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2)
- 2023(11207)
- 2022(9880)
- 2021(9050)
- 2020(7573)
- 2019(17360)
- 2018(17458)
- 2017(34026)
- 2016(18174)
- 2015(20454)
- 2014(20555)
- 2013(20590)
- 2012(18897)
- 2011(17275)
- 2010(17327)
- 2009(15946)
- 2008(15080)
- 2007(13044)
- 2006(11626)
- 2005(10222)
- 学科
- 济(94629)
- 经济(94547)
- 管理(52114)
- 业(46754)
- 企(39290)
- 企业(39290)
- 方法(37224)
- 数学(32374)
- 数学方法(32065)
- 地方(21780)
- 中国(19821)
- 学(18946)
- 农(18594)
- 业经(18179)
- 财(16975)
- 地方经济(14012)
- 和(13217)
- 环境(13163)
- 贸(13067)
- 贸易(13060)
- 理论(12876)
- 农业(12744)
- 制(12738)
- 易(12572)
- 融(11396)
- 金融(11395)
- 技术(10908)
- 划(10782)
- 银(10695)
- 银行(10663)
- 机构
- 大学(267024)
- 学院(264382)
- 济(114561)
- 经济(112245)
- 管理(107009)
- 理学(93012)
- 理学院(91990)
- 研究(91182)
- 管理学(90568)
- 管理学院(90096)
- 中国(65538)
- 京(56547)
- 科学(55143)
- 财(48487)
- 所(45280)
- 研究所(41372)
- 中心(39644)
- 财经(39608)
- 农(37563)
- 业大(37457)
- 江(36795)
- 北京(36004)
- 经(35951)
- 经济学(34931)
- 范(34673)
- 师范(34420)
- 院(33052)
- 经济学院(31182)
- 州(29979)
- 财经大学(29434)
- 基金
- 项目(181094)
- 科学(142434)
- 研究(133638)
- 基金(131827)
- 家(113835)
- 国家(112915)
- 科学基金(97228)
- 社会(84950)
- 社会科(80572)
- 社会科学(80548)
- 基金项目(70211)
- 省(69641)
- 自然(62418)
- 自然科(60898)
- 自然科学(60888)
- 教育(60144)
- 自然科学基金(59788)
- 划(58336)
- 资助(54487)
- 编号(54023)
- 成果(43776)
- 重点(39965)
- 部(39934)
- 发(39225)
- 创(37084)
- 课题(36779)
- 国家社会(34757)
- 教育部(34602)
- 创新(34575)
- 人文(34086)
- 期刊
- 济(129616)
- 经济(129616)
- 研究(82158)
- 中国(44595)
- 管理(39969)
- 学报(38991)
- 科学(37105)
- 财(34757)
- 农(33765)
- 大学(29585)
- 学学(27883)
- 教育(26117)
- 农业(23932)
- 技术(23234)
- 经济研究(21561)
- 融(20608)
- 金融(20608)
- 财经(19611)
- 业经(18875)
- 经(16760)
- 问题(16372)
- 技术经济(14722)
- 图书(13742)
- 理论(13700)
- 现代(12394)
- 实践(12363)
- 践(12363)
- 科技(12347)
- 商业(11617)
- 业(11548)
共检索到38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厚双 李艳秀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和竞相研究。本文在研究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点、原因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也就不能仅局限于对汇率或投资—储蓄缺口某一单因素的调节,而应当从结构性因素、供给政策和要素流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各国相互协作、各种政策相互结合,各国配合来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原因 特点 全球经济再平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斌 吴频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二十国集团(G20)围绕再平衡的量化指标已进行了几轮角力。我们认为,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扬 卢瑾
本文对全球经济失衡定义进行概念界定,全面介绍了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理论近年来的发展。文章从四个不同视角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必要性。文章最后基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必要性,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论与不可持续论的理论依据与主要结论。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国际贸易 国际货币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已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了一些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理由。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理论根据,但它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它并没有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历史所证实。"全球经济再平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策陷阱和交易各方均输的后果。汇率只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非惟一因素,更不是根本性机制。在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条件下,美国要实现长期对外贸易平衡是不可能的。对外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
关键词:
全球经济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再平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明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热议。笔者从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入手,说明汇率不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再平衡离不开汇率杠杆,但不完全取决于汇率。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再平衡 汇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璞 王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期发布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距"有力、均衡及可持续"的目标仍相去甚远,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产出缺口依然较大,内部及外部再平衡进展缓慢。为使中期经济恢复稳健增长,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不同,前者必须持续改善其需求疲软的现状,而后者则要为外部融资环境可能出现的收紧做好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通过必要的联合行动,有效减少全球外部失衡以及内部扭曲,真正发挥提振市场信心和降低风险的重要作用。本刊节选该专题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翻译并发表,以供国内读者参考,作者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济的内外失衡 汇率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佩倩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本质是全球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回归平衡将是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这必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和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过去20年,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新国际分工体系,我国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未来国际分工的变化,我国开放型经济必须相应调整参与国际分工的定位,改变过去"大进大出"的发展路径和低成本竞争策略。
关键词:
全球经济 再平衡 开放型经济 新定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胡森晨 林洪羽 梁超
储蓄投资缺口与财政赤字、国际货币体系演化,以及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构成了当前有关全球经济失衡成因与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视角。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论框架的设定,本文构建了包含171个国家(地区)1990—2019年数据的面板数据模型,就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所考察的时期和范围内,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和格局变化等找寻,而诸如储蓄率、政府财政收支和金融发展等关键变量,也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和汇率水平可能并未对全球经济失衡造成显著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双赤字”的情形可能是存在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不存在,且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可能是提升经常项目余额水平的原因。
关键词:
全球经济发展 经济失衡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坤
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金融发展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国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来源。随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经济失衡的调整,同时还能促进危机后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复苏。与此同时,在强调并重视金融发展在失衡的调整与经济增长和复苏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够忽视各经济体存在具有显著差异的个体效应,特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个体效应,其中尤以中国的个体效应最为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球经济失衡 再平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正彦
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约占GDP的3.15%,这一比重大幅度下降,已经低于德国等贸易顺差大国,这反映了中国实现贸易平衡的政策取向。金融危机后,中国不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而是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贸易的基本平衡。2010年,美国提出了所谓量化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方案,虽然争议比较多。但是,这也是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一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涛 鲍晓
当前全球经济再平衡一直是各大重要会议的核心议题。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将充斥着各国利益的博弈。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如何在寻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前提下,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贡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雷达 赵勇 孙瑾
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到金融危机产生再到失衡调整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可持续的基础在于,美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发达和实体经济中高收益行业的存在。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经济失衡的调整将不可避免。从性质上看,本次美国金融危机是居民过度消费以及外部经济失衡纠偏调整的表现形式。同时,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没有改变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在缺乏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增长必将进入一个高波动低水平的增长阶段,此时任何指标反映的经济复苏都缺少创新的基础。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金融危机 经济复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