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8)
- 2023(14370)
- 2022(12376)
- 2021(11771)
- 2020(9805)
- 2019(22361)
- 2018(21903)
- 2017(42470)
- 2016(22782)
- 2015(25523)
- 2014(25544)
- 2013(25252)
- 2012(23090)
- 2011(20687)
- 2010(20775)
- 2009(19392)
- 2008(18069)
- 2007(15888)
- 2006(13974)
- 2005(12593)
- 学科
- 济(85492)
- 经济(85400)
- 管理(64405)
- 业(63981)
- 企(54219)
- 企业(54219)
- 方法(40751)
- 数学(35184)
- 数学方法(34757)
- 银(34321)
- 银行(34174)
- 行(32592)
- 融(31162)
- 金融(31161)
- 中国(28673)
- 制(24390)
- 财(23864)
- 农(21590)
- 学(19615)
- 业经(19590)
- 地方(18736)
- 理论(16612)
- 务(16571)
- 财务(16497)
- 财务管理(16471)
- 技术(16084)
- 企业财务(15777)
- 农业(15192)
- 贸(14756)
- 贸易(14740)
- 机构
- 大学(316427)
- 学院(313703)
- 管理(124795)
- 济(122262)
- 经济(119369)
- 理学(107786)
- 理学院(106593)
- 研究(105394)
- 管理学(104568)
- 管理学院(104016)
- 中国(89203)
- 京(67962)
- 科学(65992)
- 财(57999)
- 所(52728)
- 农(52017)
- 中心(50787)
- 研究所(48349)
- 业大(47077)
- 财经(46956)
- 江(45373)
- 北京(43246)
- 经(42776)
- 农业(40942)
- 范(40373)
- 师范(39916)
- 院(38528)
- 州(38472)
- 经济学(37096)
- 财经大学(35469)
- 基金
- 项目(217994)
- 科学(170884)
- 研究(158226)
- 基金(157980)
- 家(137916)
- 国家(136779)
- 科学基金(117403)
- 社会(97810)
- 社会科(92803)
- 社会科学(92780)
- 省(85046)
- 基金项目(83820)
- 自然(77642)
- 自然科(75849)
- 自然科学(75832)
- 自然科学基金(74451)
- 教育(72343)
- 划(72037)
- 资助(65959)
- 编号(63803)
- 成果(51607)
- 重点(48783)
- 部(47683)
- 创(46057)
- 发(46047)
- 课题(44048)
- 创新(42935)
- 科研(42041)
- 教育部(40859)
- 大学(40663)
- 期刊
- 济(126930)
- 经济(126930)
- 研究(95060)
- 中国(61900)
- 融(52077)
- 金融(52077)
- 学报(51057)
- 科学(46895)
- 农(45794)
- 管理(45173)
- 财(43321)
- 大学(38462)
- 学学(36192)
- 教育(34700)
- 农业(30014)
- 技术(27380)
- 财经(22747)
- 经济研究(20448)
- 业经(19767)
- 经(19249)
- 理论(17481)
- 科技(17111)
- 图书(16325)
- 实践(16268)
- 践(16268)
- 问题(15953)
- 业(15268)
- 技术经济(14859)
- 版(13983)
- 现代(13910)
共检索到468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胜 闫晗 边鹏
面向金融稳定理事会2018年发布的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研发、推广、应用、投入、影响、基础、风控7个方面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金融科技指数,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进行微观评估,比较并分析各银行、各国、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亚洲、北美地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排名总体领先,各项金融科技能力一级指标排名领先的银行也以亚洲、北美地区居多。总结金融科技指数排名领先银行和地区的特点,得出以下启示: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政策引导;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提升对金融科技的研发、应用、推广能力;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市场培育和客户教育。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春娜
复杂网络为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重要性机构提供了全局性视角,但由于数据获取上的局限,我国银行系统网络构建存在困难。利用贝叶斯方法和2013—2015年银行资产负债数据构建银行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性损失测度指标,并讨论规模与网络中心性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处于银行系统的枢纽位置;同业负债和入度对银行个体风险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本缓冲和出度增大能够降低局部危机造成的整体损失。因此,规模仍是影响银行系统重要性的主要因素,而银行之间的关联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王振磊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运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股票市场日收益率数据,对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做了静态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与银行规模基本一致,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靠前。金融危机以来,所有银行的系统性影响指数(SII)和附带破坏指数(CDI)值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总体上看,不同时期国内银行SII值和CDI值计算结果均远高于相关研究中以国外银行为样本的计算结果。这一方面说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银行业体系可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 极值理论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虹
金融稳定理事会2013年末圈定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测算评估。定量指标从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等五大类别评估一家银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在国内,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13家主要银行参与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评估测算和信息披露。本文选取13家银行披露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对我国主要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及资本充足率压力做了分析和对比。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是对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高低程度的评价,不是对商业银行内部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 评估指标 披露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王莹
本文基于贝叶斯图模型测度的银行网络,第一次将网络结构中的传染风险和银行的个体风险相结合,设计了考虑网络结构因素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对中国上市的14家银行进行了系统重要性评估。该指数可以用来衡量银行破产或崩溃时对系统造成的外溢效应大小,不仅有助于克服综合指数法无法避免的大型银行由于政府救助的必然性产生的道德风险,还保持了综合指数法的易操作性,为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和分类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的个体风险排名与资产规模排名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但个体风险排名与传染风险排名差异较大。2016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指数 银行网络 贝叶斯图模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静 张佳
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国际银行监管机构提出的新概念,其评估方法还未达成一致。本文根据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的监管理念,从规模、关联性和复杂性出发,对附带破坏指数CDI做出改进,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和规模加权的稳定尾部相依函数,评估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上市银行股票收益极端值之间的关联性明显增加,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高于其他银行。因此,从宏观审慎和防范系统风险的角度出发,应着重加强对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监管,避免"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减少社会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高江健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评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动态和国际比较,然后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根据此方法,确定了目前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危机前后各银行系统重要性及来源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银行 指标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璞 刘轶 鄢俊华
本文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特点及所处环境,构建了评价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中国 16 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在第一梯队的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梯队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梯队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为实现有效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应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与损失吸收能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严格控制杠杆率,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有效的危机响应机制和处置程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金宇
2019年1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共同印发《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在《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具体化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评估方法,通过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并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监管判断,进而对不同组别的银行实行差异化监管,意味着我国将正式确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课题组
2015年11月3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更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入选,加上此前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笔者通过分析G-SIBS的治理要求、国际大型银行实践,旨在探索我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层面适应G-SIBS新要求的对策和举措。G-SIBS监管要求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马亚芳
从系统整体出发,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诱发机制进行分析,考察系统外部冲击和系统内部传染两种诱因作用下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银行的内部脆弱程度指标,以反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单家银行的影响程度;并在测算系统性风险时同时考虑了相关银行和其存款客户遭受的损失,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采用夏普利值计算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以此评估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与其他银行的关联性是影响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熊启跃 张文婧
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大而不能倒"问题,自2011年起,金融稳定委员会开始推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并对上榜银行提出了更审慎的监管要求。从已公布的9期名单看,G-SIBs成员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洲G-SIBs数量不断下降,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多。为降低监管成本,多数G-SIBs采取了去同业、去复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大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近些年来中资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持续快速上升,由此产生的监管成本值得高度关注。建议中资G-SIBs客观评估纳入G-SIBs的监管成本,实现业务发展和监管成本的平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鹏
本文试图对11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15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为其综合竞争力进行简单排名,以期为国内银行经营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