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3)
2023(4990)
2022(4122)
2021(3452)
2020(2810)
2019(6270)
2018(6112)
2017(11990)
2016(6049)
2015(6695)
2014(6781)
2013(7078)
2012(6847)
2011(6372)
2010(6684)
2009(6633)
2008(5990)
2007(5490)
2006(5262)
2005(5024)
作者
(18646)
(15853)
(15832)
(15317)
(10131)
(7433)
(7038)
(6176)
(6008)
(5862)
(5581)
(5263)
(5253)
(5100)
(5095)
(4908)
(4639)
(4584)
(4516)
(4134)
(4080)
(3797)
(3759)
(3740)
(3685)
(3648)
(3334)
(3257)
(3190)
(3047)
学科
(55512)
经济(55489)
管理(15670)
地方(15654)
(15026)
方法(14869)
数学(13176)
数学方法(13138)
地方经济(12039)
中国(10848)
(9706)
企业(9706)
(9703)
业经(8971)
(8764)
农业(7766)
经济学(6708)
(6386)
环境(6381)
贸易(6379)
(6105)
(5809)
金融(5809)
(5741)
(5738)
产业(5703)
(5538)
(5466)
(5241)
资源(4800)
机构
学院(99831)
大学(99340)
(58759)
经济(57950)
研究(40620)
管理(35337)
中国(30072)
理学(29871)
理学院(29506)
管理学(29154)
管理学院(28948)
(23149)
科学(21284)
(20410)
(20410)
经济学(20380)
财经(18343)
研究所(18280)
经济学院(18032)
中心(16710)
(16609)
(15219)
(14338)
(13512)
财经大学(13368)
北京(13162)
科学院(12836)
(12199)
师范(12117)
社会(11978)
基金
项目(60320)
科学(48147)
基金(45031)
研究(44572)
(38846)
国家(38563)
科学基金(32902)
社会(32118)
社会科(30639)
社会科学(30634)
基金项目(22818)
(22484)
教育(18791)
资助(18662)
自然(18546)
(18215)
自然科(18107)
自然科学(18103)
自然科学基金(17785)
编号(16021)
(15265)
国家社会(14489)
(14244)
经济(14119)
重点(13886)
(13520)
发展(13123)
成果(13082)
(12957)
中国(12186)
期刊
(73167)
经济(73167)
研究(36372)
中国(18836)
(17352)
管理(15448)
经济研究(13431)
科学(12775)
(12606)
学报(12474)
财经(10468)
大学(9992)
学学(9726)
(9544)
金融(9544)
问题(9499)
(9334)
技术(9124)
业经(8943)
农业(8432)
技术经济(7535)
(7453)
世界(7148)
国际(7067)
统计(6525)
经济问题(6044)
经济管理(5545)
(5500)
经济学(5206)
商业(5179)
共检索到163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宇  
<正>经历三年疫情,全球经济稳步迈向复苏之路。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各有特点,随着“疤痕效应”减弱,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呈现出较好的韧劲复苏态势,部分新兴经济体保持稳步复苏走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3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速分别为1.6%和4.1%,总体上处于“软着陆”阶段,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大型新兴经济体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鑫  赵鑫铖  
本文以罗默(2001)的"增长阻力"分析框架为基础,选取我国各省1986-2008年的能源与经济数据,着重分析能源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阻力。实证结果发现,能源对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阻力各不相同:能源对西部地区的增长阻力最大为1.37%,对东部地区的增长阻力次之为1.0%,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阻力最小为0.54%。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国良  路兴中  
能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能源与金融正在逐步由合作走向相互融合,关系日益密切。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约束力即"阻力",构建了纳入能源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对能源资源经济"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模型结论,提出了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鑫  赵鑫铖  张越  
本文采用1981~2009年中国经济及三次产业数据估算了能源对中国经济及三次产业的增长阻力。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对三次产业的增长阻力各不相同:能源对第二产业的增长阻力最大为8.5957%,能源对第三产业的增长阻力次之为6.6238%,能源对第一产业的增长阻力最小为0.212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恒  
就都市经济增长问题,文章从个人效用角度出发,通过自主构建理论分析模型的方式,选取中国4大都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确定、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模型引入、模型构建、分析模型等若干环节,从个人效用角度阐述了都市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对中国都市经济增长展开实证研究,从而为中国都市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慧莲  郝佳根  
近几年,反经济全球化思潮泛起,并被一些国家付诸于具体的行动,引起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的忧虑。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遇阻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未来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是科技进步,二是中国力量。阻力则主要来自:美国从经济全球化的前沿后退,国际公共产品提供不足;主要国家的政治意愿不强,难以达成高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现有国际组织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彼此之间合作不力。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中美"双头"模式可能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前提是中美之间不发生激烈对抗;中国要在维护既有国际经济制度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制度性权利,围绕共同的利益关切点推动国际经济合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璞  王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期发布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距"有力、均衡及可持续"的目标仍相去甚远,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产出缺口依然较大,内部及外部再平衡进展缓慢。为使中期经济恢复稳健增长,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不同,前者必须持续改善其需求疲软的现状,而后者则要为外部融资环境可能出现的收紧做好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通过必要的联合行动,有效减少全球外部失衡以及内部扭曲,真正发挥提振市场信心和降低风险的重要作用。本刊节选该专题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翻译并发表,以供国内读者参考,作者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张广斌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货币政策效果不彰,进而引发了我们对全球货币体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怀疑。从维克赛尔和凯恩斯关于全球货币体系构建的理论设想,以及全球货币体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现实运转来看,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关键点,在于由谁来充当国际本位,并行使补救全球信用循环不足的职能。依此,推导出当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较大转移时,全球货币体系就到了需要调整的时期。否则,理论张力会崩断,特里芬难题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之而增加。对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历史梳理,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张广斌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货币政策效果不彰,进而引发了我们对全球货币体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怀疑。从维克赛尔和凯恩斯关于全球货币体系构建的理论设想,以及全球货币体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现实运转来看,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关键点,在于由谁来充当国际本位,并行使补救全球信用循环不足的职能。依此,推导出当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较大转移时,全球货币体系就到了需要调整的时期。否则,理论张力会崩断,特里芬难题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之而增加。对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历史梳理,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谷源洋  
由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数据变化频繁,因而增加了对2002年世界经济预测和判断的难度,以致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始终好像“雾里看花”。但可以确定的是,内在消费不足、企业投资不振、全球企业破产增加、金融市场动荡、股市市值缩水、资本流动减速、国际油价上涨、消费物价处于低水平、市场保护加剧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当今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因此,2002年世界经济虽有所复苏,但复苏势头不强;国际贸易虽有所增长,但增幅不高,世界经济处于衰退后调整期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闫坤  张鹏  
2009年的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前降后升的态势。"绿色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量,美国"新经济模式"的萌芽值得关注。增长背后的失业率上升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但"无就业增长"的内在逻辑和潜在机遇却已逐步显化。我国经济率先进入了复苏轨道,积极财政政策也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形势发展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以供给管理为主体,融选择性支持、自动稳定安排和相机抉择于一体的"战略性财政政策"组织建议和运行模拟方案,进而形成了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安排。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布卢姆  米·艾汉高丝  马可·E·特龙斯  熊爱宗  
一些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认为在经历大衰退两年的困苦时期之后,全球经济将会出现快速反弹。但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并没有按这一脚本运行,在经过严重的衰退之后,发达经济体仅出现了脆弱而缓慢的复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章恒全  张陈俊  张万力  
借鉴改进的C-D函数和RomeR的经济增长阻力分析框架,分地区分产业测算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阻力。研究发现,资本和技术的弹性大于水资源和劳动;各省份各产业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水资源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阻力最大,尤其是东部省份,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不仅受到资本弹性、水资源弹性、劳动弹性的影响,水资源受到限制情况下增长率的取值也将影响到增长阻力的测算结果。因此,可以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增强技术的作用降低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魏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14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重新阐释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复苏态势仍然很强劲。我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3年的3%上升到2014年的3.7%: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013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2.2%,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的4.7%提高到2014年的5.1%。其次,这种复苏大部分在预料范围内。相对于2013年10月份的预测水平,这次我们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向上修正了0.1个百分点。经济强劲复苏的根本原因是妨碍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正在被逐渐削弱。财政整顿的阻力正在下降,金融体系的创伤正在慢慢愈合,导致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