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0)
2023(5616)
2022(4662)
2021(4028)
2020(3211)
2019(6893)
2018(6686)
2017(12502)
2016(6197)
2015(6740)
2014(6589)
2013(6714)
2012(6592)
2011(6299)
2010(6613)
2009(6379)
2008(5795)
2007(5299)
2006(5002)
2005(4720)
作者
(18786)
(15931)
(15908)
(15213)
(10231)
(7474)
(7138)
(6028)
(6002)
(5677)
(5571)
(5225)
(5193)
(5159)
(4889)
(4872)
(4648)
(4575)
(4520)
(4145)
(4053)
(3802)
(3732)
(3711)
(3641)
(3606)
(3363)
(3154)
(3080)
(3016)
学科
(53934)
经济(53908)
管理(15545)
地方(15468)
方法(12855)
(12007)
地方经济(11963)
数学(11010)
数学方法(10961)
中国(10309)
业经(9308)
(9159)
企业(9159)
(8717)
(7875)
(6521)
金融(6521)
经济学(6490)
(6463)
贸易(6459)
环境(6408)
(6159)
(6045)
(5970)
产业(5658)
(5651)
农业(5523)
(5444)
关系(5394)
(5327)
机构
学院(100218)
大学(98975)
(56148)
经济(55257)
研究(41921)
管理(34379)
中国(31232)
理学(28773)
理学院(28390)
管理学(28042)
管理学院(27830)
(22098)
科学(21613)
(21115)
(20853)
研究所(18880)
经济学(18788)
财经(17513)
中心(17487)
经济学院(16544)
(15755)
(15114)
(15023)
北京(13750)
(13328)
师范(13270)
科学院(13108)
财经大学(12732)
社会(12266)
(12183)
基金
项目(59792)
科学(47566)
研究(45744)
基金(43695)
(37543)
国家(37255)
社会(31797)
科学基金(31715)
社会科(30251)
社会科学(30244)
(22290)
基金项目(22199)
教育(19672)
(18183)
自然(17735)
资助(17534)
编号(17424)
自然科(17299)
自然科学(17296)
自然科学基金(16998)
(15268)
成果(13986)
国家社会(13948)
重点(13855)
(13735)
经济(13608)
发展(13191)
(13138)
(13030)
课题(12508)
期刊
(73717)
经济(73717)
研究(36850)
中国(18747)
管理(15705)
(15475)
经济研究(13423)
科学(12113)
(11756)
学报(11142)
(10543)
金融(10543)
财经(9580)
业经(9499)
大学(9040)
问题(8993)
技术(8946)
学学(8636)
(8572)
农业(8173)
国际(8086)
(7838)
世界(7572)
教育(7092)
技术经济(6866)
统计(5791)
经济问题(5629)
经济管理(5468)
商业(5433)
改革(5185)
共检索到166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秀军  
在经历2021年的强劲反弹后,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全球就业形势改善有限,通胀水平屡创新高,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国际贸易增长乏力,跨境投资出现萎缩。展望未来一段时间,美欧货币政策紧缩的溢出效应、大规模经济制裁及其影响、全球债务可持续性、全球粮食与能源短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困局、全球经济治理的进展等问题值得关注,全球经济复苏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柴国基  
2013年,全球经济延续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温和复苏,且复苏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发达国家的财政问题出现缓解,金融市场相对平稳,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上升,其中美国率先退出实行了5年之久的超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晓松  
2011年全球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持续发酵,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造成了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的剧烈动荡;相比而言,新兴市场国家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但受外需环境恶化、较大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也出现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东  
2009年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大变革的重要年份,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领域趋于稳定;在通缩、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下,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刺激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退出或进行新的货币政策调整难以决断;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新的障碍;与此同时,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也在同步进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宇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以重创,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考验。从两个维度看,一是疫情促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许多潜在危机正由暗到明,如短期内很难解决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地缘政治对立、全球市场动荡以及国际合作碎片化等,并埋下较为严重的潜在风险;二是疫情折射出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危机,如日益扩大的债务赤字、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科技和贸易"脱钩"以及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思潮。未来,疫后宏观经济的复苏将迎来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内部更为精准、合理和稳健的政策协调预期,弥合政策基调与市场预期的"缺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东  
2010年上半年,受以希腊为典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弱和失业率上升等因素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显现端倪,全球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经济二次探底之说随即浮出水面。到了下半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的出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初步缓解,减少了对欧洲以及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压力,各国经济利好数据纷纷出台,全球经济实现了持续复苏性增长。2010年全球经济最终能够延续2009年的复苏态势实属不易,可谓是艰难复苏的一年;与此同时,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差距和不同步的进一步拉大,主要经济体国家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出现分化,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导致未来全球经济不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东  
2012年以来,在多重危机叠加下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下行成为不可更改的现实。在各种风险因素没有消除的情况下,疲弱的复苏态势将延续到2013年。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看,不仅各经济体增速下行风险进一步显现,而且发达经济体严重的债务和财政状况有可能使部分发达经济体增速下行形成惯性,甚至也会演变成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或经济"滞胀"。由此可见,潜在的风险使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更加坎坷,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危机的多样化将更加突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海永国  
铝行业的经济形势及前景展望●海永国铝是原材料中的重要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铝市场行情在经过1994、1995年的高价位运行后,1996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且行情急剧看跌,对铝生产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际铝已下跌到1389美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雪峰  
20 0 0年 ,全球经济呈现出多年来少见的旺势 ,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到 4 7%。但由于存在着股票市场动荡不定、欧元态势消沉、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升等不稳定因素 ,2 0 0 1年全球经济不能排除动荡的可能 ,经济结构调整仍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魏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14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重新阐释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复苏态势仍然很强劲。我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3年的3%上升到2014年的3.7%: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013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2.2%,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的4.7%提高到2014年的5.1%。其次,这种复苏大部分在预料范围内。相对于2013年10月份的预测水平,这次我们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向上修正了0.1个百分点。经济强劲复苏的根本原因是妨碍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正在被逐渐削弱。财政整顿的阻力正在下降,金融体系的创伤正在慢慢愈合,导致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真实还是虚幻?全球经济走过拐点,走出危机后的调整期,已经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归到正常增长轨道,2018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笔者认为,这是真实的复苏,对于那些深受危机冲击的主要发达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改善。2017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从危机时的10%左右大幅下降至4.1%,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非常接近4%左右的充分就业水平;美国通胀率2%,核心通胀率1.8%,基本实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跃春  
2013年,世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势头弱于上年。突出变化是西方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态势,新兴市场增速普遍放缓。东西方国家均加快了区域合作脚步,各种形式的自贸区加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风景线。在全球经济走弱,尤其是新兴市场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挑战增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势头。一季度,各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但二季度以来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尽管各主要经济体私人消费和投资有所恢复,但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全球总需求增长明显乏力,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希腊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一定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救助和刺激政策空间缩小,政策手段及效果的局限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于潇  
1999年以来,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东亚国家出现经济复苏迹象,如汇率基本稳定,股票市场活跃,出口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增加。东亚经济真的复苏了吗?我们认为;东亚经济复苏的进程将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内部经济调整状况的影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断言东亚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复苏的阶段为时尚早,同时,东亚国家再次陷入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调整步伐,是东亚国家走向全面复苏的基础,也是21世纪东亚国家创造新一轮经济发展空间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