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8)
2023(3889)
2022(3232)
2021(2605)
2020(2111)
2019(4590)
2018(4483)
2017(8700)
2016(4305)
2015(4809)
2014(4867)
2013(5083)
2012(5068)
2011(4970)
2010(5234)
2009(5064)
2008(4626)
2007(4168)
2006(4068)
2005(3863)
作者
(13431)
(11573)
(11472)
(11072)
(7532)
(5355)
(5171)
(4405)
(4318)
(4225)
(4046)
(3869)
(3745)
(3678)
(3609)
(3554)
(3402)
(3325)
(3241)
(3032)
(2794)
(2774)
(2735)
(2701)
(2697)
(2653)
(2379)
(2290)
(2240)
(2225)
学科
(48793)
经济(48772)
地方(14107)
方法(11816)
管理(11598)
地方经济(11454)
数学(10684)
数学方法(10652)
中国(7976)
(7954)
(7169)
业经(7060)
经济学(6172)
(5989)
企业(5989)
环境(5470)
(5315)
金融(5315)
(5123)
(4878)
产业(4750)
(4559)
(4538)
世界(4436)
(4405)
关系(4230)
(4199)
(4190)
资源(4188)
贸易(4187)
机构
大学(75654)
学院(75520)
(47617)
经济(46956)
研究(31522)
管理(25866)
中国(23161)
理学(21670)
理学院(21403)
管理学(21200)
管理学院(21041)
(18503)
经济学(16984)
(15658)
科学(15537)
(15264)
经济学院(14973)
财经(14828)
研究所(13986)
(13374)
中心(12769)
(11146)
(10935)
财经大学(10794)
社会(10071)
科学院(10034)
北京(10003)
经济研究(9728)
(9296)
师范(9263)
基金
项目(43643)
科学(35010)
基金(32920)
研究(32843)
(27907)
国家(27713)
社会(24543)
科学基金(23718)
社会科(23447)
社会科学(23442)
基金项目(16305)
(15779)
教育(13855)
资助(13840)
(12726)
自然(12563)
自然科(12237)
自然科学(12235)
(12205)
经济(12103)
自然科学基金(12019)
(11424)
编号(11388)
国家社会(11196)
发展(10164)
(10041)
(9999)
重点(9996)
成果(9576)
中国(9231)
期刊
(61238)
经济(61238)
研究(29551)
(13487)
中国(12946)
经济研究(11620)
管理(11600)
财经(8767)
科学(8573)
(8019)
金融(8019)
学报(7908)
(7811)
问题(7617)
(7313)
技术(6998)
业经(6722)
大学(6537)
学学(6380)
技术经济(6166)
世界(5993)
(5953)
国际(5837)
统计(5470)
经济问题(4868)
经济学(4845)
农业(4814)
(4511)
经济管理(4451)
改革(4343)
共检索到125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永定  
全球经济不平衡,简单来说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项目顺差。2006年全球不平衡在进一步恶化。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6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存在于中国、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小雪  
2021年初,印度遭遇了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年末又笼罩在疾速扩散的变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阴影下。尽管如此,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的预测,印度经济2021财年(2021年4月初~2022年3月底)将实现9.7%的增长率。这个增速其实算不上“奇迹”,因为它是在上年经济萎缩了7.3%基础上实现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国立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4年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特征,那就是"分化"。就货币财政政策而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依然维持货币宽松,欧日刺激政策不断加码,财政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发达经济体患上了"宽松"政策依赖症。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势各异,俄罗斯、巴西连续加息,智利、土耳其和匈牙利下调基准利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开始于1976年。作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先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后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中国。日本作为美国以前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其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最高曾达到70%(1981年)。2001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应习文  
一是从人口与劳动力失衡来看。"全球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人口与劳动力的全球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通过产业的全球化分布,即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产业布局到低收入国家,从而同时实现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满足发达国家产品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全球人口的自由流动,以移民的方式将劳动力由低收入国家转移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应习文  
一是从人口与劳动力失衡来看。"全球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人口与劳动力的全球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通过产业的全球化分布,即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产业布局到低收入国家,从而同时实现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满足发达国家产品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全球人口的自由流动,以移民的方式将劳动力由低收入国家转移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日内瓦国际货币银行研究中心(ICMB)2012年度重点问题报告的主题是国际合作和国际治理,多位来自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针对该报告进行了研讨。本文认为,欧美学界、金融界主流对全球外部经济不平衡问题存在思维定势,其他重大问题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在中国问题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及较小的发达国家与欧美发达大国的立场和观点存在较大差异;加强中国金融界与欧洲金融界的学术交流和政策对话大有可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永定  
2005年12月10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杂志联合主办了“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研讨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2005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其与中国经济金融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辟专栏分2期刊出这些专家的演讲,以供读者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一、全球经济不平衡造成全球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美国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这种理论的基础说起来也很简单,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定义,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差就等于经常项目差额,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低于这个国家的投资,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有经常项目的逆差和外贸的逆差。所以,要消除经常项目逆差,就必须纠正储蓄和投资的不平衡。就美国的情况来讲,美国必须提高储蓄率,美国的国际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魏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14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重新阐释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复苏态势仍然很强劲。我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3年的3%上升到2014年的3.7%: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013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2.2%,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的4.7%提高到2014年的5.1%。其次,这种复苏大部分在预料范围内。相对于2013年10月份的预测水平,这次我们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向上修正了0.1个百分点。经济强劲复苏的根本原因是妨碍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正在被逐渐削弱。财政整顿的阻力正在下降,金融体系的创伤正在慢慢愈合,导致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真实还是虚幻?全球经济走过拐点,走出危机后的调整期,已经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归到正常增长轨道,2018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笔者认为,这是真实的复苏,对于那些深受危机冲击的主要发达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改善。2017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从危机时的10%左右大幅下降至4.1%,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非常接近4%左右的充分就业水平;美国通胀率2%,核心通胀率1.8%,基本实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已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了一些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理由。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理论根据,但它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它并没有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历史所证实。"全球经济再平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策陷阱和交易各方均输的后果。汇率只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非惟一因素,更不是根本性机制。在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条件下,美国要实现长期对外贸易平衡是不可能的。对外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斌  吴频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二十国集团(G20)围绕再平衡的量化指标已进行了几轮角力。我们认为,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