究(161796)
- 家(148787)
- 国家(147591)
- 科学基金(125268)
- 社会(103156)
- 社会科(97865)
- 社会科学(97837)
- 省(89857)
- 基金项目(89471)
- 自然(83143)
- 自然科(81172)
- 自然科学(81149)
- 自然科学基金(79703)
- 划(76039)
- 教育(73251)
- 资助(68683)
- 编号(63819)
- 重点(51836)
- 成果(50517)
- 部(49937)
- 发(49631)
- 创(47666)
- 创新(44551)
- 科研(44279)
- 课题(43905)
- 计划(43251)
- 国家社会(42669)
- 期刊
- 济(150036)
- 经济(150036)
- 研究(95711)
- 学报(59169)
- 中国(56122)
- 农(52818)
- 科学(51936)
- 管理(46092)
- 大学(43551)
- 学学(41528)
- 财(41436)
- 农业(36549)
- 教育(30268)
- 技术(26727)
- 经济研究(25578)
- 融(24427)
- 金融(24427)
- 财经(23410)
- 业经(22944)
- 经(20111)
- 问题(19293)
- 业(18380)
- 技术经济(17296)
- 科技(16828)
- 业大(15654)
- 版(15566)
- 图书(15322)
- 理论(15260)
- 商业(14764)
- 现代(14311)
共检索到467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胡森晨 林洪羽 梁超
储蓄投资缺口与财政赤字、国际货币体系演化,以及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构成了当前有关全球经济失衡成因与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视角。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论框架的设定,本文构建了包含171个国家(地区)1990—2019年数据的面板数据模型,就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所考察的时期和范围内,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和格局变化等找寻,而诸如储蓄率、政府财政收支和金融发展等关键变量,也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和汇率水平可能并未对全球经济失衡造成显著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双赤字”的情形可能是存在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不存在,且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可能是提升经常项目余额水平的原因。
关键词:
全球经济发展 经济失衡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申蕾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从本质上来讲是在要素流动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发达国家资产存量丰富,资本价格较低,因而成为资本流出国家,同时,它们通过以资本要素流动为本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客观上造成了产业转移的结果。新兴经济体资产存量匮乏,资本价格较高,因而成为资本流入国家,同时,它们通过参与全球产业转移迅速积累起大量贸易顺差,随后出于保值目的购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从而支撑了后者长期的巨额贸易逆差。因此可以说,要素流动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微观成因。本文将构建一个基于资本要素流动的全球经济失衡理论模型,用以说明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背后形成机制及失衡存在的必然性。其次利用实际数据分区域验证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济的内外失衡 汇率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厚双 李艳秀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和竞相研究。本文在研究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点、原因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也就不能仅局限于对汇率或投资—储蓄缺口某一单因素的调节,而应当从结构性因素、供给政策和要素流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各国相互协作、各种政策相互结合,各国配合来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原因 特点 全球经济再平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向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施建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福全
世界经济尽管在2005年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然而, 那是在全球经济失衡中进行的。这种带有全球性的经济失衡现象,表现形式如何、原因何在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势必会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形式人们对经济失衡用不着“谈虎色变”,但也决不可忽视经济失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当前,衡量全球经济失衡常用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全球经常项目的差额;另一个是外汇储备余额。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主要在经常项目端,是贸易收支的失衡,而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端,即金融脱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世界范围流动性过剩的催化剂。其中,发达国家是流动性输出的重要来源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流动性输入的主要目的地。后者又通过私人或官方对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回流到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投资过快增长、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积聚、资本流动冲击等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经济对外失衡问题,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全球经济失衡 日元利差交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洋
全球失衡是影响全球分工的长期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能通过调整短期因素而消除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有很大的关联。当前,危机的影响似乎已经见底,人们开始讨论危机之后的世界新秩序。然而,如果全球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前提条件,那么,在我们搞清楚全球失衡的原因之前,讨论世界新秩序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政治游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