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9)
2023(6804)
2022(5550)
2021(5040)
2020(4091)
2019(9224)
2018(8954)
2017(16801)
2016(8485)
2015(9867)
2014(9612)
2013(10004)
2012(9774)
2011(9362)
2010(9272)
2009(8863)
2008(8434)
2007(7295)
2006(6829)
2005(6477)
作者
(24994)
(21101)
(20883)
(20245)
(13675)
(9906)
(9459)
(8182)
(8050)
(7642)
(7252)
(6892)
(6838)
(6789)
(6735)
(6535)
(6276)
(6010)
(5997)
(5463)
(5318)
(5012)
(4942)
(4884)
(4873)
(4793)
(4422)
(4139)
(4124)
(4107)
学科
(67748)
经济(67705)
方法(21598)
管理(21328)
数学(19899)
数学方法(19843)
(17268)
中国(17075)
地方(15503)
(12302)
企业(12302)
地方经济(12067)
(11871)
贸易(11864)
(11575)
(10547)
业经(10242)
(9861)
(8921)
金融(8921)
环境(8861)
(8620)
关系(8355)
(8264)
(8018)
(7997)
银行(7997)
(7885)
经济学(7238)
(7213)
机构
大学(140765)
学院(137180)
(81530)
经济(80548)
研究(58419)
管理(48565)
中国(45625)
理学(41153)
理学院(40652)
管理学(40319)
管理学院(40040)
(32866)
(30082)
科学(29086)
经济学(28875)
(28787)
财经(26579)
研究所(26012)
经济学院(25841)
(24424)
中心(23990)
(20505)
北京(20189)
财经大学(19781)
科学院(18482)
(18106)
社会(17552)
(17160)
师范(17085)
研究中心(16769)
基金
项目(84784)
科学(68662)
基金(66133)
研究(63646)
(57279)
国家(56913)
科学基金(48275)
社会(46686)
社会科(44606)
社会科学(44599)
基金项目(33085)
资助(27921)
教育(27549)
(27540)
自然(26927)
自然科(26304)
自然科学(26297)
自然科学基金(25887)
(24241)
编号(21919)
国家社会(21913)
中国(21776)
(21239)
(20336)
重点(19408)
教育部(18950)
(18905)
经济(18754)
成果(18533)
发展(17850)
期刊
(94326)
经济(94326)
研究(51399)
中国(26135)
(23097)
管理(20203)
科学(18064)
经济研究(17837)
学报(16430)
(15397)
财经(15118)
(15011)
金融(15011)
大学(13402)
(13372)
(13036)
学学(12688)
问题(12646)
世界(12471)
国际(12427)
技术(10943)
农业(10811)
业经(10280)
技术经济(9223)
统计(8344)
教育(8103)
经济问题(7712)
(6778)
经济管理(6613)
(6597)
共检索到221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余维彬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树山  卢大彪  
在未来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当中,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国际金融资本转移、人民币升值等重大机遇,但监管体系欠发达、资本市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也将制约着这些机遇的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从提升消费率、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产业重组效率、改善宏观调控等多方面增强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能力。因此,我国应该通过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做强资本市场产业基础等措施,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牢牢抓住全球经济失衡带来的发展机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建奇  
当前全球经济持续减速分化,虽然与美国金融危机构成的冲击密切相关,但如此长时期的经济低迷,深层次上与全球经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联系。世界主要国家回避结构性改革而诉诸超常规的货币刺激,甚至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缺失的问题突出,客观上暴露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低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为全面分析2002年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形势,展望2003年国际经济和金融前景,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于2002年12月1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题为“国际金融新发展与我们的对策”的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就当前世界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银行副行长华庆山到会致辞。本刊特将此次研讨会中部分专家演讲的文字稿进行整理并刊载,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素琴  
本轮危机中各国采取联合救市的国际协调措施,不仅是为了取得合作收益的最大化,而且受到几大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使得实施国际协调过程中面临国际协调收益的不确定性、调整成本的分担难以划分以及经济全球化演进的内生机制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全球治理中心"机制、各国利益获取遵循取之有道原则等建议,以使国际经济秩序沿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雅各布·弗兰克  
许多市场,包括新兴国家市场,经常被危机困扰,我们用V、L等字母来描述我们经济的形状。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反映,但现实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存在着脱节。华尔街的人们在微笑的时候,纽约主大街的消费者们却很沮丧。那么,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说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海冰  
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具有全球属性的地区性合作组织。作为涵盖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APEC不仅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其成员构成和地缘政治经济因素,使得APEC的合作进程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APEC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中正  
<正>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气候灾难频发,全球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碎片化”现象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贸易限制措施激增,不同集团间贸易大幅萎缩;相互投资大幅下滑,主要经济体间投资势头锐减;“脱钩断链”“去风险”加剧,扰乱全球供应链;全球加速“去美元化”,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艾默夫  
2012年1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财政监测报告》(更新版),全面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在报告中指出,世界经济正遭受欧元区危机加剧和其他地区经济脆弱的威胁,金融状况恶化,增长前景黯淡,下行风险加剧,当前最紧迫的政策挑战是恢复市场信心并妥善解决欧元区危机。IMF建议:发达经济体应提供更多流动性并继续实施宽松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