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4)
2023(5893)
2022(5031)
2021(4821)
2020(3984)
2019(8963)
2018(8712)
2017(17183)
2016(9448)
2015(10329)
2014(10533)
2013(10265)
2012(9694)
2011(8907)
2010(9095)
2009(8567)
2008(8674)
2007(7825)
2006(6988)
2005(6634)
作者
(29405)
(24617)
(24104)
(23298)
(15725)
(11853)
(11134)
(9291)
(9186)
(8959)
(8664)
(8455)
(8157)
(8062)
(7853)
(7619)
(7195)
(7184)
(7065)
(6959)
(6136)
(6086)
(6086)
(5731)
(5730)
(5503)
(5453)
(5305)
(5068)
(4893)
学科
(33544)
经济(33494)
管理(22193)
(22164)
(18095)
企业(18095)
(17865)
银行(17719)
(16484)
方法(15175)
(14764)
数学(12739)
数学方法(12537)
(11346)
金融(11345)
(10346)
(9657)
制度(9649)
业务(9623)
中国(8957)
(8484)
银行制(8277)
(7873)
业经(6941)
理论(6381)
(6310)
(5768)
贸易(5759)
(5610)
地方(5526)
机构
大学(138250)
学院(133978)
(51726)
研究(51489)
经济(50458)
管理(46728)
中国(45293)
理学(39491)
理学院(38876)
管理学(37989)
管理学院(37726)
科学(33297)
(30793)
(28453)
(27666)
(26366)
研究所(25528)
中心(23938)
农业(22946)
(21382)
业大(21375)
财经(21005)
(21003)
银行(20098)
北京(19361)
(19194)
(19033)
师范(18767)
(18686)
(18311)
基金
项目(89686)
科学(70322)
基金(66932)
研究(60700)
(60666)
国家(60223)
科学基金(50092)
社会(38154)
社会科(36216)
社会科学(36204)
基金项目(34862)
自然(34348)
自然科(33595)
自然科学(33581)
(33053)
自然科学基金(32998)
(29670)
教育(28290)
资助(27919)
编号(22378)
重点(21128)
(20300)
成果(19561)
(18532)
(18385)
计划(17732)
科研(17542)
创新(17324)
(17294)
教育部(16966)
期刊
(54432)
经济(54432)
研究(42370)
(29058)
金融(29058)
中国(27660)
学报(26658)
(25333)
科学(23499)
(19782)
大学(19436)
学学(18362)
管理(17316)
农业(15695)
教育(13681)
财经(10667)
技术(9801)
(9048)
(8737)
经济研究(8670)
(7488)
国际(7356)
业大(7222)
问题(7030)
理论(6924)
业经(6793)
世界(6665)
(6374)
实践(6305)
(6305)
共检索到211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熊启跃  易晓溦  
基于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明细数据,本文分析G-SIBs名单的变化特点及中资银行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G-SIBs系统重要性呈下降趋势;跨境行为切换成为系统重要性得分中贡献最大的因素;中资G-SIBs数量大幅增加,欧洲G-SIBs显著下降;复杂性和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是近来决定G-SIBs级别变动的主要因素。相比于一般银行,G-SIBs要满足额外资本缓冲要求、恢复与处置计划、有效风险数据加总、大额风险暴露等更高的监管标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启跃  杨延昭  
2019年1月1日,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及条款》(TLAC要求)在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通过对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两家典型机构的研究发现,美国G-SIBs主要采取了发行合格TLAC债券、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和压降系统重要性得分等达标措施,而美国监管部门也配合推出"祖父条款"、单点处置框架等政策,促进本国G-SIBs在成本可控条件下实现达标。根据"中国版"TLAC要求,我国G-SIBs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分阶段满足TLAC要求。建议我国G-SIBs应充分利用低利率环境尽早发行TLAC债券,扩大内评法覆盖范围,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并采取措施控制系统重要性得分的上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广子  李藐  
2018年11月27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301号),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规评估流程和总体方法。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由"全球系统重要性"发展到"国内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卫东  
本文深刻剖析了美国、欧盟和英国金融危机以来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加强监管的具体措施,从金融监管框架、审慎监管标准、风险防范和处置、市场监管和约束四方面,对美、欧、英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国外在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方面,积极构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框架,注重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扩大监管范围,努力填补监管漏洞,建立大型问题银行特殊处理机制,基于消费者保护的视角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加强国内外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书生  周懋  
恢复和处置计划又称为"生前遗嘱",是由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的在危机时期如何应对相关问题的实施计划。恢复和处置计划是保证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持续性提供关键金融服务;或在终止这些服务时,确保不对系统造成负外部性影响,从而实现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应关注外资银行RRP实施方案对在华子行的影响;探索中资银行RRP,为其海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破产处置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课题组  
2015年11月3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更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入选,加上此前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笔者通过分析G-SIBS的治理要求、国际大型银行实践,旨在探索我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层面适应G-SIBS新要求的对策和举措。G-SIBS监管要求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海峰  郭卫东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诞生的一个新概念,其实质在强调金融领域的一个老问题,即"大而不倒"。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文件,提出采用规模、可替代性、关联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五个方面来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根据上述方法,发布了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中国银行名列其中,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凸显。大型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本机构利益的最大化,所做出的经营决策往往可能是个体理性的,但因为没有考虑自身经营所产生的外部性,在系统层面上就并不理想。而且鉴于道德风险成本以及预期政府支持所形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黄鸿星  曾洋  
2021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和首批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名单,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和落地,有助于促进与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首批19家D-SIBs的确定标准,是2020年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以下简称《评估办法》),该办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胜  闫晗  边鹏  
面向金融稳定理事会2018年发布的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研发、推广、应用、投入、影响、基础、风控7个方面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金融科技指数,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进行微观评估,比较并分析各银行、各国、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亚洲、北美地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排名总体领先,各项金融科技能力一级指标排名领先的银行也以亚洲、北美地区居多。总结金融科技指数排名领先银行和地区的特点,得出以下启示: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政策引导;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提升对金融科技的研发、应用、推广能力;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市场培育和客户教育。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玮  
2017年11月21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新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以下简称G-SIBs)名单,这是FSB自2011年11月份首次公布29家G-SIBs名单后,第七次更新这份名单。根据这份名单,有30家银行列入G-SIBs,总数与2016年持平,其中加拿大皇家银行首次列入名单,而法国BPCE银行集团退出名单。部分银行分档情况有变化,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从第一档升入第二档,花旗银行从第四档降到第三档,法国巴黎银行从第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熊启跃  张文婧  
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大而不能倒"问题,自2011年起,金融稳定委员会开始推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并对上榜银行提出了更审慎的监管要求。从已公布的9期名单看,G-SIBs成员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洲G-SIBs数量不断下降,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多。为降低监管成本,多数G-SIBs采取了去同业、去复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大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近些年来中资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持续快速上升,由此产生的监管成本值得高度关注。建议中资G-SIBs客观评估纳入G-SIBs的监管成本,实现业务发展和监管成本的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宗良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中国银行作为新兴市场的唯一一家银行入选。中国银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是新兴市场银行业崛起的重要表现。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崛起,预计未来中国将有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金鑫  
股票市场能够反映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和判断。与国际研究结论类似,中国股票市场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念的反应整体不显著,中国股票市场并不"看好"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的声誉增加值的利好信息与监管负担增加的利空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股票市场能够反映所有市场参与者观点的假设条件下,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额外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李硕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形成金融网络,其重大风险不仅对本国经济体系具有重要影响,而且通过该网络对其他国家进行风险传染。文章基于23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的资产价格日频数据,计算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网络,分析得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网络具有一定的地理板块性特征,在不同时期,板块构成银行可能发生局部变动。其中,美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显著的传出效应;欧洲国家、加拿大和日本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显著的传入效应;中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主要作用于国内。在不同时段,JP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间隔轮换对国际金融风险产生较大的传染效应;欧洲国家、加拿大、日本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20年1月以来出现了显著的上升态势。文章认为可根据相关结论,加强对有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点风险监测和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