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8)
2023(11134)
2022(9454)
2021(8507)
2020(7247)
2019(16493)
2018(16114)
2017(31405)
2016(16161)
2015(17932)
2014(17797)
2013(17526)
2012(15874)
2011(14438)
2010(14108)
2009(12879)
2008(11872)
2007(9777)
2006(8484)
2005(7366)
作者
(42548)
(35940)
(35671)
(34003)
(22887)
(16942)
(16453)
(14084)
(13694)
(12451)
(12271)
(11973)
(11240)
(11152)
(10976)
(10753)
(10722)
(10222)
(10208)
(10096)
(8653)
(8575)
(8416)
(8411)
(8255)
(8023)
(7568)
(7343)
(7081)
(6905)
学科
(88800)
经济(88723)
管理(46295)
(41391)
方法(35571)
(34747)
企业(34747)
数学(31658)
数学方法(31262)
地方(19346)
中国(18041)
(16780)
(16616)
业经(16242)
(14342)
地方经济(13142)
(12169)
贸易(12164)
(11764)
环境(11534)
农业(11417)
(11236)
(11067)
金融(11066)
(11025)
理论(10860)
(10282)
财务(10240)
财务管理(10220)
企业财务(9734)
机构
大学(230953)
学院(228110)
(108685)
经济(106911)
管理(92382)
理学(80974)
理学院(80167)
管理学(78955)
管理学院(78493)
研究(75976)
中国(55833)
(46168)
(46066)
科学(41195)
财经(37973)
经济学(35364)
(35127)
中心(34938)
(34770)
研究所(31936)
经济学院(31693)
(31157)
(30082)
师范(29857)
业大(28654)
财经大学(28528)
北京(28474)
(27790)
(27484)
商学(25267)
基金
项目(157766)
科学(127380)
基金(118678)
研究(117859)
(101374)
国家(100568)
科学基金(88731)
社会(79815)
社会科(75950)
社会科学(75933)
基金项目(62654)
(59094)
自然(55132)
教育(54549)
自然科(53910)
自然科学(53898)
自然科学基金(52926)
(50037)
资助(47495)
编号(46052)
(36556)
成果(36501)
重点(35250)
(34671)
国家社会(34276)
(33245)
教育部(32779)
人文(32208)
创新(31093)
大学(30641)
期刊
(117647)
经济(117647)
研究(69668)
中国(36559)
管理(35355)
(34955)
科学(28237)
学报(27660)
(24181)
大学(23146)
技术(21768)
学学(21679)
教育(20745)
经济研究(20403)
财经(18986)
(18973)
金融(18973)
农业(16788)
业经(16535)
(16527)
问题(14951)
技术经济(12993)
统计(12012)
(11801)
世界(11633)
国际(10824)
(10802)
商业(10551)
理论(10280)
现代(10063)
共检索到328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栋贵  
本文提出了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研究的三个逻辑演进阶段,为全面理解全球经济失衡提供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框架。其中,国外研究者基于美国视角对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研究被国内研究者所忽视,甚至被错误地理解。通过对该视角下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研究发现,除了一些基本事实外,现有研究很少就此达成共识:美国扩张的财政赤字和生产率增速优势假说均没有定论;美国金融发展优势假说虽然得到较多经验研究的反对,但当与全球经济差异化增长事实相结合时,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而美国"过度特权"和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假说存在较大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众敏  
《寻找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未来10年中国和全球经济》(以下简称《平衡》)是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第二期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一项目汇集了国际和国内一流经济学家,集中体现了国际化的智库对中国内外失衡问题的深入思考。全书洋洋洒洒五十万字,国际和国内一流的经济学家对中国内外失衡的现状、成因及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志明  
西方社会认为,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主要有汇率失衡、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美英法等国的内外政策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等。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西方关于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观点,同时必须妥善应对世界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上博弈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俊新  
本文综述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失衡的最新进展,包括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成因和发展趋势。尽管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本轮全球经济失衡是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中各国采取的响应政策暂时缓解了失衡的程度,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但现阶段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失衡仍将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颖莉  张林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思想史上发生过一场方法论之争,争论首先发生在受德国历史学派影响的年轻一代美国经济学家与信奉古典经济学的老一代经济学家之间,而后演变为制度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两个学术传统之间的争论。但这场争论往往被忽视。本文分三个阶段系统回顾了这场争论的历史,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评述了争论的实质,并对争论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  过新伟  
笔者从当代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指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本质上是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美国;在此基础上从美元本位下的美国经济虚拟化视角,建立世界资产市场均衡模型,研究了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美国的机制;建立了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美国经济增长率、利率、汇率等因素对当今国际资本流动没有影响;最后概述了美国经济虚拟化的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认识,有助于理解虚拟经济在当代经济中的重要性,它的主要政策含义是,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关键是控制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合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洪钟  杨攻研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论与战略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内涵与性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球失衡的国内调整与国家间调整,认为寻求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和主要相关国家之间调整成本分担的平衡是决定全球经济能否实现再平衡的关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闫小娜  
本文试图对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美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基本模式与特征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种不同因素的解释力,希望以此来促进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整体认识,并对危机后的国际金融格局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本文认为,由于主要贸易盈余国家对美国的金融产品是刚性需求,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必然伴随着资本的流入,并且,流入美国的资本显然已经弥补了经常账户的赤字;从2003年第3季度后,获取收益不再是资本流入美国的主要原因,并且金融危机对资本流入美国的影响是显著的。在为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所进行的调整中,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渊  陈继勇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重要风险,因而成为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和国际机构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重点研究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成因、可持续性及其调整。论文从汇率弹性视角、储蓄投资视角、全球资产组合视角、国际分工视角和统计失效视角探讨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成因;介绍了有关可持续性的两种不同观点,并作了简要评述;综述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路径及中国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作了展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长期而言,生产率几乎意味着一切。那么,近三十多年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世界各国生产率变化有关吗?为此,本文立足生产率视角,基于一个由18个OECD国家1970~2010年度面板数据组成的数据样本,利用PVAR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率冲击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率对经常项目造成正向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机制是,生产率的变化导致实际汇率贬值进而改善经常项目。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生产率冲击是解释一个国家经常项目变动的关键变量。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击效应的大小、持久性与国家的开放度以及该国经常项目失衡方向有关,相对而言,开放经济体中的冲击效应更大,逆差国家的冲击效应更大。本文研究对认识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泽芳  雷达  
文章从估值视角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在分析估值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选取失衡中心美国与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为分析对象,利用估值效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球经济失衡期间,美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存在相当大的正估值,与之相应的最大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中存在巨大的负估值,意味着与外部失衡相应的国际资本流动收益为美国提供了稳定的融资来源,相当于实现了从顺差国向美国的财富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