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00)
- 2023(19479)
- 2022(16894)
- 2021(15587)
- 2020(13360)
- 2019(30727)
- 2018(30533)
- 2017(58698)
- 2016(31843)
- 2015(36277)
- 2014(36271)
- 2013(36014)
- 2012(33117)
- 2011(29931)
- 2010(30235)
- 2009(28177)
- 2008(27455)
- 2007(24313)
- 2006(21193)
- 2005(18725)
- 学科
- 济(142855)
- 经济(142706)
- 管理(91796)
- 业(86234)
- 企(72128)
- 企业(72128)
- 方法(64212)
- 数学(56404)
- 数学方法(55557)
- 农(33976)
- 财(33298)
- 中国(33250)
- 学(31336)
- 地方(29091)
- 业经(28985)
- 贸(23597)
- 贸易(23584)
- 制(23430)
- 易(22790)
- 农业(22766)
- 理论(22489)
- 务(21381)
- 财务(21286)
- 财务管理(21236)
- 和(20723)
- 企业财务(20125)
- 环境(20002)
- 银(19385)
- 银行(19321)
- 融(19264)
- 机构
- 大学(462244)
- 学院(461499)
- 济(187875)
- 经济(183822)
- 管理(179689)
- 理学(155978)
- 研究(155348)
- 理学院(154211)
- 管理学(151102)
- 管理学院(150284)
- 中国(115477)
- 科学(97983)
- 京(97576)
- 财(84263)
- 所(79272)
- 农(76574)
- 研究所(72478)
- 中心(70902)
- 业大(70329)
- 财经(68176)
- 江(67762)
- 经(61833)
- 北京(61528)
- 农业(60234)
- 范(60113)
- 师范(59499)
- 经济学(57185)
- 院(56332)
- 州(54421)
- 经济学院(51403)
- 基金
- 项目(314389)
- 科学(246432)
- 基金(227810)
- 研究(224921)
- 家(199843)
- 国家(198230)
- 科学基金(169758)
- 社会(140380)
- 社会科(133059)
- 社会科学(133021)
- 省(123328)
- 基金项目(120103)
- 自然(112844)
- 自然科(110222)
- 自然科学(110194)
- 自然科学基金(108181)
- 教育(104622)
- 划(103981)
- 资助(95690)
- 编号(91233)
- 成果(73546)
- 重点(70992)
- 部(68897)
- 发(66698)
- 创(64573)
- 课题(63270)
- 科研(60764)
- 创新(60334)
- 教育部(58794)
- 大学(58438)
- 期刊
- 济(204152)
- 经济(204152)
- 研究(132403)
- 中国(83939)
- 学报(75563)
- 科学(68598)
- 农(68175)
- 管理(65222)
- 财(64885)
- 大学(56696)
- 学学(53664)
- 教育(48279)
- 农业(46673)
- 技术(42183)
- 融(37886)
- 金融(37886)
- 经济研究(33675)
- 财经(33430)
- 业经(31997)
- 经(28584)
- 问题(26156)
- 业(24751)
- 统计(24312)
- 技术经济(23831)
- 图书(22169)
- 策(21846)
- 版(21813)
- 理论(21287)
- 科技(21127)
- 商业(20603)
共检索到669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关键词:
多层因子模型 经济周期 协同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关键词:
多层因子模型 经济周期 协同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智明 郭永济 李鹏
本文对全球169个经济体1991—2013年的产出、居民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增长率数据进行估计,以探究全球经济周期相互依存度的动态演变过程。运用动态分层因子模型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的宏观经济波动分解为全球因子、组别因子、国家层面因子和异质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周期对发达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强于对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明显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同性较为明显,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但也存在"脱钩"现象。中国的经济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但与新兴经济体的...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趋同 脱钩 动态分层因子模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基于贝叶斯动态潜在因子模型,研究28个省1953-2014年省级经济周期,估计影响所有省份产出、消费和投资的全国因子和影响对应省份三大变量的省份因子,研究发现:全国因子走势与全国实际GDP增速走势高度相似,全国因子能解释大部分地区产出一半以上的波动;以1978年为时间节点将全样本分成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发现改革开放后全国因子对大多数省份产出波动的解释程度比改革开放前有所下降。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全国因子的作用在减弱,而各省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彬 童笛
本文利用基于吉本斯抽样估算的贝叶斯潜在多动态因子模型,估算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实际产出波动的全国、地区和省份动态因子,发现全国动态因子和区域动态因子较好得刻画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区域经济事实。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全国动态因子是省份第二产业实际产出波动最重要的驱动力,异质性成分是省份第一、第三产业实际产出波动的主要驱动力,区域动态因子影响力弱,省份动态因子对第一、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类型动态因子对各产业影响程度的省份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和区域以及省份特征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粟壬波 陈乐一
基于1990-2013年中国及其28个主要贸易伙伴的相关数据,在非线性框架内探讨中国经济周期国际协同在不同区制、不同国家组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制内国际协同的持续性存在非对称性;面对区制状态转换的冲击,中国经济的动态调整行为在持续时间、反应速度及调整幅度上存在差异;双边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相似度与金融开放程度对国际协同的影响存在国家异质性特征;贸易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周期国际协同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振亚 邓磊
本文利用高维机制转换因子模型(LD-RS-FM)研究大规模经济数据的机制转换特征和经济的周期性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PCA)和共同因子自回归的二步分析方法,LD-RS-FM从大规模变量中提炼出维数较小并可以概括经济周期运动的共同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机制转换分析。这些共同因子代表了大部分宏观经济运动的趋势和特征,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化含义。实证结果表明,LD-RS-FM在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特征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因子模型 机制转换 主成分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先确定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投资波动与产出高度相关,产出波动高于消费波动,但低于投资波动。然后,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和借贷约束引入RBC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本文模型能够解释实际消费、就业、投资和产出波动的82.22%、79.09%、99.75%、99.57%;(2)这一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引入偏向性技术变迁与中性技术冲击的包含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说明这一模型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与正的中性技术冲击具有正财富效应相反,正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具有明显的负财富效应特征;我国1979-2007年间推行的降低劳动弹性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工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增加、资本积累与GDP产出的提高,故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文辉 陈德胜 宿媛媛 陈炜
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投资规模是否过度一直是实务界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文章采用实际GDP增长率、资本形成总额、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市场资本总额和CPI作为系统关键变量,通过VEC模型分析投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关键词:
过度投资 经济周期 VEC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石柱鲜 刘俊生 吴泰岳
本文应用多变量动态马尔科丈转移因子模型对我国1991年1月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通过选取两组与经济景气一致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多变量动态马尔科夫转移因子模型对不同组指标的分析是一致的;根据模型所构造出的景气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两个指数不论从变动趋势和峰谷转折点,还是波动幅度上都极其相似;通过对经济周期转折点测定,并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对比,我们认为用多变量动态马尔科夫转移因子模型刻画经济周期的特征是有效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一峰
在转型期间,中国地区经济可能出现"短暂发散、最终趋同"的增长趋势。传统的经济趋同研究方法会错误地把这种情形当成经济中不存在趋同的证据。要正确地处理这种情形,必须考虑地区之间的异质性,并容许这种异质性具有各自的时变特征,这就需要借助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来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该模型对转型经济下的中国地区经济趋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拒绝了全国范围内经济趋同的假设之后,进一步利用聚类方法,找出了三个趋同俱乐部。我们的研究同时发现,上海和贵州并未进入任何一个趋同俱乐部,这个结论是以往的研究没有发现的。最后,我们对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本文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中国经济波动是技术因素、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综合影响的共同产物。此外,本文证实改革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熊豪
笔者基于1997年~2012年季度经济总量数据,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表现出不同的协动性,具有从区制1到区制3逐渐增强的区制依赖特点;金砖国家各区制内发展速度位次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对金砖国家经济协动在"共同低速增长"和"共同高速增长"区制内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共同中速增长"区制内有消极影响。
关键词:
金砖国家 经济周期协动 区制依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孙飞虎 王绵斌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两者处于显著的跨区制动态协同期,且处于协同期的电力周期与经济周期在时间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