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7)
2023(4472)
2022(3774)
2021(3100)
2019(5704)
2018(5548)
2017(10902)
2016(5480)
2015(6232)
2014(6266)
2013(6529)
2012(6520)
2011(6271)
2010(6707)
2009(6431)
2008(5903)
2007(5239)
2006(5018)
2005(4809)
2004(4323)
作者
(16515)
(14141)
(13978)
(13511)
(9224)
(6632)
(6419)
(5367)
(5229)
(5005)
(4926)
(4672)
(4646)
(4491)
(4453)
(4338)
(4135)
(4104)
(3961)
(3760)
(3542)
(3376)
(3357)
(3300)
(3286)
(3230)
(2987)
(2822)
(2795)
(2731)
学科
(52703)
经济(52672)
地方(14742)
管理(13661)
方法(13654)
数学(11911)
数学方法(11860)
地方经济(11592)
(10205)
中国(9251)
(7948)
金融(7948)
业经(7794)
(7757)
企业(7757)
(7738)
(7227)
贸易(7224)
(6952)
经济学(6415)
世界(6413)
环境(6021)
(5810)
关系(5518)
(5511)
(5482)
银行(5482)
(5391)
(5359)
(5305)
机构
大学(92745)
学院(91877)
(55909)
经济(55103)
研究(38512)
管理(31429)
中国(29229)
理学(26118)
理学院(25804)
管理学(25585)
管理学院(25394)
(22509)
经济学(19550)
(19217)
(19160)
科学(18570)
财经(17788)
经济学院(17336)
研究所(17142)
(16098)
中心(15746)
(13386)
(13318)
财经大学(13062)
北京(12707)
科学院(11840)
社会(11762)
(11484)
师范(11442)
经济研究(11016)
基金
项目(52219)
科学(41553)
研究(40090)
基金(39079)
(33052)
国家(32832)
社会(28868)
科学基金(27789)
社会科(27610)
社会科学(27604)
基金项目(19351)
(18371)
教育(17223)
资助(16602)
(15364)
自然(14715)
编号(14413)
自然科(14345)
自然科学(14342)
自然科学基金(14080)
(13519)
经济(13400)
(13388)
国家社会(13021)
成果(12580)
(12268)
重点(12015)
发展(11843)
(11694)
中国(11400)
期刊
(70431)
经济(70431)
研究(36234)
中国(16413)
(16044)
管理(13670)
经济研究(13162)
(11528)
金融(11528)
国际(10593)
科学(10094)
财经(10068)
学报(9476)
(9373)
问题(9253)
(8934)
(8788)
技术(8053)
世界(7985)
大学(7851)
业经(7678)
学学(7516)
技术经济(6678)
统计(5969)
农业(5948)
经济问题(5475)
教育(5296)
经济学(5146)
经济管理(5072)
世界经济(4950)
共检索到155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丹  陈志昂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的、高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持续经常项目顺差。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并将最终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本文通过分析5种储备货币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的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但是这种影响却很微弱;对美元国际地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衡量网络外部性的变量,这意味着人们的习惯是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最主要因素。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当前的经常项目逆差还不足以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大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  过新伟  
笔者从当代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指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本质上是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美国;在此基础上从美元本位下的美国经济虚拟化视角,建立世界资产市场均衡模型,研究了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美国的机制;建立了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美国经济增长率、利率、汇率等因素对当今国际资本流动没有影响;最后概述了美国经济虚拟化的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认识,有助于理解虚拟经济在当代经济中的重要性,它的主要政策含义是,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关键是控制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合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吉文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元信誉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元占据了国际霸权地位,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货币;70年代以后美元地位相对衰落,并逐渐形成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元、马克、日元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作者通过对美国外贸赤字、逆差和债券的分析,认为:尽管日、德两国从60年代以来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货币国际地位节节提高,但无论是日元还是马克均不可能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太辉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对于危机引发原因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大都没有深入到危机背后的经济根源。本文首先基于次贷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对引发次贷危机的原因做了一个简要回顾,导出了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美元环流"下的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系统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典型特征为切入点,甄别出"美元环流"对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推动作用,进而引致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元本位制-"美元环流"-全球经济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从本质上讲,当前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经济失衡是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国际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本文通过中美两国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国际头寸表分析证明,全球利益分配方式已经不仅体现在经常项目上,金融利益所得也成为全球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全球利益分配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既享受了跨国公司主导下的贸易利得,又享受了金融分工下的资本利得,是具有正财富收益的债务国,而中国是具有负财富收益的债权国,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债权国地位,加快推动包括要素市场化等在内的经济金融改革,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循环,提升中国经济金融竞争力,增强国民财富效应,真正提升债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当前,衡量全球经济失衡常用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全球经常项目的差额;另一个是外汇储备余额。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主要在经常项目端,是贸易收支的失衡,而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端,即金融脱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世界范围流动性过剩的催化剂。其中,发达国家是流动性输出的重要来源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流动性输入的主要目的地。后者又通过私人或官方对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回流到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投资过快增长、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积聚、资本流动冲击等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经济对外失衡问题,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申蕾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从本质上来讲是在要素流动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发达国家资产存量丰富,资本价格较低,因而成为资本流出国家,同时,它们通过以资本要素流动为本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客观上造成了产业转移的结果。新兴经济体资产存量匮乏,资本价格较高,因而成为资本流入国家,同时,它们通过参与全球产业转移迅速积累起大量贸易顺差,随后出于保值目的购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从而支撑了后者长期的巨额贸易逆差。因此可以说,要素流动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微观成因。本文将构建一个基于资本要素流动的全球经济失衡理论模型,用以说明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背后形成机制及失衡存在的必然性。其次利用实际数据分区域验证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胡森晨  林洪羽  梁超  
储蓄投资缺口与财政赤字、国际货币体系演化,以及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构成了当前有关全球经济失衡成因与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视角。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论框架的设定,本文构建了包含171个国家(地区)1990—2019年数据的面板数据模型,就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所考察的时期和范围内,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和格局变化等找寻,而诸如储蓄率、政府财政收支和金融发展等关键变量,也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和汇率水平可能并未对全球经济失衡造成显著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双赤字”的情形可能是存在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不存在,且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可能是提升经常项目余额水平的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洋  
全球失衡是影响全球分工的长期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能通过调整短期因素而消除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有很大的关联。当前,危机的影响似乎已经见底,人们开始讨论危机之后的世界新秩序。然而,如果全球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前提条件,那么,在我们搞清楚全球失衡的原因之前,讨论世界新秩序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政治游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