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4)
- 2023(13232)
- 2022(11008)
- 2021(9987)
- 2020(8059)
- 2019(18051)
- 2018(17522)
- 2017(33643)
- 2016(18048)
- 2015(19722)
- 2014(19565)
- 2013(19218)
- 2012(17763)
- 2011(15776)
- 2010(16507)
- 2009(15406)
- 2008(15232)
- 2007(13616)
- 2006(12317)
- 2005(11341)
- 学科
- 济(89031)
- 经济(88963)
- 管理(56740)
- 业(51957)
- 企(42186)
- 企业(42186)
- 财(31017)
- 方法(29016)
- 数学(25254)
- 数学方法(24954)
- 中国(24053)
- 地方(22929)
- 农(21717)
- 业经(17745)
- 学(16989)
- 制(16983)
- 务(15503)
- 财务(15473)
- 财务管理(15424)
- 企业财务(14669)
- 农业(14614)
- 地方经济(14200)
- 贸(13884)
- 贸易(13876)
- 策(13861)
- 财政(13817)
- 环境(13506)
- 易(13441)
- 银(13364)
- 银行(13348)
- 机构
- 学院(255997)
- 大学(250528)
- 济(116926)
- 经济(114672)
- 管理(93765)
- 研究(91484)
- 理学(79655)
- 理学院(78804)
- 管理学(77568)
- 管理学院(77064)
- 中国(69420)
- 财(60888)
- 科学(52114)
- 京(51162)
- 所(46113)
- 财经(44467)
- 研究所(41083)
- 中心(40479)
- 经(40169)
- 江(40139)
- 农(38320)
- 经济学(37178)
- 经济学院(33115)
- 院(32880)
- 业大(32783)
- 财经大学(32356)
- 北京(32241)
- 范(32159)
- 师范(31882)
- 州(31301)
- 基金
- 项目(160618)
- 科学(126829)
- 研究(120179)
- 基金(116224)
- 家(100343)
- 国家(99493)
- 科学基金(85438)
- 社会(78631)
- 社会科(74655)
- 社会科学(74637)
- 省(63189)
- 基金项目(59316)
- 教育(54566)
- 自然(52491)
- 划(51929)
- 自然科(51301)
- 自然科学(51289)
- 自然科学基金(50358)
- 资助(47971)
- 编号(47915)
- 成果(40026)
- 发(36442)
- 重点(36438)
- 部(35210)
- 课题(34335)
- 创(33416)
- 性(33081)
- 国家社会(32960)
- 创新(31268)
- 教育部(30677)
- 期刊
- 济(140960)
- 经济(140960)
- 研究(84106)
- 中国(52482)
- 财(51550)
- 管理(37416)
- 农(35847)
- 学报(35545)
- 科学(33502)
- 大学(27533)
- 融(27159)
- 金融(27159)
- 学学(26342)
- 教育(25342)
- 经济研究(24864)
- 农业(24127)
- 财经(23224)
- 技术(21591)
- 业经(21203)
- 经(20116)
- 问题(17259)
- 贸(15267)
- 技术经济(13663)
- 国际(13265)
- 统计(12610)
- 世界(12557)
- 业(12228)
- 现代(11800)
- 商业(11774)
- 策(11649)
共检索到404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闫坤 张鹏
2009年的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前降后升的态势。"绿色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量,美国"新经济模式"的萌芽值得关注。增长背后的失业率上升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但"无就业增长"的内在逻辑和潜在机遇却已逐步显化。我国经济率先进入了复苏轨道,积极财政政策也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形势发展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以供给管理为主体,融选择性支持、自动稳定安排和相机抉择于一体的"战略性财政政策"组织建议和运行模拟方案,进而形成了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安排。
关键词:
绿色经济 无就业增长 战略性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张鹏
2009年的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出前降后升的增长态势。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以新能源、低排放、可持续为显著特征的"绿色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量。实体经济的恢复并未带来就业的有效增长,"无就业增长"既为全球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也给世界各国政府带来了棘手的社会问题。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绿色经济"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有可能以此为基础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国经济于下半年伊始率先进入了复苏轨道,呈现出下列特点:宏观经济呈加速增长态势,总体复苏形势良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重点倾斜民生领域,房地产投资已现过热;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张鹏
2009年世界正处于一个暗流涌动的转型期。主要经济体在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却得以调整和化解。在良好复苏前景的支持下,沉淀在经济中的扩张性政策效力开始被激活,通货膨胀的压力骤然增大,但失业问题却更加严峻。总体上我国主要税种的收入呈增长趋势,财政收入体系的自动调节功能得到完善,财政支出重点逐步向社会事务转移,形成了由经济外延性扩张向社会外延性扩张的转变。为防范通货膨胀,支持经济快速复苏,我们应采用带有内部收敛性的政策协同,在推动经济复苏增长的同时,有效防止和控制通货膨胀就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晓华 李静雯
经济增长目标所引致的策略性财政政策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将会产生长远影响。利用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策略性财政政策与产业协同集聚之间的内在经济逻辑。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压缩社会服务性支出、扭曲税收竞争行为和扩张土地财政等路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金融制度、法律制度、产权制度以及落实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负面影响。此外,空间视角下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本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具有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深化政绩考核机制、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完善制度环境等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颖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与创新带来的垄断势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非帕雷托最优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将阻碍经济增长;加快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进步以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财政政策能纠正市场失效,使长期经济增长达到社会最优。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市场失效 财政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满向昱 宋彦蓉 郑志聪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其对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影响效果的精准测度。为此,本文利用经济增长及财政收支1992年至2013年的月频数据,运用STVAR模型及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法从多个视角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不论是在财政政策类型角度下还是不同经济增长状态角度下均对产出存在非对称影响,据此提出重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根据经济运行状态相机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注意宏观调控的稳步推进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等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成晓 张东敏
本文以中国1993-2013年的国民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比较了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对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两种拥挤性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性及最优财政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与长期经济增长率负相关,相关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正相关,规模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负相关;相关拥挤性减弱了财政支出政策的扩张效应,对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规模拥挤性对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比较强烈,对最优宏观税负和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没有影响;最优宏观税负随着相关拥挤性的增加而增加,最优财政支出规模随着...
关键词:
拥挤性 税收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本文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充分就业增长率”、“国民支出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最优经济增长率”,分析了提高各种经济增长率的财政政策措施,总结出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率的财政政策。据此指出,我国现行财政政策应是松紧结合:适度提高财政集中程度,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资结构,提高财政投资的产出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陆丰泉
香港经济增长中的财政政策陆丰泉香港经济自50年代中期起飞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199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按当年价格计算达6330.23亿港元,1992年人均国民收入高达16382美元。这一指标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比许多欧州国家还要高。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东
今天,我们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首开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启动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管理之先河,特别是最近增发国债支持公共投资的扩张,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能否从中外更长的历史时期就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呢?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泽恒 高勇 严福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穷志 何奇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拓展的交叠世代模型,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实现均衡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时,均衡增长政策是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健康保障支出;反之则是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从积极转向消极。因此,中国应当逐步降低财政支出规模,并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到公共教育领域。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均衡增长 财政政策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力平 庆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