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6)
2023(7379)
2022(6133)
2021(5152)
2020(4282)
2019(9739)
2018(9421)
2017(18538)
2016(9115)
2015(10463)
2014(10262)
2013(10515)
2012(10022)
2011(9561)
2010(9801)
2009(9143)
2008(8634)
2007(7439)
2006(6967)
2005(6457)
作者
(26884)
(23211)
(22924)
(21643)
(14715)
(10691)
(10385)
(8745)
(8520)
(8030)
(7992)
(7468)
(7304)
(7225)
(7050)
(6994)
(6781)
(6546)
(6469)
(6300)
(5812)
(5444)
(5389)
(5197)
(5176)
(5092)
(4843)
(4689)
(4642)
(4415)
学科
(67465)
经济(67425)
管理(24341)
(22449)
方法(21905)
数学(19514)
数学方法(19438)
(19011)
贸易(19000)
(18387)
地方(17506)
(14382)
企业(14382)
中国(13145)
地方经济(12217)
业经(11302)
(11265)
(9642)
关系(8871)
环境(8741)
(8435)
(8305)
(8219)
金融(8219)
(8141)
农业(7526)
产业(7431)
经济学(7330)
(6998)
(6887)
机构
大学(146980)
学院(145344)
(82906)
经济(81602)
研究(55688)
管理(53566)
理学(45792)
理学院(45322)
管理学(44904)
管理学院(44613)
中国(40673)
(32367)
(29833)
经济学(28359)
科学(28097)
(27373)
财经(26250)
经济学院(25528)
研究所(24584)
(23832)
中心(23693)
(21063)
(19761)
财经大学(19231)
(19067)
北京(19052)
(18380)
师范(18291)
(18107)
科学院(17051)
基金
项目(92359)
科学(73658)
研究(70026)
基金(69266)
(59531)
国家(59114)
科学基金(50428)
社会(49931)
社会科(47712)
社会科学(47702)
基金项目(35182)
(33402)
教育(29970)
资助(28406)
自然(28265)
(27897)
自然科(27641)
自然科学(27637)
自然科学基金(27159)
编号(26760)
国家社会(22502)
(22323)
成果(21888)
(21438)
重点(20761)
发展(19351)
(19222)
教育部(19171)
(19086)
经济(19044)
期刊
(94772)
经济(94772)
研究(51375)
中国(24923)
(22313)
管理(20521)
经济研究(18744)
学报(17082)
(16899)
科学(16384)
(16157)
国际(14964)
(14043)
金融(14043)
大学(14018)
财经(13856)
问题(13304)
学学(12932)
业经(12564)
(12322)
技术(12228)
农业(12026)
世界(11394)
技术经济(9531)
教育(9111)
图书(8663)
商业(8537)
统计(8308)
(7738)
贸易(7738)
共检索到231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国  湛柏明  
本文从美国服务生产的贸易效应视角,探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逆差形成原因。以美国生产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服务与商品两部门理论模型、统计分析与回归检验,讨论美国服务生产的贸易效应及其与收支失衡的关系。理论研究与模型分析证明,服务生产的非贸易品属性,使得美国经济在偏向于服务生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逆贸易倾向的增长方式。根据统计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显示,美国产业划分成生产与服务两部门时,在生产上存在着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逆贸易效应。在商品消费上,美国存在着商品边际进口倾向和商品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顺贸易效应。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会使出口增长速度低于进口增长速度,形成逆差。回归方程的计量检验发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书炉  张瑜  
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现行外贸政策难以适应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中国贸易政策的路径选择展开探讨,认为实施有针对性的"限出口",避免全面限制加工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压出口",同时配合以"促进口"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方式,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贸易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坤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和贸易模式产生了冲击影响,使得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形成了新的贸易模式。这一以垂直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东亚贸易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愈演愈烈,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形成了巨额的贸易与金融失衡。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出现调整。本文运用DCC-MARCH模型,考察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全球经济失衡及以三角贸易为核心的东亚贸易模式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协同性变化。结论显示,东亚区域内的生产网络使得区域内主要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协同性显著大于区域外经济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坤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和贸易模式产生了冲击影响,使得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形成了新的贸易模式。这一以垂直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东亚贸易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愈演愈烈,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形成了巨额的贸易与金融失衡。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出现调整。本文运用DCC-MARCH模型,考察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全球经济失衡及以三角贸易为核心的东亚贸易模式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协同性变化。结论显示,东亚区域内的生产网络使得区域内主要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协同性显著大于区域外经济体,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推动了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变,但这一转变短期内看仍是区域内的调整即中国和东盟在区域内分工地位的转换,由此推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且这一调整仍在持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坤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阻,这也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再次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热议话题。全球金融危机后,流量失衡的调整并未逆转全球经济失衡的趋势,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应当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存量失衡分解的对比分析和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回归分析展开考察和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推动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其模式在2013年之后出现了转变;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估值效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弹性汇率对顺差失衡调整和逆差失衡调整作用相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逆差失衡国,其调整模式与顺差失衡国以及其他逆差失衡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开始于1976年。作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先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后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中国。日本作为美国以前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其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最高曾达到70%(1981年)。2001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王静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美国的逆差持续扩大,且顺差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东亚经济依附于美国经济霸权的必然结果。由于对美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着双重依赖,东亚地区成为当今美国经济霸权最重要的支撑者。正是由于双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不对称地位,调整失衡的压力将主要由东亚来承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宝森  
美国债务经济的根源在于美国公众的低储蓄和联邦政府的大赤字,由此导致总投资大于总储蓄,差额则转化为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由于债务经济对美国朝野的好处很多,政府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2005年联储官员在为财政赤字辩解时,提出美国的总投资大于总储蓄要用全球储蓄过度来解释的新观点。这就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宣传全球经济失衡和中国实行重商主义的借口。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双赢的,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应严防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的大好形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长期而言,生产率几乎意味着一切。那么,近三十多年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世界各国生产率变化有关吗?为此,本文立足生产率视角,基于一个由18个OECD国家1970~2010年度面板数据组成的数据样本,利用PVAR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率冲击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率对经常项目造成正向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机制是,生产率的变化导致实际汇率贬值进而改善经常项目。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生产率冲击是解释一个国家经常项目变动的关键变量。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击效应的大小、持久性与国家的开放度以及该国经常项目失衡方向有关,相对而言,开放经济体中的冲击效应更大,逆差国家的冲击效应更大。本文研究对认识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当前,衡量全球经济失衡常用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全球经常项目的差额;另一个是外汇储备余额。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主要在经常项目端,是贸易收支的失衡,而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端,即金融脱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世界范围流动性过剩的催化剂。其中,发达国家是流动性输出的重要来源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流动性输入的主要目的地。后者又通过私人或官方对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回流到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投资过快增长、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积聚、资本流动冲击等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经济对外失衡问题,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